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地圖老大?論高德與百度的這些年
原創【51CTO.com原創稿件】如今,我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導航,無論駕車、還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還是打車或者步行,如果沒有導航,我們將不知道如何邁步。
過去的地圖更多是一張薄薄的平面紙張,紙張上記錄了粗略的位置和道路。比例尺的大小幾乎決定地圖的信息含量。
誰都無法想象,今天的地圖竟然只是一個手機APP,這樣一個地圖擺脫了比例尺、擺脫了方位認知,只需要打開APP,任何一條道路都能夠在地圖上呈現出來,而且我們在乘車、步行的時候,甚至可以通過地圖上的實時數據,了解到前方的交通狀況,并且根據建議作出***的交通路線規劃。
小編我自己也在手機上裝了兩個導航軟件:高德和百度,也有一些使用心得:
高德地圖無論是實時路況還是時間計算上,都比較準確,產品的功能非常全面,不但能根據不同交通工具提供了多種路線方案,支持語音導航,還能夠即時提示攝像頭、擁堵狀況的路況信息,駕駛時比較省心。但是在軟件操作方面,雖然高德地圖都追求簡約,但是在實際操作方面卻發現軟件有種難以下手的感覺,需要一定的時間去熟悉。
在操作界面方面上,我認為百度地圖更為簡便,提供的路線以及路面上的事實路況均比較準確,在功能性軟件方面也比較齊全。但是經過長時間的使用后,我卻發現百度地圖每月總有幾天的某個時段(比如上下班時間)是搜索不到衛星信號的,這是扣分項。但是百度地圖卻又有一個模式叫做路線雷達模式,在清楚路線的情況下能供更多的路線選擇,并能標出時差。在實用功能上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一樣都有語音包選擇,而且語音包內容很豐富,只是語音包并不能完全更換系統聲音,而是在特定的情況比如超速、前方有測速攝像頭這些特定情況語音包才會起到作用,***成為一個導航兩種聲音。
自2011年雙方開始在手機地圖市場狹路相逢以來,高德與百度先后經歷了百度超越、高德被收購整合、高德反超的數度轉折,其精彩程度堪比連續劇。多年來,雙方的交鋒日趨激烈,市場層面、用戶層面、產品層面,爭鋒相對,基本上是平分秋色,沒有給任何一個第三方任何“漁翁得利”的機會。
近日,俞永福援引第三方數據機構艾瑞數據,宣布高德地圖的日活數據已經超越老對手百度地圖,成為行業內***的手機地圖應用。“高德已經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全面領先競爭對手。” 數據大戰、份額比拼在互聯網行業內不算是什么新鮮事,但由公司總裁親自出來宣布一個新的第三方機構數據的情況,卻非常少見,可見俞永福本人對其中意義的看重,以及對數據可靠度的信心。這位高德總裁還進一步喊話百度地圖稱:“不想口水戰,歡迎第三方數據機構嵌入代碼監測。” 在俞永福上述公開發言后僅數小時,百度地圖通過官方微博發聲,反駁這一說法。“排名不是光靠吹的,第三方的數據早已啪啪打臉。” 對于俞永福引用的第三方數據,百度地圖在10月15日的微博中回應,高德地圖手機客戶端活躍用戶數排***的結論,除了艾瑞,其他數據檢測機構都不這么看。百度地圖引用中國聯通、易觀國際的數據稱,百度地圖活躍用戶數超高德地圖50%,在月活躍人數及環比增幅兩個方面,高德地圖甚至出現環比負增長。百度地圖還表示,QuestMobile公布的秋季數據中,百度地圖的排名也在高德地圖前。
百度地圖還質疑,高德地圖宣傳有7億用戶,但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統計情況,中國網民總數為7.1億。百度將此稱為:“中國網民都不夠用啦”。看來,新一輪的高德百度大戰已經開始,小編在這里對阿里巴巴和百度在這場地圖上的廝殺做了一下回顧。
***回合:初次交手
2011年以前,高德致力于面向汽車客戶為主的地圖數據售賣業務上,高德導航的品牌在駕車用戶聲名鵲起,稱得上是傳統地圖導航領域的旗幟。而百度地圖在Google退出中國后,幾乎成為了互聯網地圖在國內唯一的代名詞。
中國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后,百度和高德幾乎同時意識到,手機地圖這種產品形態的巨大潛力——成為移動生活的重要入口之一。2011年05月17日,高德地圖(原迷你地圖)上市發布,由之前的純工具型產品升級成為綜合性移動生活門戶,加上十幾年積累下來的地圖數據和相關技術,聲勢上并不遜色于當時已經成為互聯網巨頭的百度。
百度當然不甘示弱,于2012年10月,宣布組建LBS事業部,由商業應用產品市場部總監沈麗擔任總負責,將地圖業務的戰略級別進一步提升。百度地圖比高德更接近、更懂用戶,將更多精力投入產品和品牌建設上,獲得了用戶好感,并以此超越了高德,成為地圖應用大類目中的頭牌。
這一回合的結局,是一個標志性的事件:2013年9月,百度導航突然宣布免費提供,正好搶在高德導航要宣布免費的發布會前夜。在之后的發布會上,高德落寂離開…
第二回合:愈發慘烈
2014年2月,阿里巴巴宣布全資收購高德,高德成為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全資子公司。俞永福開始統管高德的移動互聯網業務,給高德帶來了曾經最缺乏的移動互聯網基因。
而與此同時,曾經給百度地圖立下汗馬功勞的沈麗卻離巢而去,之后百度地圖陷入了頻繁調整,以應對高德的步步緊逼。
在地圖大戰第二回合的結尾,阿里巴巴加入戰局,競爭愈演愈烈。
第三回合:撲朔迷離
俞永福初一上任便大刀闊斧地砍掉O2O業務,宣布只專注與出行和位置信息服務。而隨后一段時間內高德發布的所有產品技術確實是只圍繞LBS,從公交到明星語音,從交通大數據和AI引擎等。而百度則繼續強攻O2O,快速商業化。自此,地圖雙雄在發展策略上漸行漸遠,逐漸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意外的是,俞永福的“一意孤行”居然收到了奇效。2015年10月,俞永福宣布高德僅用了半年時間就完成了全年的增長目標,活躍用戶增長率高達100%;而一年后的10月,竟再次取得超過100%的增長率。此時百度地圖在策略上開始向高德靠攏,汽車、交通等業務悉數上線,但并沒有太多動作;同時進一步整合百度錢包和用車等服務,繼續深耕商業化。
直到近日,俞永福借艾瑞MUT監測數據,宣布高德地圖手機客戶端已經在日活這個硬指標上超越百度地圖,完成逆轉。第三季的大戲就此落下帷幕。
未來…高德和百度的地圖大戰必將繼續,百度又瞄向無人車,高德有意打造互聯網+汽車新服務生態。誰輸誰贏,我們拭目以待。
后話:親愛的網友,高德和百度,你一定沒少用,你更喜歡誰?支持誰?歡迎投票:http://bbs.51cto.com/thread-1470745-1.html
【51CTO原創稿件,合作站點轉載請注明原文作者和出處為51CT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