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能人才 就是賦能整個ICT生態的未來
隨著數字化浪潮不斷推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技術等ICT技術正在不斷滲透到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推動科技社會變革的重要動力。為了進一步滿足企業發展需要,ICT產業正逐漸向生態化、智能化轉型。
而人才,作為ICT行業生態化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正面臨嚴重的缺口問題。《中國ICT人才生態白皮書》指出,2017年我國信息技術產業人才總體需求缺口達765萬,并明顯表現出供需錯位、區域錯位、結構錯位和梯隊錯位等人才錯位問題。
華為EBG中國區副總裁,華為生態大學校長 楊文池
我認為,唯有匯聚最專業的教學資源、講授最權威的課程、開展最廣泛的合作,從技術、商業、管理等多維度綜合培養人才,才能讓人才為ICT產業創造更大價值。為了幫助ICT人才更好地適應生態化的產業環境,為ICT產業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華為生態大學應運而生,以培養技術水平高、能力多樣化的復合型人才為使命,力求通過人才的生態化培養,賦能未來。
“如果我們走的太快,要停一停,等待靈魂跟上來”
——印第安諺語
過去的40年,小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大到整個社會,人類經歷了***的大跨步發展,而這不僅得益于科技的進步,還有賴于一代代人才的不斷“自我進化”。但,現在我們的社會發展得實在太快了,有的時候還沒來得及投身,眼前的風口就已經過去了。周而復始,很多企業和個人,雖然每天都看似忙忙碌碌,非常辛苦,但卻仍是原地踏步……
這個時候,就需要停一停、想一想,在這忙碌的奔波中,給自己一絲喘息,開放地去擁抱新的科學技術、新的職場能力、新的發展眼界。
與業界很多企業大學不同的是,華為生態大學是一個開放的平臺。它不僅是給在校生一個“學習未來”的機會,更是給在從業多年的ICT職場人一個“創造未來”的機會。故此,自2013年以來,華為堅持每年舉辦“華為生態伙伴精英賽”,旨在打造中國ICT產業的“羅馬廣場”。同時我們希望通過“精英賽”這個平臺,增進華為與伙伴間、以及生態伙伴間的融合與交流,促進合作共贏。也希望更多的伙伴參與進來,共同建設開放、共享、共贏的中國ICT人才生態。
DO MORE
賦能于人才,即賦能于整個ICT生態
短短30年,華為從一家IT公司迅速成長為一個全球領先的科技企業,這不僅在于華為人的創新與堅持,更是因為華為人始終保持一顆“DO MORE”的心:不斷超越現在,要更進一步,要變得更好。
而生態大學,不僅繼承了“DO MORE”的精神,更是將其賦予了未來人才及整個ICT生態。與教育部及各大學聯手,助力在校生實現Learn More(學到更多)、Practice More(實踐更多) & Go Further(走得更遠);與合作伙伴及客戶攜手,賦能職場人DO MORE 越創不凡!
而今年,華為生態伙伴精英賽更是以“DO MORE 越創不凡”為主題,突破往屆,吸引了來自全國的5000多名精英參賽,其中不乏來自于院校和華為合作伙伴之外的ICT從業者。精英賽在引導知識輸出的同時,更加注重多元化的“養分”輸入。通過緊張激烈的比賽,參賽者們不僅在技術上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更是開闊了眼界,讓未來已來。
聚合未來人才、促進產業融合、賦能生態繁榮、***創造指數級價值,是ICT生態發展及華為生態大學的***目標。我們將繼續與產、學、研各界深入合作,以生態伙伴精英賽為平臺,持續賦能整個生態,做連接人才與產業未來的助推器,讓未來人才提前涌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