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購物心理
原創先說說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幾個簡單的概念吧,什么是web1.0和web2.0?
web1.0時代的信息是單向的、用戶接收信息是被動的,比如初期的像搜狐、騰訊之類的門戶網站,公眾從網上獲取信息的方式大都來源于此。
后來到了web2.0時代,用戶不僅僅能夠看到信息,同時也能夠發表自己的觀點,像論壇、博客之類的產品就是Web2.0的產物。
有人說以手機終端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是web3.0的時代,雖然現在還沒有一個定論,但是我們現在不得不承認我們在手機上已經可以完成大部分的上網需求,同時由于手機的便捷性更是衍生出了很多PC端上沒有的應用,比如基于位置的服務已經手機導航、NFC便捷支付等等。
為什么要先說這些概念呢?是因為在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人們獲得信息的渠道發生了不同,從而就造就了不同的商業和營銷模式,這個事情說起來太大,所以這次就從一個小點上來說吧,說說大家的購物心理吧。
Web1.0和Web2.0時代的購物心理
比如我們在web1.0時代買部手機無非就是看看商家投放的廣告,看看誰的功能說的比較厲害,選擇一個比較信任的品牌,一個沖動就掏錢買了,因為獲取信息的方式也就是那么多,后來就算我們買到的產品出了問題,甚至是設計上的缺陷,我們也只能吃個啞巴虧,普通網民的惱騷是沒有出口發泄的。
后來到了Web2.0時代,買家能評論了產品了,自己對產品上的不滿也能夠自由的表達出來,所以我們買東西就會去看看其他人的評論才會放心,因為商家并不完全可信,誰會說自己產品的缺點呢?比如在淘寶上購物通常就會先看看其他人是怎么說的,評分高了、說好的人多了,我們才會放心去買。
但后來又產生了問題,一方面是刷榜、水軍等業務的蓬勃發展,另一方面還有很多用戶可能東西都沒有用明白就直接給一通亂批,所以用戶這時候買東西就得不停的過濾信息,同時還得判斷哪些信是真的、哪些信息是不靠譜的,從而會消耗大量的時間成本,這種情況就促成了很多人在淘寶上買東一選銷量最高產品就直接買了,而不會去過多的關注評論,至少我觀察身邊的很多人是這樣的,這種消費心態也就造成了熱銷產品越賣越熱,而其實也有些不錯的產品日子有點難過。當然一切還在繼續發展,消費者突然發現淘寶之類的很多C2C賣家有很多不太靠譜,無論從產品質量、發貨速度以及物流等很多方面小的店鋪是無法保證的,所以淘寶就推出了天貓,鼓勵以公司的名義來開店,信任嘛,大點的商家畢竟會靠譜一些。
因此在產品符合要求的情況下,最終促成購買的本質就是信任,在B端購物無非是信任大公司的靠譜,像我們買電器就愛到京東上面買,信任已經建立起來了,在淘寶買熱銷品無非就是信任買的人多了自然就不會錯,所以想要東西好賣首先是產品不錯,再有就是怎么建立信任了。
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如何購物
從微博興起,我們可以看到,在不同的領域不同的專業上都會涌現出不同的意見領袖,這種現象是以前沒有的,同時一個名人說出來的話也別想每個人都會支持你,所以信息趨向于更加的“分散化和扁平化”,專業領域的意見領袖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同時由于其專業性從而有了獨特領域的公信力。
簡而言之,這些領袖們是很容易博得他們粉絲的信任感的。所以我們就會發現很多意見領袖不經意的一個微博推薦的東西很容易熱賣,為什么熱賣?大家信任他唄。這里需要注意,個人意見領袖微博比起官方微博來說,容易建立更強的關系,因為用戶更愿意和一個活生生的“人”建立信任感。所以要推廣產品,可以走走專業領域內個人意見領袖的渠道,如果他們說好了,帶來的效果往往是你之前所不能預料到的。
最后再說說微信,微信是個純手機端的產品,個人覺得更符合Web3.0的氣質。先插個小故事吧。
小李家里的空調壞了想換個靠譜的品牌,但在網上挑來挑去都不知道哪個靠譜,因為會發現京東上沒有哪個品牌的空調的購買評論是十全十美的,總有些極端的差評,十分糾結,后來小李在飯堂吃飯,無意間聽到旁邊的兩個同事正好在聊空調,其中一個說他家買的那個空調制冷如何如何好,噪音如何如何小,就是因為這不經意的一耳朵,小李最終選了同事聊的那款品牌。
你可以回憶一下自己有沒有這種購物經驗,熟人間的推薦相當容易建立信任感。所以微信上的一個營銷模式又誕生了,朋友圈營銷,因為看朋友圈的人本來就是你的熟人嘛,信任感的前提已然具備,賣東西就好說了很多,這個就不展開說了,對朋友圈營銷大家可以關注一下 @萬能的大熊 。
移動互聯網時代一切還在變,工具和模式的變化總能帶來新的營銷方式,把握事物的本質,掌握好不同狀態下的購物心理加上自己的創意和努力,相信能夠獲得不錯的回報。
============================
如有興趣請關注本文作者的新浪微博:@最牛傻蛋 , 關注作者的微信:niudan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