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新 Claude Skills:模塊化 AI 能力的技術架構設計與實踐 原創
大家好,我是玄姐。
在 AI 工具從 “通用響應” 向 “場景化落地” 演進的過程中,Anthropic 推出的 Claude Skills 并非簡單的功能疊加,而是一套重構 AI 任務執行邏輯的技術架構方案。它通過模塊化設計解決了傳統 AI 處理復雜任務時的 “推理冗余”、“流程不可控”、“跨平臺復用難” 三大核心痛點,甚至與既有的 MCP 形成了 “功能模塊 + 集成層” 的互補架構。今天我們就從技術架構視角,拆解 Skills 的設計邏輯、核心能力與實踐方法。
一、Skills 的技術架構核心:模塊化能力封裝與動態調度
Claude Skills 的本質是 “可復用、可組合的 AI 任務執行單元”,其架構設計圍繞 “如何讓 AI 高效、可靠地完成特定領域任務” 展開,核心由三部分組成,且各組件間形成了明確的依賴與調度關系。

下面以PDF 發票信息提取與報銷表格生成實用 Skill 為例,完整展示其目錄結構、核心文件內容及使用流程。該 Skill 能自動從 PDF 發票中提取關鍵信息(金額、日期、商家等),按企業標準格式生成 Excel 報銷表,適配財務、行政等高頻辦公場景。
1. 模塊結構:標準化的 “能力包” 組成
每個 Skill 是一個包含 指令 + 腳本 + 資源 的獨立文件夾:

- SKILL.md定義技能用途(比如:“PDF 表單處理”)、執行邏輯(比如:“提取表格→填充數據→生成報告”)和依賴項(比如:Python 庫、品牌規范文檔)
---
# YAML元數據(供Claude識別技能屬性)
skill_id: invoice-processor-v1.0
name: 發票信息提取與報銷表生成
description: 從PDF發票中提取金額、日期、商家等關鍵信息,自動填充到企業標準報銷Excel模板
author: 企業IT部
dependencies:
- python: 3.10+
- libraries: [pdfplumber, openpyxl, regex] # 依賴的Python庫
trigger_keywords: [發票處理, 報銷表生成, PDF發票提取] # 觸發關鍵詞
input: 單個或多個PDF發票文件路徑(如./invoices/)
output: 填充完成的Excel報銷表(路徑:./output/reimbursement.xlsx)
---
# 執行邏輯說明(供Claude理解任務步驟)
1. **讀取輸入**:獲取用戶提供的PDF發票文件路徑,校驗文件格式是否為PDF。
2. **信息提取**:
- 用pdfplumber解析PDF文本內容;
- 用正則表達式匹配關鍵信息(如金額:`¥\d+\.\d{2}`,日期:`\d{4}-\d{2}-\d{2}`);
- 處理模糊匹配(如“商家名稱”可能對應“收款方”“銷售方”等字段)。
3. **填充模板**:
- 加載assets目錄下的reimbursement_template.xlsx;
- 將提取的信息按表頭對應關系填入(如“發票日期”→A列,“金額”→C列);
- 自動計算“總金額”(若多發票)。
4. **輸出結果**:保存Excel文件到指定路徑,并返回“處理完成”提示。- scripts/存放可執行代碼(比如:Python 腳本實現 Excel 數據清洗、JavaScript 腳本自動化 PPT 排版),替代傳統大模型臨時生成代碼的不確定性。
import pdfplumber
import re
from openpyxl import load_workbook
import os
from pathlib import Path
def extract_invoice_info(pdf_path):
"""從單張PDF發票提取信息"""
info = {}
with pdfplumber.open(pdf_path) as pdf:
page = pdf.pages[0] # 假設發票內容在第一頁
text = page.extract_text()
# 提取金額(匹配¥開頭的數字,保留兩位小數)
amount_match = re.search(r'¥(\d+\.\d{2})', text)
if amount_match:
info['amount'] = float(amount_match.group(1))
# 提取日期(匹配YYYY-MM-DD格式)
date_match = re.search(r'(\d{4}-\d{2}-\d{2})', text)
if date_match:
info['date'] = date_match.group(1)
# 提取商家名稱(匹配“收款方”“銷售方”后的名稱)
seller_match = re.search(r'(收款方|銷售方):?(.+?)\n', text)
if seller_match:
info['seller'] = seller_match.group(2).strip()
return info
def generate_reimbursement_sheet(pdf_dir, output_path):
"""批量處理PDF發票,生成報銷表"""
# 加載模板
template_path = Path(__file__).parent.parent / "assets" / "reimbursement_template.xlsx"
wb = load_workbook(template_path)
ws = wb.active
# 從第二行開始填充(第一行為表頭)
row = 2
total_amount = 0
# 遍歷目錄下所有PDF文件
for pdf_file in os.listdir(pdf_dir):
if pdf_file.endswith('.pdf'):
pdf_path = os.path.join(pdf_dir, pdf_file)
info = extract_invoice_info(pdf_path)
# 填充表格(按模板表頭順序:日期→A列,商家→B列,金額→C列)
ws[f'A{row}'] = info.get('date', '未知')
ws[f'B{row}'] = info.get('seller', '未知')
ws[f'C{row}'] = info.get('amount', 0)
total_amount += info.get('amount', 0)
row += 1
# 填寫總金額(假設模板中D10為“總計”)
ws['D10'] = total_amount
# 保存結果
os.makedirs(os.path.dirname(output_path), exist_ok=True)
wb.save(output_path)
return f"報銷表已生成:{output_path},總金額:¥{total_amount:.2f}"
# 供Claude調用的入口函數
def run(pdf_dir, output_path):
return generate_reimbursement_sheet(pdf_dir, output_path)- assets/存儲模板文件(比如:PPT 模板、Excel 表頭)和靜態資源(比如:品牌 Logo、色值表),確保輸出結果的格式一致性。

這種結構的優勢在于:開發者無需從零構建任務邏輯,只需基于標準化目錄擴展,即可實現技能的二次開發與共享。
2. 調度機制:按需動態加載,降低資源消耗
Claude 并非預先加載所有 Skills,而是采用 “任務觸發 - 技能匹配 - 動態加載”的調度流程,這是其 “高效性” 的技術核心:
- 任務識別Claude 通過解析用戶請求(比如: “提取 PDF 表格”),匹配 SKILL.md 中的元數據標簽(比如:“pdf-processing”“table-extraction”);
- 依賴檢查自動校驗當前環境是否滿足 Skill 的依賴項(比如:所需腳本語言、外部庫);
- 按需加載僅加載該任務所需的腳本與資源,執行完成后釋放資源,避免 “全量加載” 導致的內存占用與 token 消耗。
這種調度邏輯直接解決了傳統 AI 的 “推理冗余” 問題,無需反復生成、調試代碼,只需調用預封裝的執行單元,任務響應速度與 token 利用率大幅提升。
二、Skills 的核心技術優勢:從架構設計看價值
Skills 的四大核心特點,本質是其技術架構在 “解耦”、“協同”、“適配”、“效率” 四個維度的落地體現,也是它區別于傳統 AI 任務處理方式的關鍵。
1. 領域解耦:專業化任務的 “職責邊界清晰化”
傳統 AI 處理 “品牌規范 + 數據分析 + PPT 生成” 的復合任務時,需在單輪推理中兼顧 “風格對齊”“數據計算”“格式排版”,易出現邏輯混亂。而 Skills 通過 “領域解耦” 架構:
- 每個 Skill 聚焦單一領域(比如:“brand-style-skill” 負責風格規范,“data-analysis-skill” 負責數據處理);
- 任務執行時,各 Skill 僅負責自身職責范圍內的邏輯,避免跨領域干擾,錯誤率下降超 35%(官方數據)。
2. 模塊協同:可組合的 “技能積木” 機制
Skills 支持多模塊堆疊使用,其架構設計中內置了 “協同調度邏輯”:
- 當用戶提出復合任務(比如:“按品牌規范生成帶數據分析的 PPT”),Claude 會自動識別需調用的 Skill 組合(品牌規范 + 數據分析 + xlsx+pptx);
- 通過 “技能間參數傳遞” 機制,將前一個 Skill 的輸出(比如:數據分析后的 Excel 表格)作為后一個 Skill 的輸入(PPT 生成的數據源),實現端到端自動化。
這種協同能力讓 AI 任務從 “單步響應” 升級為 “流程化執行”,尤其適合企業復雜工作流。
3. 跨平臺適配:一次封裝,多端復用
Skills 的 “可移植性” 并非簡單的代碼復制,而是架構層面的 “運行時適配設計”:
- 技能包中的腳本與資源不綁定特定平臺(Claude 應用、Claude Code、API),而是通過 Anthropic 統一的 “運行時接口” 與各平臺交互;
- 例如在 Claude Code 中封裝的 “Excel 處理 Skill”,無需修改代碼,即可通過 API 調用在企業自建系統中使用,大幅降低跨平臺開發成本。
4. Token 效率優化:預封裝邏輯減少推理消耗
傳統方式處理復雜任務時,“生成腳本→調試→修正→再運行” 的多輪交互會消耗大量 token,而 Skills 的架構從兩方面優化:
- 推理步驟減少預封裝腳本替代 “臨時生成代碼”,Claude 無需反復思考代碼邏輯,中間環節 token 消耗減少;
- 輸出精準度提升腳本固化的執行邏輯避免 “冗余解釋性文字”,Sonnet 3.7 在工具調用場景下可節省 14%-70% 的輸出 token(官方數據)。
三、Skills 與 MCP:互補而非替代的架構層級
很多人會疑惑:已有 MCP(外部系統集成能力),為何還需要 Skills?從技術架構視角看,二者處于不同層級,前者是 “外部集成層”,后者是 “內部功能模塊層”,形成了 “功能落地 + 系統聯動” 的完整方案。
1. 架構定位差異:功能模塊 vs 集成通道
維度 | Claude Skills | MCP(外部系統集成) |
技術定位 | 內部功能模塊,聚焦 “任務執行” | 外部集成層,聚焦 “系統聯動” |
核心能力 | 封裝特定任務邏輯(比如:文檔處理、數據分析) | 連接外部系統(比如: ERP、網盤、自定義 API) |
依賴關系 | 可獨立運行,也可被 MCP 調用 | 依賴外部系統接口,需配合任務邏輯使用 |
2. 協同架構:從 “任務執行” 到 “端到端自動化”
二者的協作邏輯可分為三層,形成完整的業務落地鏈路:
- 用戶層提出業務需求(比如:“處理網盤內 20 個 PDF,提取數據并同步到 ERP”);
- Skills 層負責 “PDF 數據提取”“數據格式轉換” 的任務執行,輸出標準化數據;
- MCP 層負責 “從網盤拉取 PDF 文件”“將處理后的數據推送到 ERP” 的外部聯動,打通 “數據輸入 - 任務處理 - 結果輸出” 的全流程。
舉個具體例子:
- 僅用 Skills:需手動上傳 20 個 PDF,逐個處理后下載結果,再手動上傳到 ERP;
- Skills+MCP:MCP 自動拉取網盤文件→調用 Skills 處理→自動推送結果到 ERP,實現 “零人工干預”。
四、Skills 的開發與使用實踐:技術視角的落地指南
Anthropic 已在 GitHub 開源 12 個核心 Skills(涵蓋文檔處理、創意設計、編程開發三大領域),開發者可基于現有架構快速集成或二次開發,核心流程分為 “集成插件市場”、“調用技能”、“二次開發” 三步。
1. 快速集成:接入官方 Skills 插件市場
在 Claude Code 中,通過一條命令即可將開源 Skills 倉庫注冊為插件市場,本質是建立 “倉庫索引 - 技能元數據 - 運行時” 的映射關系:
# 注冊Anthropic官方Skills倉庫為插件市場
/plugin marketplace add anthropics/skills注冊完成后,Claude 會自動解析倉庫中的 Skill 元數據(SKILL.md 中的 YAML 信息),用戶只需通過 “技能名稱” 或 “命名空間” 調用,例如:
# 調用pdf技能提取文件表單字段
use the pdf skill to extract the form fields from path/to/some-file.pdf
# 調用ms-office-suite命名空間下的xlsx技能處理表格
use ms-office-suite:xlsx to analyze data in path/to/data.xlsx2. 二次開發:基于標準化架構擴展技能
開發者可基于 Skills 的目錄結構,自定義業務場景所需的技能,核心步驟如下:
- 創建目錄新建?
?custom-skill/ ??目錄,遵循 “SKILL.md+scripts+assets” 的結構; - 定義元數據在 SKILL.md 中通過 YAML 指定技能 ID(比如:“erp-data-validation”)、依賴項(如 “Python 3.10+requests 庫”)、適用場景;
- 編寫執行邏輯在?
?scripts/ ??中編寫腳本(比如:Python 腳本實現 ERP 數據校驗規則); - 上傳與注冊將自定義 Skill 上傳到 GitHub 倉庫,通過?
?/plugin marketplace add [你的倉庫地址]??注冊到 Claude,即可調用。
這種開發模式的優勢在于:無需關注 Claude 的底層運行時,只需聚焦業務邏輯,大幅降低 AI 場景化開發門檻。
五、架構價值與未來展望
Claude Skills 的推出,本質是 Anthropic 對 “AI 任務執行架構” 的一次重構:它將 AI 的 “動態推理” 轉化為 “模塊化組合”,讓復雜任務從 “不可控的多輪交互” 變成 “標準化的流程執行”。
對技術團隊而言,這種架構帶來兩大核心價值:
- 開發效率提升可復用模塊減少 80% 以上的重復編碼工作,尤其適合企業內部的標準化任務(比如:月度報表生成、客戶反饋分析);
- 運維成本降低技能的 “版本化管理”(通過 GitHub 倉庫)與 “動態加載”,讓功能更新無需重啟系統,運維更靈活。
未來,隨著開發者生態的完善,Skills 可能會形成 “垂直領域技能市場”(比如:金融數據處理 Skill、醫療文檔分析 Skill),而 MCP 則作為 “集成中樞”,連接更多外部系統,最終實現 “AI 能力模塊化、業務流程自動化、系統集成標準化” 的落地目標。
好了,這就是我今天想分享的內容。
本文轉載自??玄姐聊AGI?? 作者:玄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