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激發新型國際援助 云作為一種災難恢復策略
原創日本遭受地震和海嘯之后,Nirvanix、Equinix及其他云計算廠商在向受到自然災害破壞或擔心自然災害的公司伸出援手。
【2011年3月23日51CTO外電頭條】現在一些企業著眼于觸角覆蓋全球的互聯網和云計算,以此提供一種新型的災難救助——某一企業向受影響地區的另一公司提供服務,以此幫助后者的業務流程正常運行。
在云運營環境下,數據集的多個副本會創建,并保持同步。對于Cassandra、MongoDB及其他各大數據處理系統來說,3是個充滿玄機的數字。云存儲公司Nirvanix表示,如果客戶的數據存放于其在日本的第三個節點(Node 3)數據中心,它會將拷貝轉移到另一個大陸。
Nirvanix公司的***執行官Scott Genereaux說:“如果我們的客戶渴望把數據從日本地區轉移出去,我們會確保數據順暢而及時地遷移,不會對客戶的業務運營造成干擾。”這項服務將免費提供,客戶可以選擇將數據遷移到設在紐約、洛杉磯、達拉斯或德國法蘭克福的數據中心。
這個提議僅僅是個防范措施,因為Nirvanix預計其設在日本的那個數據中心會繼續運營。該數據中心距離受海嘯影響的本州北部地區有200英里遠。但考慮到日本的電力公司強制實行輪流停電,一些客戶可能還是會考慮這個提議。至于日本當局有沒有能力控制住福島***核電站可能面臨的核災難還是個未知數。
David Vellente是Wikibon.org這個專業IT社區網站的聯合創始人,該社區網站的成員可以免費享用解決問題的方案。他表示,一家企業向處在受到自然災害侵襲的地區的另一家企業免費提供服務,這種做法可能會成為一種新的國際援助。他說:“在這樣的非常時期,我們需要提供錢財、援助和資源。Nirvanix作出的這個姿態表明,企業應該在困難時期幫助有需要的其他企業。”云計算方法使得提供這種類型的援助比以前要可行得多。
除了數據保護外,地震區海底電纜的狀況仍然令人擔憂。托管設施提供商Equinix駐東京的***執行官Kei Furuta說:“我們知道海底通信基礎設施已經受到了損壞;我們樂意為恢復重建工作提供我們的幫助。”
Equinix愿意通過其交換架構搭建虛擬局域網(VLAN),好讓那些擁有后備設施的服務提供商能夠通過其在東京的兩個托管設施(它們還沒有受到這場災難的影響),建立起雙向的VLAN連接。如果請求函發送至ap-noc@ap.equinix.com,這項服務將免費提供。亞馬遜的發言人承認,亞馬遜網絡服務公司雖然沒有公開示意主動援助,但在私下告訴其日本用戶組織JAWS-UG的成員:其資源隨時可供使用。有報道稱,亞馬遜網絡服務公司表示會保證向紅十字會組織提供免費的可擴展的計算能力,旨在公布相關信息;并向紅十字會和西南偏南大會臨時設立的拯救日本(Save Japan)基金會提供免費的可擴展的計算能力,旨在收集捐款。亞馬遜的發言人不愿發表評論,稱由于這場災難,該公司不想拋頭露面。巧合的是,它宣布已在今年3月初在東京地區開設了數據中心;公司發言人證實,這些數據中心仍在正常運營。該地區已成為亞馬遜彈性計算云(EC2)的第五大數據中心集中區,僅次于弗吉尼亞州北部的亞馬遜美國東部數據中心、華盛頓州的亞馬遜美國西部數據中心、愛爾蘭都柏林的歐洲數據中心以及新加坡一個現有的亞洲數據中心。
誰要是想知道亞太區的數據中心是不是在正常運營,只要查詢亞馬遜服務運行狀況儀表板(Amazon Service Health Dashboard),就能了解情況。
在某些情況下,虛擬設備或現有工作負載的虛擬機映像可以在企業數據中心構建而已,存儲于云數據中心。萬一企業數據中心發生故障,虛擬機就能充當恢復機制,可以在云中重新激活。
知名IT服務企業SunGard的Indu Kodukula在參加2011年Cloud Connect大會時表示,90%的SunGard客戶如今在使用,或至少試用在遠程站點重新激活虛擬機的辦法,以此充當災難恢復機制。以前的災難恢復包括需要在不同地方安裝幾乎一樣的硬件,還要安裝同樣的一系列軟件。讓兩個站點保持同步很難,對系統進行一整套測試做起來更難,因為這意味著需要關閉生產系統,希望它們可以在恢復站點很快就能重新激活。
Kodukula說:“我們的每一個客戶正在云中運行(試運行)至少一個生產系統。”眼下,這意味著SunGard的數據中心設施在運行VMware ESX Server虛擬機。將來,這個做法會在所有虛擬機用戶當中普及開來,客戶可以利用自己選擇的不同的云數據中心設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和日本的托管IT服務提供商Telehouse America表示,它設在日本的21個數據中心(包括設在海嘯侵襲地區的仙臺數據中心)都在正常運營。當其數據中心接到強制停電三小時的命令后,它們改用備用發電機,這些發電機24小時得到燃料供應保障,能夠在需要時補充燃料。亞馬遜和Equinix的數據中心極可能采用類似的運營方式。
災難會繼續發生。的確,我所在的舊金山和硅谷地區也是個地震多發地區。三次大地震襲擊太平洋沿岸地區后,這些地區的狀況同樣讓人擔憂。那三次大地震包括2010年2月27日的智利大地震(8.8級)、2月22日的新西蘭克賴斯特徹奇大地震(7.1級)和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9.0級)。發生在1906年的舊金山大地震估計震級達到了7.9級。(這不包括2010年1月12日的海地7.0級地震,海地不在太平洋沿岸地區。)
下一次災難襲來之前,我們要好好想想:要是發生不可想象的災難,你的主系統失靈或者被摧毀,依賴云環境的第二個數據中心能夠為業務運營運營提供怎樣有力的保障;還要好好想想向鄰居伸出援手,如果你在災難后沒有倒下的話。
原文名:Cloud Becoming A Major Disaster Recovery Strategy 作者:Charles Babcock
【本文乃51CTO精選譯文,轉載請標明出處!】
【編輯推薦】
- 微軟公布云計算平臺Azure收費模式細節
- 云計算意在長遠,微軟云計算服務Windows Azure已經啟用
- 技術透析:Windows Azure Platform框架與組成
- 微軟Windows Azure Platform技術解析
- 走近微軟云:SQL Server到Azure數據同步
- 當微軟Azure遭遇亞馬遜EC2:五大關鍵區別
- Windows Azure云計算平臺新增五大功能
- 云計算前途光明 Azure用戶數突破31000
- 如何把應用程序部署到Windows Azure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