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數據泄露不是短期損失
數據成本是困擾業務增長的老大難問題,分解來看可分為獲取成本、應用成本、運營成本、安全成本等等,而安全成本可謂是讓企業深惡痛絕。一份報告顯示,數據泄露損失最高可以占到企業年收入的5%。更令人關注的是,數據泄露不止是短期損失。
互聯網飛速發展引發的數據大爆炸可謂是一把“雙刃劍”,在帶來經濟效益、促進社會發展的同時,也使得數據隱私面臨更大風險。
全球互聯網用戶每天總計發送電子郵件2940億封、發送推文5億條、在Facebook創建數據多達4PB。同時,每天發送WhatsApp消息達到650億條。該報告同時預測明年全球數據總量將增長10倍,達到44ZB。
過去5年數據泄露成本上升了12%,目前數據泄露的平均成本已達到392萬美元。這樣的數據損失顯然不是一般企業能夠承受的,尤其是中小企業。
據Gartner估算,服務宕機一分鐘帶來的損失可超過5600美元,并且這個數字正在不斷攀升。源自惡意網絡攻擊的數據泄露不僅是引發數據泄露事件最常見的根本原因,所造成的代價也更慘重。惡意數據泄露平均給調研中的受訪企業帶來445萬美元的損失,比系統故障和人為錯誤等意外原因導致的數據泄露高出100多萬美元。那些被黑客主動攻擊的系統中,所涉及的因惡意或犯罪攻擊而引發的數據泄露事件的百分比已從42%上升至51%。
這種近乎于實時的數據在線也為黑客“實時監測”用戶行為提供了便利,全球約有42%的互聯網用戶對數據隱私問題心存顧慮。近年來,勒索軟件和惡意軟件攻擊事件頻頻登上頭條,發生頻次呈現指數級增長的同時還在不斷演化并造成更大危害,許多受到攻擊的企業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此時,企業只有快速對數據泄露進行遏制,才能很大限度降低數據損失的成本。要知道,數據泄露的平均生命周期為279天,即在事件發生后企業平均需要206天才能發現,另需73天才能控制住事件發展態勢。可在200天內發現并有效控制數據泄露事件的調研受訪企業,其數據泄露事件的總體成本能夠減少120萬美元。
數據泄露絕不是短期損失,特別是進入數據實時在線的時代,這種隱憂更應該引人關注。企業的安全至關重要,因此請務必盡一切努力保護企業免受網絡犯罪的侵害。
企業的安全防護
1、對操作系統進行及時更新,堵塞操作系統的安全漏洞
通過定期對操作系統進行升級和更新的辦法有效堵塞操作系統的安全漏洞,從而滿足操作系統的安全性能指標,提高操作系統的防御能力。所以,我們應在網絡使用過程中,對操作系統進行及時更新,防患于未然。
2、在網絡終端系統中安裝殺毒軟件,提高防御能力
為了保證網絡終端能夠滿足安全性能要求,我們應在網絡終端系統中安裝殺毒軟件,定期對網絡終端系統進行殺毒,保證網絡終端系統能夠抵御病毒攻擊,提高網絡終端系統的安全性。
3、采用信息加密技術,提高數據庫的安全性
結合數據庫的使用特點,對數據庫中的信息采取加密技術,防止數據庫中的數據被盜用,提高數據的安全性。
4、部署SSL證書,使用HTTPS加密傳輸協議
HTTPS是一項相對安全的加密傳輸協議,是HTTP的升級版。HTTPS=HTTP+SSL,其中SSL及其繼任者TLS是為網絡通信提供安全及數據完整性的一種安全協議。TLS與SSL在傳輸層對網絡連接進行加密,防止傳輸數據被他人竊取、窺視或篡改。
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數據一不留神就在網上“裸奔”。面對這樣復雜的網絡環境,想要完全守住企業數據已經是不太可能,但我們還是盡量維護好用戶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