00后MIT輟學生,兩年干出2000億神話!英偉達谷歌搶投
氛圍編程「頭號玩家」,真的太頂了!
今天,全球爆火編程AI初創Cursor完成了23億美金融資,估值直沖300億美金。
D輪融資由Accel和Coatue共同領投,還有英偉達、谷歌、Thrive Capital、DST Global加碼。

值得一提的是,最新239億美元估值,是今年1月估值的12倍。
今年至今,Cursor一共完成了三輪融資。

2023年,Cursor首次問世后火的一發不可收拾,短短兩年的時間,年化收入已超過10億美元。
Hyperbolic創始人Yuchen Jin創建的一份圖表顯示,Cursor是有史以來ARR達到10億速度最快的公司。

20多歲四位聯合創始人,從MIT輟學走向了億萬富翁之路。團隊規模也從最初幾人,擴展至300多人。

聯創從左到右:Aman Sanger, Arvid Lunnemark, Sualeh Asif和Michael Truell
就在10月底,Cursor 2.0重大版本更新,并帶來了首個編碼模型Composer。
如今,這筆新一輪融資,將用來打造Cursor的下一個神話。
兩年初創,沖刺300億估值
Cursor原本孵化于「應用研究實驗室」Anysphere,成立于2022年。
當時,Anysphere內部將其作為一個產品推出。誰曾想,一夜之間,Cursor竟成為全球開發者最得力的AI助手。
兩年前,在完成種子輪融資后,創始人曾寫了這樣的期待——
在接下來的幾年里,我們希望打造一款前所未有、更加有用、令人愉悅且充滿樂趣的代碼編輯器。

如今,這一愿景的早期雛形逐步成形:
- 一個根本寫不出bug的平臺;
- 一個只用50行偽代碼「編出」一份2,000行PR的編輯器;
- 一款能即時解答任何代碼庫問題的工具;
- 一個讓源代碼本身逐漸「隱去」的交互界面。
Cursor的誕生,推動了「氛圍編程」(vibe coding)在全球興起。
今年6月,Cursor 1.0首個大版本來襲,一次處理數十項任務重新定義了「高效編碼」。
時隔四個月,Cursor 2.0重大升級,30秒完成一個任務,再次刷新編碼天花板。

幾天前,來自芝加哥大學的研究表明,采用Cursor后,企業每周合并的PR數量提升了約40%。

論文地址: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5713646
從實際應用中,也可以看出Cursor成為了開發者編碼的「標配」。
從OpenAI、英偉達科技巨頭,到Spotify、Uber 等消費品牌,再到像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MLB)這類傳統上與軟件關聯不深的領域,全球5萬個團隊的開發者用的都是Cursor。
還記得GTC 2025大會上,老黃曾提到,「英偉達每一位工程師都在用Cursor,生產力大幅提升」。

在程序員編碼過程中,Cursor不僅可以主動提供代碼建議,還是一個代碼問答助手。
正如老黃所言,它基于廣受歡迎的Visual Studio Code編輯器打造,界面友好,由此深受用戶青睞。
與此同時,它還支持自家模型,以及OpenAI、Anthropic、谷歌、xAI等全球頂尖大模型。

就代碼生成量而言,Cursor內部生成的代碼,幾乎超過全球所有其他LLM總和。

這也正是硅谷一眾投資者,重金押注Cursor的核心原因。就連OpenAI,曾一度想要收購Cursor未果。
如今,Cursor成為了全球少數幾家估值超100億美金的AI初創公司之一。
其他公司包括OpenAI、Anthropic、xAI、Safe Superintelligence和Thinking Machines。
MIT輟學生,進階億萬富翁
Cursor背后的創業故事,同樣勵志。
2022年,四名二十多歲好友從MIT本科輟學,憑借著一腔熱血和對AI時代未來的精準把握,一起創辦了Anysphere。

自成立以來,他們從硅谷知名風險投資公司累積融資3.38億美金。
尤為亮眼的是,其年度經常性收入在12個月內,從100萬美元飆升至1億美元,成為了全球增長最快的公司之一。
Forbes估計,創始人Michael Truell、Aman Sanger、Sualeh Asif和Arvid Lunnemark各持有公司4.5%股份,價值至少13億美元。
四名億萬富翁,就這樣誕生了。
不過,26歲聯創Lunnemark于今年10月離職,創辦了自己初創公司Integrous Research,專注于開發「更安全AI」系統。
25歲Michael Truell在公司的另一個身份是CEO。
從小他就非常癡迷于編程,高中時期,Truell創建了一款名為Halite的編程游戲,千名玩家可用不同的編程語言控制機器人。

隨后,Truell又在藥物發現公司Octant實習,從事計算化學相關工作,并在谷歌實習期間,參與了新聞推薦模型的訓練。
他還在創紀錄的時間內,完成了一份手寫編程測試,給早期Facebook投資人Ali Partovi留下了深刻印象,從而成為Neo學者的一員。

Neo是一個大學創業訓練營,專門發掘未來之星,為其對接硅谷頂尖人脈進行投資。
25歲聯創Sanger同樣也是Neo學者,另一位25歲聯創Sualeh Asif來自巴基斯坦卡拉奇,曾參加IMO競賽拿下亮眼成績。
他們四人創辦公司之初,曾嘗試為機械工程師使用的計算機輔助設計程序構建AI模型,但由于缺乏專業知識,這個項目最終失敗了。
于是,他們決定轉向自己更熟悉的領域——軟件工程。
隨后,他們開發出了由AI驅動的代碼編輯器,也就是一個「程序員版Google文檔」。
它,就是Cursor的前身。僅靠這款編程工具,他們如今賺的盆滿缽滿。

這一成功,也離不開公司背后的創業文化。
上周,Brie Wolfson臥底Cursor 60天,爆出了內部各種猛料,沒有KPI沒有壓力的氛圍引全網羨慕。





許多開發者點評,最愛的Cursor一堵墻。

在招聘人才上,Cursor以未來策略為重,不為招聘而招聘。
在a16z訪談中,Michael Truell透露,公司通過為期兩天的現場考核,來招聘每位工程師和設計師,在考核中會模擬構建真實產品。
,時長01:24
Truell表示,這種方式能測試出傳統編碼面試無法考察的內容:
他們能否在完整代碼庫中實現端到端開發?
如果在沒有團隊協助的情況下,他們能夠獨立構建出什么?
他還表示,這樣的面試也讓候選人提前深入了解在Cursor的工作狀態,從而最大程度確保新員工與公司實現雙向契合。

當任何人真正了解這家公司,便能看到其蘊藏的巨大潛力。
300億估值,還只是一個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