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成立網絡司令部 掌控核心技術信息能力傲首
6月23日,美國國防部長蓋茨簽署了一道命令,成立美軍的網絡司令部。千呼萬喚的網絡戰終于有了一個切實的指揮機構。美軍拿出了“將網絡戰進行到底”的勁頭,大有奪取網絡世界霸權的氣勢。
每一塊芯片都是一架轟炸機
世界CPU生產兩大巨頭均為美國企業,除此以外,中國臺灣、俄羅斯等國家地區均有成熟產品,中國尚無投入大規模民用用的芯片
今年6月伊朗大選的時候,美國各大網站在全球發布假新聞,宣布內賈德的對手穆薩維獲勝。而隨后伊朗官方卻發布了內賈德獲勝的消息。許多不明真相的伊朗民眾(多數是穆薩維的支持者)發動了抗議行動,甚至爆發了強烈的沖突。隨后,美國政府通過網站傳達了美國議會對內賈德政府的強烈抗議以及對穆薩維的支持,不斷煽動沖突升級。伊朗的顏色革命竟然被美國在網絡上點燃了。
5月30日,古巴、伊朗、敘利亞、蘇丹和朝鮮5國用戶在登陸MSN時出現了這樣的提示:“810003c1:我們無法為你提供NETMessenger服務”。是微軟遵從美國的意志把這5個國家的聊天軟件關閉了,美國的理由很簡單,就是擔心這5個敵對國家,會以某種方式危害到美國的國家利益。微軟淪為政客,MSN成為了被利用的工具,用戶也跟著遭罪,美國開創了繼軍事制裁、經濟制裁、貿易制裁后的一種新的國際制裁手段——信息制裁。
信息制裁的已經開始,美國網絡司令部內部
伊拉克戰爭期間,在美國政府的授意下,“.iq”(伊拉克頂級域名,相當于中文網址后綴的.cn)的申請和解析工作被終止,所有網址以“.iq”為后綴的網站全部從互聯網蒸發,伊拉克這個活生生的國家竟然被美國在虛擬世界里干掉了。
這些都是美國新的戰略形態的能量展示,當別的國家還在傳統戰法上為飛機大炮而發愁的時候,美國已經開始利用網絡為國家利益開天辟地。美國著名軍事預測學家詹姆斯·亞當斯在其所著《下一場世界戰爭》中預言:在未來的戰爭中,計算機本身就是武器,前線無處不在,奪取作戰空間控制權的不是炮彈和子彈,而是計算機網絡里流動的字節。如今網絡戰已經成了美軍縱橫馳騁的又一塊“新大陸”,如同制海權、制空權一樣,爭奪網絡空間控制權已逐漸演變成為美軍維持軍事霸權的重要組成部分。
磨刀霍霍已多年
信息制裁的已經開始,美國網絡司令部內部
1995年,美軍有16名“第一代網絡戰士”從美國國防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誕生,他們肩負的使命,正是在網絡空間與敵人展開全面信息對抗。
為了應付網絡黑客的種種攻擊,防止出現“網絡‘911’事件”,布什總統在2002年發布了第16號 “國家安全總統令”,組建美軍歷史上、也是世界上第一支網絡黑客部隊——網絡戰聯合功能構成司令部(簡稱JFCCNW)。該部隊已經正式編入了作戰序列,標志著此前由黑客們進行的“網絡游擊戰”正逐步向未來由正規“網軍”部隊進行的“網絡正規戰”演變。這支部隊由世界頂級電腦專家和“黑客”組成,其人員組成包括美國中央情報局、國家安全局、聯邦調查局以及其他部門的專家,甚至還可能包括盟國的頂級電腦天才,所有成員的平均智商都在140分以上,因此也被一些媒體戲稱為“140部隊”。
信息化武裝的美軍士兵
2006年年底,美國國防部組建了一支全新的部隊——網絡媒體戰部隊,該部隊成員不僅具有較高的計算機水平,而且具有深厚的新聞宣傳理論知識,他們既是電腦高手,又是出色的“記者”。這支新軍將全天候24小時鏖戰互聯網,“力爭糾正錯誤信息”,使美軍對抗“不準確”新聞、引導利己報道的能力大大增強。
2006年和2008年,美國更是先后組織了“網絡風暴I”和“網絡風暴II”的網絡戰演習,模擬他國、恐怖組織和黑客發動網絡攻擊。演習中,全民皆兵。18個聯邦機構協同作戰,更有思科和微軟等40余家大牌科技企業參與。
“從克林頓政府開始,美國就開始著手信息安全領域的戰略部署,把信息安全提升至美國國家安全重要組成部分的高度,當時的網絡安全主題以防護為主。布什時代一方面繼承了克林頓政府網絡保護的特點,同時又強化了網絡反恐的主題,體現攻防結合,比如美國空軍建立了網軍司令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信息安全領域專家陳寶國說。通過Youtube和Facebook等網站拉票而登上總統寶座的奧巴馬對網絡戰更加重視,他上臺幾個月后采取了兩個步驟:第一步,削減了包括F-22戰機在內的傳統武器;第二步,籌建網軍司令部,大幅增加網絡攻擊武器的投入。
“這一系列做法體現的一個思路是,從實體戰場逐步轉向網絡,達到從‘實體消滅’到‘實體癱瘓’的目標轉化。”陳寶國說,“就目前來看,奧巴馬政府的網絡安全戰略已經顯現出‘攻擊為主,網絡威懾’的主題。”
從游擊隊到正規軍
一個留著山羊胡子的老頭用食指指著你說“山姆大叔需要你”,這幅二戰期間最為著名的征兵廣告幾乎成了美軍的一個象征。不過,現在這幅征兵廣告需要添加一些新內容了,“如果你是優秀的黑客,山姆大叔現在需要你加入美國軍隊。”
2008年10月,美軍戰略司令部司令凱文·希爾頓公開表示,美軍要從民間征募黑客,同時培訓更多能夠進行網絡戰的官兵。這意味著,美軍已經公開由原有的網絡防御轉向尋求主動進攻的網絡作戰能力。
“網絡黑客攻擊,這是對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最嚴重挑戰”。5月29日,美國總統奧巴馬敲響了美國網絡安全的警鐘。隨即,曾經被政府追捕的黑客們,一時間成了就業場上炙手可熱的人才。
諾斯羅普·格魯曼、通用動力、洛克希德一馬丁和雷神公司,這些國防承包商都擁有美軍和情報機構網絡服務的合同。為了獲取更大的合同,這四家公司已經開始招聘更多的網絡專家,包括黑客。
達斯汀,22歲,贏得過兩次民間黑客大賽的桂冠,從大學輟學后,成為了雷神公司網絡安全部100名員工中的一員。他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說:“在這里的工作就像一個游戲,十分有趣。”雷神公司網絡安全部正在使用各種手段進攻五角大樓的網絡系統,從而找出美軍網絡防御的漏洞。
凱文·希爾頓將軍公開承認,戰略司令部正在征召2000至4000名士兵,組建一支“特種部隊”。這支特種部隊不僅要承擔網絡防御的任務,還將對他國的電腦網絡和電子系統進行秘密攻擊。
目前,兩個不同的網絡戰中心在美軍戰略司令部管轄下運行。一個是“全球網絡聯合部隊”,主要負責保護五角大樓在美國本土和全球范圍內的網絡系統,應對每天數十萬起試圖攻入美軍網絡的攻擊。另一個名為“網絡戰聯合功能構成司令部”,其主要職責是對敵人發動網絡攻擊。例如,在戰時快速侵入敵方電腦網絡系統,癱瘓敵軍的指揮網絡和依靠電腦運行的武器系統。這兩個網戰部隊構成了美軍網絡防御與進攻的盾與矛。不過在戰略司令部的計劃中,“矛與盾”應該盡早合二為一。
希爾頓將軍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說:“我們正在謀劃,在不遠的將來,將這兩個部門合并為一個有效的機構。”五角大樓也已經向外界透露,負責網絡戰的司令部雖然置身于戰略司令部之中,但級別和重要程度將與美軍核武部隊相當。
雖然美軍從未公布過網站部隊人數,但根據對美軍黑客項目跟蹤了13年的防務專家喬爾·哈丁的評估,目前美軍共有3000至5000名信息戰專家,5萬到7萬名士兵涉足網絡戰。如果加上原有的電子戰人員,美軍的網戰部隊人數應該在8.87萬人左右。這意味著美軍網戰部隊人數已經相當于7個101空降師。
世界的命根子都捏在美國手里
買電腦時,我們大概不會留意,硬盤來自希捷、操作系統來自微軟、CPU來自英特爾、交換機來自思科,因為這些產品背后現在都寫著“MADEINCHINA”,但這些產品核心技術都掌握在美國手里。“微軟操作系統、思科交換機的交換軟件甚至打印機軟件中嵌入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后門軟件已經不是秘密,美國在信息技術研發和信息產品的制造過程中就事先做好了日后對全球進行信息制裁的準備。”信息專家陳寶國說。
美國在信息上掌握了絕對的霸權,它是游戲規則的制定者,像網絡系統的核心是它的根服務器,盡管現在網絡很發達,但實際上支撐這個互聯網運轉的根服務器的數量相當的有限,現在全世界一共有13個根服務器,其中一個是主根服務器,12臺副根服務器,其中主根服務器設在美國,12臺副根服務器當中9個設在美國,一臺在英國,一臺在瑞典,一臺在日本。
這些服務器的管理都是由美國政府授權的互聯網域名與號碼分配機構,它的縮寫叫ICANN,這個機構負責全球互聯網各根服務器、域名體系和IP地址的管理。雖然ICANN自稱是非贏利性的私營公司,卻是由美國商務部授權的,這就意味著美國商務部有權隨時否決 ICANN的管理權,只要美國想把哪個國家黑掉,它就立即可以這樣干。
事實上,這樣的事情曾經發生過。美國對互聯網的控制程度已經遠遠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一旦網絡戰爆發,美國政府將隨時可以調用強大到可怕的力量。因此美國正在誘使他國進行網絡軍備競賽,一旦加入網絡軍備競賽,美國就可以“以己之長攻彼之短”,將對方拖垮。
靠飛機大炮,美國贏得了霸權60年,靠網絡大戰,美國的霸權可能還能維持得更加久遠,畢竟網絡的一切核心技術都比飛機大炮更難以復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