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深圳龍崗智慧中心
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為代表的信息科技,不斷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也徹底改變了整個城市的運作機制。
通過合理發(fā)掘與運用信息及數據,城市不僅將在數字化的進程中創(chuàng)造新增長空間,提升城市管理者的決策水平,推動城市經濟發(fā)展和區(qū)域產業(yè)轉型升級,更重要的是能持續(xù)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5年前,住建部發(fā)布了首批智慧城市試點名單,由此真正掀起了中國智慧城市的建設浪潮。作為全國首批46個智慧社區(qū)試點單位之一,廣東深圳市龍崗區(qū)的社區(qū)居民無疑是***的受益者。
打造有生命力的城市
在此前幾年里,我曾經多次參觀過龍崗區(qū)行政服務大廳,這里就像是不斷在進化迭代,每一次的體會都不盡相同。我相信,當地的居民必然感受深刻和生動。
現在,龍崗居民申辦相應的業(yè)務時,不再像過去那樣需要在各個審批部門之間來回奔走。只要先從網上下載申報材料,再與對應的部門通過短信、微信進行互動,做好前期預審工作,***在政務大廳的“一窗式”服務窗口就可以徹底搞定。
除了現場受理以外,市民還可以通過網上辦事大廳、移動APP、微信等多種通道進行事項申報,從而實現線上線下審批服務的一體化……智慧龍崗已經邁入到全新的發(fā)展階段。
繼一個多世紀前,人類通過鋪設水管、地鐵軌道、電纜和電話線,為我們呈現出現代城市的雛形之后,通過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深入應用,城市開啟了全新的面貌。
通過“感知無處不在、聯接無處不在、數據無處不在、計算無處不在、智能無處不在”的協同生態(tài)和交互體系,新型的智慧城市不再是一堆冰冷機器的堆疊,而進化為有機的生命體——依靠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智慧城市不斷學習和成長。
在第十九屆高交會期間,試運行的龍崗新型智慧城區(qū)運行管理中心(以下簡稱:智慧中心)***向參加華為智慧城市峰會2017的嘉賓開放,來自全國各個城市的代表、合作伙伴和媒體記者們真實感受了新型“城市智慧大腦”的強大效能。
智慧中心建設用地面積17748平方米,計劃總投資約5億元。項目包括“一個中心,三個平臺,N個應用”: 一個中心即為智慧中心,三個平臺包括基礎信息平臺、協同辦公平臺和公眾服務平臺,各種與城市相關的應用在系統(tǒng)中高效運行。
在以華為為首的諸多企業(yè)支持下,龍崗區(qū)計劃用3-5年時間構建大平臺、大數據、大系統(tǒng),推進技術、業(yè)務和數據的全面融合,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tǒng)、跨部門、跨業(yè)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率先建成國內領先的新型智慧城市標桿區(qū)。
事實上,龍崗現在已經成為國內最知名的智慧城區(qū)之一。每年均有大批的兄弟城市代表前來參觀學習,并將他們獲取的經驗和心得反饋于自身的智慧城市建設中。
構筑智慧城市數據大腦
當大巴車緩緩停在智慧中心所在的園區(qū)時,我絲毫意識不到旁邊一座工人仍在進進出出的、不起眼的低層建筑,與此行有何關聯。然而確鑿無疑的是,智慧中心就坐落在這里。
在等候許可進入智慧中心之前,就有眼尖的同行注意到,園區(qū)的道路旁安裝了華為智慧路燈。每盞燈上都安裝了控制器,根據亮度感知來開關和調節(jié)燈光。據悉,其節(jié)能效率高達80%。
我曾經在華為的展廳看到過DEMO,一直以為這只是概念產品,或者至多在中東個別國家少量采用,距離大范圍的應用仍有一定距離。
顯然,智慧中心的工程建設仍處在***的裝修和收尾階段,地磚上的銘貼還沒有去除,不過一塊巨大的屏幕就足以向我們展示出城市大腦、中樞神經及其神經末梢的運行狀況。
大屏上,我們能夠一目了然地看到城區(qū)在日常狀態(tài)下的總體態(tài)勢和各種信息,包括應急狀態(tài)下的聯動指揮,以及大數據決策支持等內容一應俱全。不止是城區(qū),包括街道、社區(qū),甚至具體到每一幢建筑的數據都在其中,可謂包羅萬象。
據悉,目前智慧中心獲取的市數據資源2030項、數據記錄超過4億條,龍崗全區(qū)各類數據超過200億條。
數據的極大豐富,意味著城市的規(guī)劃建設,以及教育、醫(yī)療、交通等資源的規(guī)劃等,完全建立在實時、科學的基礎上。與此同時,以往城市人口統(tǒng)計等難題也迎刃而解。
智慧中心集城市運行管理、視頻會議、指揮調度、智慧城市體驗展示于一體,極其直觀地呈現城市的運行狀態(tài),使得科學決策和精準調度成為可能。
以市民最為關心的城市安全為例。經過華為負責本次參觀的同事一番簡單的操作,我們就能清楚看到城區(qū)內的警情集中區(qū)域以及高發(fā)時間點,令案件的預警和即時反應成為可能。
據介紹,自從實施智慧警務以來,在深圳居住人口最多的龍崗區(qū)全區(qū)的刑事治安總警情下降29%,降幅位列全市***,雙搶等嚴重犯罪行為得到全面遏制。
怎么說呢?效果拔群!
高效聯接 即時應對
很多人可能對《模擬城市》并不陌生,這款游戲現在甚至還有手游的版本。坐在智慧中心的大廳里,面對著大屏幕,我居然回憶起多年前玩《模擬城市》的感受。
在游戲里,玩家與其說是扮演市長,不如說是扮演“神”的角色——因為各種城市信息都顯示在屏幕上,管理者的指令只需點擊鼠標就可以瞬間抵達城市職能單元。
這怎么可能嘛?然而,智慧中心實現甚至超出了此前我們在游戲里的城市管理“狂想”。
在這里,城市的決策者可以看到宏觀的城市發(fā)展趨勢,可以看到城市每一分每一秒正在發(fā)生的事件,運行中心將政府、城市、市民動態(tài)有機地聯系在一起。
演示中的數據顯示,包括了二維、三維、實景、影像等電子地圖及疊加地圖,涵蓋了32類專題共303個數據圖層,城市的公共服務和管理完全可以做到有“數”可循、有“圖”可評,直觀明了并且簡單有效。
通過數據的高效匯聚,跨部門的業(yè)務流程得以銜接和優(yōu)化,從而更快地響應各種事件,提升政府城市管理效率,使城市管理走向精細化,進一步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數,為城市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基礎。
在智慧中心的支撐下,龍崗各行業(yè)業(yè)務系統(tǒng)實現全面聯動,涵蓋到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真正做到百姓無小事,加速政府職能服務化進程,社會事件全生命周期管理,防微杜漸,不斷減少社會矛盾,持續(xù)降低惡性事件比例,為城市發(fā)展營造一個安全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
人、事、物的匯聚,也使得龍崗區(qū)的決策定量化成為可能,通過對全面的歷史數據和實時數據進行挖掘分析,用大數據來找出關聯關系,來發(fā)現城市發(fā)展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通過仿真政策的“沙盤演習”,龍崗區(qū)的政府決策更加科學,決策過程也更加高效。
無處不在的城市感知,正在深圳龍崗蔚然成型。通過智慧中心的建設,華為及其合作伙伴創(chuàng)造性地為龍崗帶來了一座即時反應、獨具特色的智慧城市。
通過“平臺+生態(tài)”的戰(zhàn)略,華為堅持“聚焦ICT基礎設施,做平臺的平臺,做生態(tài)的土壤”,一如既往地聯手國家開發(fā)銀行、中國電科、航天智慧、軟通動力、神州數碼、科大訊飛等30家核心生態(tài)合作伙伴,打造國際領先的智慧城市。
本次參觀是一次難得的機遇,漫游在深圳龍崗的“智慧中心”,令我直觀和生動地感受到華為在新型智慧城市領域的真實演進,以及它對城市民生福祉以及區(qū)域經濟的巨大提升。
智慧城市是信息的能量場,是人類城市演進的必然方向。通過在全球40多個國家、120多個城市的大量實踐,華為將智慧城市的發(fā)展引入到科學、敏捷、實時、高效的快車道。
未來,已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