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化發展趨勢之數據復制篇
近來,新聞介紹,有許多家廠商都在回避一個實質性的問題:在虛擬環境中進行復制比在物理條件下容易得多。
DataCore軟件公司宣布,位于東京的SoftBank Telecom將其SANmelody軟件應用在了距離東京數據中心500公司大阪的一項遠程鏡像站點概念證明型(POC)項目上。Datacore說,安裝也是支持SoftBank新型服務的一部分。
在POC執行方面,DataCore軟件利用InfiniBand網絡(基于Bay微型開關)的專用服務器。網絡中的另一臺服務器運行VMware ESX和VMware的ESX HA(高可用性)軟件。由VMware管理程序產生的虛擬機器利用Datacore服務器前端大約32 Tbytes的光纖通道儲存系統(供應商未透露)。Datacore服務器創建共享存儲,并輪流使用由Xsigo連接應用而創建的作為站點之間數據鏡像網絡機制的多個“虛擬iSCSI HBA”。Xsigo設備與路由器配合工作,通過WAN sonet傳送數據。
“很明確,虛擬存儲和虛擬服務器結合而成的整體虛擬基礎設施,使得災難恢復解決起來更加容易,”Datacore亞太區副總裁Peter Thompson說。但業內人士稱,存儲經理們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性能、可管理性以及供應商的定位問題----究竟他們是從虛擬還‘真實’設備復制的數據。
“我并不認為數據虛擬化能夠改變任何東西,” GlassHouse技術分析師W. Curtis Preston說。他還補充道,用戶仍然面臨著是使用存儲陣列供應商還是純軟件解決方案進行數據復制的抉擇。
傳統看法認為,存儲陣列具有復制性,如BlueArc、EMC、NetApp以及Reldata(列舉極少數廠商)公司提供的基于硬件的高端性能。許多供應商已經證明了他們的產品支持VMware以及其他虛擬基礎設施,以便解決一系列通過虛擬或者物理設備的數據傳速存儲功能。
相對而言,純軟件產品,如Datacore、LeftHand網絡以及其他可能會更便宜的產品,能夠支持多廠商陣列,而且往往具備更靈活的管理功能。
“對于基于陣列復制,在遠端站點需要相同陣列,”Taneja集團顧問Arun Taneja說。“可能會非常昂貴”,像DataCore或LeftHand的虛擬化存儲解決方案,他說,如果他們愿意,允許用戶從一個供應商陣列到另一個供應商之間復制數據(從虛擬或物理服務器)。
Datacore沒有詳述SoftBank站點的所以陣列是否都來自相同的供應商,也沒有發表任何評論。但是Datacore POC解決辦法建議可以采取一系列可靠的其他解決辦法。
“你可以在基于硬件或軟件的陣列中進行復制、可以在作為fabric服務的網絡實現、可以在服務器或者在虛擬環境客戶端實現,” StorageIO組Greg Schulz說。
最終,每家廠商都將選擇各自的標準,Schulz強調道。于是,有些人就發現了要為自己網絡添加類似DataCore的存儲虛擬軟件比購買另一陣列成本還高。另一些人可能就會認為遠程站點陣列投資才是一種合理的表現。
雖然虛擬化復制與物理復制觀念之間可能存在些許區別,有一點很明確,虛擬化迫使一些用戶在如何進行存儲工作時看起來更加緊密。
另一管理者,英國IT服務和一體化公司----Anite IT組主任Jeremy Moss,也許是屬于典型。Moss和他的小組3個月前轉化成VMware基礎設施,虛擬環境為他們實現了所需的數據復原及故障排除功能。但是使用VMware需要共享存儲,而且Anite一直依賴DAS。
Moss說他的小組選擇了LeftHand網絡軟件,因為它比NAS便宜,而且沒有綁定任何無關的特定硬件解決方案。“我們喜歡硬件獨立”,他指出。他的團隊也考察了能夠運行在Intel服務器上的NetApp系統,但他說其成本是LeftHand 軟件的‘兩倍多’。“之前我們做出了選擇,還喜歡通過相同的[LeftHand]軟件做站內復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