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華人開源成果,火爆具身智能賽道
具身智能的Scaling Law正蓄勢待發。
最近,有史以來最大的人類為中心(huamn-centric)數據集Egocentric-10K開源了——
10億幀畫面,來自2153個人類工人在真實工廠中共計10000小時的工作。

其規模是同類數據集EPIC-KITCHENS的100倍,并且將數據場景從家庭擴展至真正的工廠車間,是首個完全在真實工廠中收集的數據集。

發布不到三天,Egocentric-10K在Hugging Face的下載量就突破了1.3w次,并登頂趨勢榜。

網友紛紛點贊,直呼太強了!

而這,竟出自一名18歲的連續創業者之手。
押注人類數據路線
Egocentric-10K是華人小哥Eddy Xu的初創公司Build AI最新發布的具身智能數據集,Build AI官方稱其為最大的開源的“物理作業”數據集(largest open source dataset of physical jobs)。

如開頭所說,這是第一個完全從真實工廠中收集的huamn- centric數據集,包含10億幀畫面,來自2153個工人共計一萬小時的工作,總視頻片段達到了19.2萬個,數據集大小達到了16.4TB。

相比Ego4D、EPIC-KITCHENS等以往的huamn-centric數據集,Egocentric-10K不僅在數量規模上更大,而且在數據收集場景中,也由日常家庭、廚房場景擴展至了真實工廠的操作。
這使Egocentric-10K在手部可見性和主動操作密度方面達到了領先水平。

在數據收集上,Egocentric-10K的操作視頻數據來自全球各地的真實工廠,由工人佩戴頭戴式攝像設備在抓取、組裝等操作中自然錄制。

其中,頭戴式攝像頭能夠收集128°×67°、1080p、30fps的視頻數據,相比許多舊數據集(720p、60~90° FOV)提升明顯。
不過,Egocentric-10K數據集中目前僅有RGB視頻信息,暫時缺乏深度、音頻、觸覺等多模態信息。
當有網友表示能否加入更多模態的數據信息時,創始人小哥賣了個關子,表示:
該讓你知道的時候會讓你知道的。

當然,也并不是那么密不透風。
據Build AI官網的最新介紹,其將在位于深圳的制造工廠計劃于2026年生產數百萬副記錄眼鏡,以實現全球覆蓋,屆時也許會覆蓋更多的模態信息。

此外,也有網友對大規模數據的實際可用性提出質疑,例如工廠場景下的數據是否具備足夠多樣性、人類的實操經驗又該如何有效遷移至機器人系統等核心問題。

而這,就引出了human-centric與真機、遙操等技術路線的差異。
與前段時間Generalist AI發布的史上最大真機數據集不同,此次Egocentric-10K主打human-centric方向,對標Figure的Project Go-Big項目,核心在于強調人類數據向機器人的遷移價值。
在這一賽道上,特斯拉與國內的它石智航等玩家也均以human-centric為核心布局,試圖通過大規模第一視角的人類操作數據,讓機器人學習到更靈巧、更符合直覺的manipulation技能。
相比真機,human-centric的顯著優勢在于:真機數據昂貴而稀缺,而人類數據在現階段可以以更低成本、更高速度擴展規模。
但代價也同樣清晰:必須跨越human-to-robot dynamics gap——人手與機械臂之間在關節、動力學、傳感模式上的系統性差異。
最終,哪條路線更能抵達通用機器人智能的“臨界點”,仍需要時間與數據規模去驗證。
18歲的創業老兵
說到Egocentric-10K,就不得不提到它背后的男孩——Eddy Xu。

這位小哥今年剛滿18,半年前從哥大主動輟學,放棄了超過2500萬美元的股權投資,轉身all in AI創業,創辦了Build AI,而Egocentric-10K正是他最新的旗艦項目。
Build AI主打可擴展、具有經濟價值的human- centric數據集構建,強調從“量”上突破。
而這,并不是他的第一次嘗試創業。
大半年前,他設計了一副智能眼鏡,可以將現場國際象棋比賽流式傳輸到Instagram,使用Stockfish引擎通過計算機分析比賽,并通過內置揚聲器低聲說出最佳棋步。

雖然這副眼鏡因有作弊嫌疑而被批評質疑,但也確實讓小哥火了一把。
而他最出圈的作品,當屬AI流量預測工具CrowdTest。

簡單來說,CrowdTest通過套殼大模型,模擬成千上萬名用戶對即將發布的推文可能產生的反應(A/B測試),從而對流量進行預測。
雖然沒有免費試用,而且而且訂閱價高達1000美元/月,但仍擋不住用戶的熱情,上線5小時后收入就突破了5萬美金。
有趣的是,Eddy表示,如果使用后24 小時內沒有效果增長,不僅可以退款,還能得到他本人直接售后支持。
這一手營銷,也讓CrowdTest在24小時內的總收入突破了3萬美元。
除上述嘗試以外,還有消息稱,小哥在13歲就在地下車庫開了第一家公司。
- 贏過20萬名參賽者的十項全能商業世界錦標賽冠軍。
- 還曾多次創業,并曾在三個月內出售了一家擁有17.8萬用戶的教育科技初創公司
- ...
只能說,剛滿18歲,就儼然一名創業老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