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到1再到N,蘭州新區建設新型智慧城市“揭秘”
秦王川,因隋末西秦霸王薛舉屯牧在此而得名,原本只是蘭州市北部一塊地勢平坦的盆地,但在2012年,沉寂千年的秦王川有了一個更加響亮的名字——蘭州新區,并成為我國第五個新區。由此,秦王川實現了從偏遠農業村鎮向園林水城的嬗變。
與此同時,蘭州新區還擔負著探索新型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使命,因此,建設新型智慧城市自然而然就成了蘭州新區建設和發展的必然選擇。為此,早在2017年,蘭州新區就與華為公司達成深度合作,共同編制了蘭州新區新型智慧城市發展頂層設計規劃,涵蓋基礎平臺、城市治理、民生服務、產業發展和智慧城市運營等22個子項目。由此,蘭州新區拉開了新型智慧城市從0到1再到N的建設大幕。
就在日前舉辦的2019年新型智慧城市(蘭州新區)峰會上,蘭州新區對以往智慧城市建設進行了一次階段性總結。如今,包括智慧城市運營中心、沃土數字平臺、智慧醫療等9大業務項目的建設,不僅大大提高了蘭州新區的運轉效率,也使蘭州新區成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新標桿。
從0到1 蘭州新區智慧城市建設“新”在何處?
在筆者深入了解過的多個城市和地區智慧城市建設中,平心而論,蘭州新區受制于基礎薄弱、產業聚集度有待提高等問題,智慧城市建設并不算領先。但正因為從“一張白紙”做起,蘭州新區比起其他城市而言,有了更多騰挪的空間。
但在筆者看來,智慧城市建設已經走過近10年的歷程,在這一過程中,智慧城市同樣也在發展和變遷。可以說,這是一條只有開始、沒有結束的旅程,同樣也沒有一個所謂的合適建設時間點,所有參與其中的城市都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蘭州新區也不例外。
正如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裁魯勇所認為的那樣,新型智慧城市的“新”可以從“新架構、新體驗、新模式”思考。在蘭州新區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實踐中,就充分體現了新型智慧城市的這些特點。
一、新架構,即構建一個基于云的開放能力平臺,從而實現基礎數據和通用能力的整合。蘭州新區通過與華為公司合作打造的沃土數字平臺,就是以“統籌”“敏捷”“創新”為核心, 為各類業務應用提供基礎支撐,成為新區智慧化發展的堅實底座。
二、新體驗,就是通過打造一個高度整合的智慧城市神經中樞,給百姓、企業帶來良好的政務服務體驗。蘭州新區建設的IOC(智慧城市運營中心)作為新區的智慧中樞,支持查看新區的總體態勢、可以幫助進行事件管理、聯動指揮和科學決策;同時,蘭州新區聚焦善政、惠民、興業等應用,打造了全方位的新型智慧城市體驗。
三、新模式,則是要求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模式不僅要整合各類社會資源,還要做好持續運營,實現智慧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而在蘭州新區建設新型智慧城市過程中,一方面聯合華為公司及其產業生態合作伙伴,銳意推進數字化轉型發展;另一方面則是以智慧城市建設為契機,推動數字化產業在蘭州新區的落地,進而推動蘭州新區智慧城市可持續建設和發展。
從1到N 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帶來哪些新變化?
“各小組注意,請報告人員就緒情況!”在大會現場,手持對講機的華為EBG中國區智慧城市總工姚健奎瞬間化身城市管理者,通過與眾多部門現場連線,來演示智慧城市建設如何為保障峰會順利進行護航。
“交通保障小組就緒!”“醫療保障小組就緒!”“通信保障小組就緒!”……大會現場的大屏幕切換出各個部門所在的現場畫面,相關負責人隨即匯報各小組準備情況。
“呼叫交通保障小組,請報告實時交通情況!”姚健奎通過與交通保障小組單獨連線,以獲取會場外實時交通狀況。“現在會場周邊交通狀況一切正常,我們將繼續密切關注,報告完畢!”交通保障小組迅速做出反饋。隨后,姚健奎與醫療、通信、公安、消防等多個部門現場連線,了解實時保障情況。
大會現場一時間就如同航天發射中心,姚健奎作為總指揮遠程通過對講機,有條不紊地向各個部門下達著指令。原本需要多部門協同的會議保障,借助智慧城市的建設,輕而易舉實現了一個平臺聯動多個部門,真正做到了對會場周邊實時情況的了如指掌。
隨后,姚健奎又與遠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的專家,蘭州新區第一人民醫院和社區醫院、村衛生所進行了遠程連線,將遠程診治呈現在了會議現場。為偏遠地區疑難病例的診治提供了方便:大醫院的專家給出治療方案,地方醫院開展進一步治療,不僅實現了優質醫療資源的共享,還大大方便了患者,為一些急救病人贏得了搶救時間。
還記得在中學課本中的《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兄弟》嗎?為了搶救山西省平陸縣食物中毒的61位民工,從診治到尋找解救藥品,再到藥品送達,中間出現了許多曲折;如今,在智慧醫療的幫助下,這些曲折就可以迎刃而解。
過去,我們曾經對未來智慧城市的無數暢想,正在慢慢變成現實。在蘭州新區,從1到N的智慧城市應用構建,得益于2018年10月蘭州新區IOC的正式上線運行,它不僅匯聚了蘭州新區的全景數據,還可以對新區關鍵運行指標進行數據分析和智能建模,真正實現了城市運行監測動態實時、指揮聯動協同順暢、新區決策智能高效。
在智慧政務上,通過594項行政審批服務事項的“一號、一窗、一網”式辦理,蘭州新區政務服務效率提升100%,為營造良好政商環境奠定了基礎;在智慧應急上,IOC基于可視化的城市信息模型進行事件管理和應急指揮,形成了統一指揮、平戰結合的應急管理體制,將應急事件處置效率提升了50%;而在智慧網格上,IOC則利用地理信息技術疊加各類城市事件/部件信息,打造了新區的“網格化治理一張圖”。
一張藍圖繪到底 智慧蘭州新區建設有哪些啟示?
由于歷史包袱輕,蘭州新區的智慧城市建設者們,更便于在一張白紙上繪就一張藍圖。在頂層設計上,從統一規劃到落地實施,蘭州新區所面臨的歷史阻力比其他地區也少很多;但數據的匯聚終究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這非常考驗建設者們的戰略耐性。也就是說,在一張白紙上繪制藍圖容易,但要繪到底卻不容易。
在筆者看來,在智慧蘭州新區的建設中,就充分體現出了“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前瞻性和定力,在這一過程中所積累的建設經驗也足以給很多地區的智慧城市建設提供借鑒。
首先,在蘭州新區智慧城市建設中,真正實現了從頂層設計到分步建設的落地。其中,與華為開展戰略合作是達成這一目標的關鍵。
在華為EBG中國區智慧城市業務總裁胡芳看來,蘭州新區選擇與華為的合作有以下幾個原因:1、雙方都具有以奮斗者為本的創業精神,2、華為在智慧城市方面實踐經驗豐富,3、華為在技術上領先業界,4、華為有著清晰的業務定位和邊界,5、華為始終以客戶需求為中心。
其次,蘭州新區在建設智慧城市過程中,做到了平臺與業務應用的充分融合。沃土數字平臺通過融合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GIS、融合視頻、集成通信等能力,承載了包括公安、金融、能源、交通、醫療等十幾個部門的信息系統,連接34個單位的政務外網、覆蓋全城45個eLTE無線基站。
華為EBG中國區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總監、數字政府資深專家翟祺表示,沃土數字平臺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ICT基礎設施和中樞,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黑土地”。蘭州新區智慧城市建設的所有業務都基于沃土數字平臺展開,真正做到了可持續、可迭代、可演進。
第三,蘭州新區在推動智慧城市建設時,充分做到了與產業轉型升級相結合。翟祺認為,蘭州新區智慧城市建設的思路非常清晰,就是以城市治理和大數據產業發展為主線,同時結合善政、興業和惠民。
據了解,蘭州新區已經規劃、建設了5000畝的云計算產業園和核心區1500畝的絲綢之路信息港,共簽約落地華為云、絲綢之路西北大數據產業園、中國電信IDC數據中心等大數據和信息化產業項目35個。這些項目的落地不僅將促進蘭州新區數字化產業的發展,還將為西北地區提供優質、高效、安全和可靠的大數據服務。
結束語: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城市正在從建設階段進入城市的可持續運營管理階段。在這一過程中,從技術上看,構建一個靈活可擴展的沃土數字平臺將是支撐“智慧”的關鍵所在;而從業務上看,構建一個合作共贏的生態是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正如華為在與蘭州新區合作過程中所總結出的20字心得:“華為在這里,伙伴帶過來,生態留下來,一起走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