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云計算革命隊伍中的投機者們
正如以往一次又一次IT革命一樣,自從云計算這個概念誕生以來,其給企業帶來的IT變革可以說是暴風驟雨般。大到企業的數據中心,小到員工工位上的電腦桌面,這一切都跟云扯上了關系。一位CIO曾經在私下開玩笑地說過:“在這個時代,你出去要是不說點云計算都沒人跟你搭話。”
事實上,云計算是一種非常好的IT架構組織與交付模式,像谷歌推出的Gmail、ChromeOS等產品,能夠給企業帶來許多價值,也不失為一種傳統IT概念整合之后的IT變革。
然而,正如一場真正的革命充斥著許多政治投機分子一樣,這次IT變革隊伍里面就完全是懷有革命理想的嗎?就沒有拉大旗扯虎皮的嗎?事實上,這倒真的未必。
不同的人對于云計算有著不同的理解,而我認為云計算對內是一種IT架構的構建模式,而對外則是一種交互模式。它有幾個特點是必須要遵守的:首先,是基于虛擬化技術對企業原有資源的整合且具有靈活擴展性的;其次,強大的計算能力要能夠滿足訪問峰值的需求;第三,能夠按需分配IT資源;第四,基于網絡。
但是目前看來,許多人或者服務商在故意混淆云的概念,云計算正在被許多人“濫用”。一些需要公共的基礎架構技術的服務,都被企業套用成為云計算。在互聯網的Web2.0時代,這種現象尤為明顯。
比如像一些SNS應用,或許在我們使用者這個層面看來,它的的確確跟云的模式很像,但是提供商內部知道,其IT架構組織模式并不是真正云的組織模式。
云計算、SaaS、web2.0這些東西未來肯定是要走向融合,但是那在服務提供者內部一定是要基于一個“云”的統一的IT架構。也許,許多企業的訪問峰值從來沒有像淘寶這樣遇到過巨大的訪問峰值壓力,也許業務面臨的不確定的訪問峰值將會是一把煉金之火,那些假云計算終將現出原形。
如果說這些雜牌軍“拉大旗扯虎皮”,套用云計算概念去賣自己的產品,其對于云計算變革的影響不算大。那么,一些大型的IT廠商對于云計算的初衷進行選擇性忽略,則也許會讓云計算在未來的推廣受到更多的考驗。
最早亞馬遜之所以推出自己的云服務,就是因為自己的計算和存儲資源閑置太多,企業為了節省成本創造收益,對外提供了這樣的存儲服務;而谷歌當年做自己的云計算的時候,許多基本的計算機都是老舊落后、連個像樣的外觀都沒有,但是基于強大的虛擬化技術,谷歌把這些閑置資源進行了整合,其組成了最早的云計算計算基礎。這些珍貴的“文物”現在還放在谷歌的公司里面,如果有機會你都能夠看得到。
上面兩個故事其實傳達了一個云計算的初衷,云計算首先是基于對舊有閑置資源的整合,以及這種強大的整合能力。
但是我們目前看到的情況是什么呢?一些企業在做云計算的時候是淘汰了自己舊有的計算資源。一位企業的CIO,他談到自己在構建私有云的時候,實施的IT廠商告訴他們舊有的服務器都不能夠滿足現有的需求,而需要重新進行計算資源的采購。
虛擬化的技術具有強大的整合能力,但是這樣的整合基本上是在同一個架構當中進行。如果因為有異構的問題,企業在部署云計算的時候,重新大量配置計算資源這無可厚非。但是如果是因為計算性能等方面的因素,而淘汰舊有計算資源,無論是因為技術原因還是廠商的策略,這都有違背云計算的初衷。
也許,谷歌當年做云計算的時候,也不會知道云計算能夠打來這么大的產業變革。谷歌也許更加不會想到的是,現在的云計算概念已經在許多地方偏離了谷歌云的價值。谷歌當年用心經營的云理念——“舊有資源整合”、“無限的計算能力”正在被云產業各個層級的企業提出的云概念所淹沒,從而把“云計算”變成了一個“軟硬件和解決方案”的營銷盛會。
企業現在需要慎重的考慮,當10年之后,各個廠商賺的盆滿缽滿的時候,企業自身的IT架構是否一個成本合理、技術領先、能夠穩定支撐業務的同時,還能夠有高度的靈活性,去面臨未來IT變化的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