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瘋狂并購案的最大幕后推手:微信
文/金錯刀
2014年以來,互聯網的資本并購基本進入瘋了的節奏,最近的緋聞對象是盛大。跟過去中國互聯網的所有行業性巨變不同,這次巨變,只有一個***的幕后推手:微信。一款產品改變行業格局,甚至引發連鎖性變化,的確是超出所有人想象。
對微信引發的變化,我有三個看法:
1、微信對互聯網巨頭公司的影響是顛覆級的,特別是BAT,移動的***入口已經是微信,而且是一個產品級的入口,其他大多數公司都是渠道級入口。在移動上,渠道級入口也很有用,但用戶粘性差很多。
2、過去叫社交紅利,我想提一個新詞,叫微信紅利。特別對中小型公司而言,這種紅利則是一個機會點。
3、對傳統企業而言,過去他們擁抱互聯網的方式就是信息化,但是因為太復雜、太重,真正做成功的沒多少個?,F在,擁抱移動互聯網的***方式就是微信化,先用微信這種輕量級的APP測試自己的吃軟飯能力,管理用戶,管理粉絲。
特別推薦這篇文章。
===微信的分割線
來源:福布斯中文網 作者:米飆
阿里巴巴收新浪微博、百度20億拿下91手機助手……2013年互聯網的合縱連橫就像一個高到不能再高的高峰,現在,2014年開始睥睨雙眼告訴你什么才是“小巫見大巫”。進入馬年的互聯網徹底變成了野馬,狂躁不堪。
如果說之前的千億美元估值的BAT還只是向高德、91手機這樣十億美元級公司下手的話,現在他們開始向百億美元級公司下手了。原本風馬牛不相及的事,一 次次挑戰者著看客們本已足夠大條的神經:做電商的阿里巴巴要投資做安全的360(截至2月20日,市值128億美金),跟360掐慣了架的騰訊***對手一 夜變成阿里巴巴;劉強東不惜打臉也要在大年夜宣布京東要上市,現在又冒出消息說準備接受騰訊投資(京東估值也在100億美元左右);2月19日,清高到 “不可能被收購”的大眾點評開始半蹲下自己的身子,向騰訊出讓了20%的股份,按照我同事尹生的文章《大眾點評終于拿到百億美元俱樂部邀請函》估值大概在 35-50億美元之間,并有望在一年內沖進百億俱樂部。
本來溫吞的池塘瞬間如開水般沸騰,所有風浪背后都指著一個方向——微信。它就像一根高高揚起的鞭子,把一路小跑的互聯網行業鞭打的四處狂奔。
大眾點評為什么只用4億美金的低價就出讓給騰訊20%的股份,這比此前的市場估值預期低了一半?尹生在《大眾點評終于拿到百億美元俱樂部邀請函》中說的 很清楚,目的在于換取微信“我的銀行卡”的一個接口,這對大眾點評很可能意味著在今年底實現用戶倍增的計劃,這一個接口的估值大概就有3億美金。
但實際上這樣的接口“我的銀行卡”已經有9個,占到了一屏半。按照每屏容納6個應用來算,起碼還有3個甚至9個入口待價而沽(按照智能手機用戶使用習慣,翻三屏找一個應用是一個很被接受的習慣)。
這不,大眾點評之后緊接著又傳出騰訊將入股京東,并將易迅網作價賣給京東。事實上,這也顯然是目前京東的***選擇,不考慮抬高上市估值的短期因素,對京 東更大的好處是通過微信的入口補上自己移動互聯網的短板。按照其招股書,截至2013年底,京東來自手機端的訂單占比僅為15%;而2013年11月11 日,淘寶的數據為24%,即便是眼下步履維艱的凡客移動端也超過30%。15%這個比例是手機京東上線三年半的成果,而2013年8月20日接入微信商城 的易迅網在不到三個月就達成了。
筆者在早先的文章《微信商城:馬云的恐懼》中詳細說明了在移動電商領域,微信能夠成為“大殺器”的原因。劉強東顯然也明白微信在電商領域足以被視為戰略性武器。
在春節剛剛結束,互聯網就如此的迫不及待,原因簡單,剛剛落幕的微信“搶紅包”給每一個行動緩慢者狠狠上了一課,曾經倚為屏障的用戶積累和沾沾自喜的先 發優勢,原來如此的不堪一擊。“搶紅包”已經成為整個互聯網進程中的里程碑式轉折點,它改寫了互聯網的玩法,“產品為王”的時代徹底到來。
微信支付的玩法很簡單,就是“6億用戶的大管道”+“切中用戶痛點的簡單應用”。但就憑這個,微信在一夜之間就掀翻了整個移動支付行業,支付寶錢包四年 才累計出的1億用戶在短短15天內被追上。這簡直就是一次“911”式的恐怖襲擊,微信只用“搶紅包”一架飛機就撞倒了看似堅固的支付寶帝國大廈。微信的 可怕迎面砸向整個互聯網。
微信憑什么可以撼動整個互聯網?
首先,微信已經成了移動互聯網的基礎生命線,就像水和電一樣的。筆者甚至認為它已經在具備了同電信運營商一樣的實力和地位。事實上,或許也只有中國移動打電話發短信都不要錢才能戰勝微信了。
大媽刷微信的景象已經隨處可見,微信事實上已經是移動互聯網入門級應用,“入門級”三個字意味著最廣泛的用戶群。目前微信已經擁有6億用戶,并有望向 10億邁進。在移動互聯網,它是唯一一個能夠涵蓋大媽級用戶、三四線城市甚至鄉鎮市場的應用。這意味著一款足夠簡潔易上手的剛需產品在這個平臺瞬間能讓自 己的觸角深入到每一個角落。
其次,在信息層級中,微信代表著最基本的日常溝通需求,而購物、游戲、打車等等都是這之上更高層級的信息需 求。這意味著微信占據著滿足人人都需要的信息溝通需求,而基于電商、游戲的社交工具只是滿足一部分人的需要。這就像是數學集合中的母集和子集關系。在市場 擴張中,先天占據信息母集的微信進入一個被它所包含的信息子集相對容易,如電商、團購;而作為信息子集的垂直信息領域想擴張到母集信息市場則是隔行如隔 山。這也就是為什么基于商品信息溝通的淘寶“來往”打不過微信的根本原因。事實上,不只是微信時代,從微博時代的掌柜說開始,淘寶從商品信息子集擴張到社 交媒體領域的嘗試就一直是屢戰屢敗。
再次,微信團隊擁有持續而出色的產品極簡化能力。無論搶紅包,滴滴打車還是大眾點評,微信體系中每 一款應用的操作步驟已經是無法再減少,而每一個步驟的縮減都意味著一大批菜鳥用戶門檻的降低。去年年中一次會議上,筆者看到了微信產品經理為了節約操作動 作的努力。在展示的一款微信對講機的硬件設計嘗試中,車載時駕駛員抓到對講機后手掌會堵住位于側面的麥克風,需要單手旋轉一下再通話。為了節約這個旋轉動 作,能夠抓起來就說話,設計師最終推翻了既有成果,重新設計出了一款麥克風位于上表面不會被手指遮蓋的對講機。這樣的微小改良,在常人看來簡直是無聊和乏 味,而微信的產品經理樂在其中。
事實也證明了,當支付寶被“搶紅包”一擊即潰的同時,微信卻扛過了一波又一波的打擊。一年來,在微博、丁磊的易信、馬云的來往狙擊下,微信已經一而再再而三地證明了自己的生命力。移動社交領域強大的用戶粘性和有序的功能擴張,讓微信變得越來越有用和不可替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