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蜥操作系統裝機量破千萬,國產操作系統在 “云 + AI” 時代的破局密碼
原創在 2025 年龍蜥操作系統大會現場,中國智能計算產業聯盟發布的《國產服務器操作系統發展報告(2025)》(以下簡稱報告)拋出一組數據:龍蜥操作系統裝機量突破 1000 萬套,生態相關版本市占率近 50%,企業遷移意愿以 54.25% 位居榜首。
這組數字背后,不僅是一個開源社區五年耕耘的成果,更折射出國產操作系統在 “云 + AI” 浪潮中,終于走出了一條從 “替代” 到 “價值創造” 的差異化路徑。

從替代到使能,千萬裝機量背后的生態邏輯
2020 年,CentOS 停服,國內服務器操作系統市場一度陷入焦慮。彼時,CentOS 憑借成熟的生態占據大量份額,而國產系統多停留在 “能用” 的初級階段,面臨著軟件兼容、性能優化、安全保障等多重考驗。龍蜥社區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最初的定位很明確,做 CentOS 的平滑替代者,填補其停服后留下的巨大市場空白、化解安全隱憂,助力廣大用戶實現無縫遷移。
如今再看,龍蜥早已超越 “替代者” 的身份。報告顯示,龍蜥社區通過匯聚 24 家理事單位及超千家合作伙伴,孵化出 14 個衍生版本,完成近 4800 項軟硬件兼容認證。從阿里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頭部云計算廠商和運營商,到英特爾、ARM、海光、龍芯等國內外芯片廠商,再到浪潮信息、統信軟件、普華基礎軟件等操作系統廠商,這套覆蓋全產業鏈的生態,也極大促進了社區內開源項目的創新和快速商業化落地。
這也正是龍蜥社區長期使命的體現,與生態合作伙伴聯手,共同打造一個面向“云+AI”進化的新一代操作系統,建立統一的開源操作系統生態。
過去,國產操作系統拼的是“有沒有”,而現在拼的是“好不好”。龍蜥能在企業遷移意愿上拔得頭籌,關鍵在于解決了用戶的核心痛點:支持 X86_64、RISC-V、Arm64 等主流計算架構,實現 “一云多芯” 適配;提供原地遷移方案,避免企業重構系統的成本;經過 “雙 11” 歷練,能為云上典型用戶場景帶來 40% 綜合性能提升,50% 故障率的降低。
押注 “云 + AI”,操作系統的技術范式革命
如果說千萬裝機量是龍蜥在 “存量替代” 市場的勝利,那么其在 “云 + AI” 時代,則彰顯了對未來技術趨勢的判斷。大會現場,“System for AI”“AI for System” 的討論貫穿始終,龍蜥已經提前布局。
龍蜥社區技術委員會主席、阿里云智能集團總監楊勇表示,“操作系統并不在 AI 領域的中心,它不是聚焦點,但又不可或缺。我們實際在支持用戶的時候會發現,如果想把一個 AI Agent 跑好,其實要實現從 DPU 到 CPU、GPU 的協同,操作系統在中間是一個傳統裝置,要把它組織起來。”
尤其是在 AI Agent 興起后,應用場景變得更加復雜。龍蜥的應對策略更加清晰清晰,向下兼容 CPU、DPU、GPU 等多元異構算力;向上優化與 DeepSeek、通義千問等開源大模型的協同;中間層深耕 SGLang、MoonCake、DeepSpeed 等訓推框架的優化;同時在內核層面,重點優化大內存支持與任務隔離能力。
在過去一年中,龍蜥社區在 RISC-V 領域取得雙突破:軟件生態方面,聯合達摩院、中興、浪潮、中科院軟件所等機構制定 RISC-V SIG 2.0 規劃,并攜手中興、達摩院、浪潮、如意社區等伙伴首次發布支持 RVA23 高性能擴展的 Anolis23 RISC-V 預覽版,包含適配內核、工具鏈及超過 1300 個軟件包,推動 RISC-V 向數據中心級應用演進。國際標準化方面,社區專家在 RISC-V 國際基金會擔任主席/副主席要職,主導 Data Center SIG 運作,推進 RAS/PMU 云方案增強、AIOE 擴展及虛擬化標準制定,參與全球標準建設。
阿里巴巴集團合伙人、阿里云智能集團基礎設施事業部負責人蔣江偉表示,“作為龍蜥社區的親歷者和見證者,五年的耕耘和收獲也讓我們充滿信心。阿里云將持續加大在龍蜥社區的技術和生態投入,尤其是在 RISC-V 領域的攻堅,這也彰顯了龍蜥引領技術變革的決心。面對‘云+AI’催生的操作系統新紀元,阿里云大力推動龍蜥與通義大模型、魔搭社區等阿里 AI 開源體系深度融合,讓龍蜥成為中國操作系統走向世界的名片。”
競合之間的社區治理智慧
在開源領域,“誰主導、誰受益” 的爭議從未停止。龍蜥社區的實踐,卻走出了一條獨特的治理路徑,既保持商業公司的技術投入力度,又避免 “一家獨大” 的生態風險。
楊勇點出了關鍵,社區的凝聚力源于成員間的“互補性”而非“同質性”。龍蜥的理事單位中,既有阿里云這樣的云廠商,也有中興、浪潮等服務器廠商,還有英特爾、海光、兆芯等覆蓋 X86、ARM、RISC-V、LoongArch 的芯片廠商。這種結構決定了大家有共同服務的客戶,但商業上又存在競合關系。
在楊勇看來,社區應該聚焦于解決“共同的問題”,例如前述的異構算力兼容與擴容難題,這類問題無關單一廠商的私利,而是整個生態面臨的共同瓶頸。
這種著眼于共同利益的務實態度,也體現在龍蜥與其他社區的互動中。楊勇透露,社區間已建立高頻互動機制,共同商討軟硬件兼容規范與選型標準,避免陷入低水平內卷和競爭。這是一種在開源精神下的高級競合,在共性技術上合作,在差異化領域競爭。
結語
龍蜥的千萬裝機量,無疑是國產操作系統發展的一個里程碑。但這組數字更大的價值,在于它印證了一條路徑的可行性:通過開源協作解決共性難題,通過貼近場景創造核心價值。
報告預測,未來三年國產服務器操作系統市場規模將突破 300 億元,國產化率從 35% 提升至 65%,增量市場的爭奪將更加激烈。
在這場關乎未來的增量市場爭奪中,龍蜥已經做好了準備。在大會上,龍騰計劃 3.0 發布,未來,龍蜥社區將聚合社區超過 1000 家產學研頭部技術力量和資源,通過開源和商業雙輪驅動模式,共同構建一個開放且具有創新活力的 AI 引擎生態系統。這也彰顯了國產操作系統從 “跟隨” 到 “引領” 的跨越決心。前路挑戰猶存,但基座已然筑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