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企業上云正確姿勢
在中國,以IT技術為主的互聯網革命浪潮風頭正盛;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正加速應用落地。在這些新技術當中,云計算作為一切的基礎設施,它是這場互聯網革命的磐石,支撐著各類新技術和新應用。如今隨著互聯網浪潮的推動,數字經濟已經成為發展趨勢,各企業都在進行或準備進行數字化轉型,而上云則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起點。 同時企業在決定用什么云,如何降低成本,如何順利進行云遷移,本文將一一探討。
用什么云-上云詳情分析
企業上云是一個完整的系統性工程,不是簡單租用幾臺服務器,也不是將物理機直接搬到云上,更不是簡單的將應用直接遷移到虛機上。這是需要企業結合自身的IT發展的規劃,現有IT資源的現狀,應用的需求等多個因素來確定。
企業首先需要根據自身的需求和能力來評估是自己建設私有云還是租用公有云來承載企業的應用。AWS 的如何自動化的選擇和優化 EC2 系列和云服務器成本和使用情況報告給您帶來關于企業上云成本的參考。
怎么上云更加省錢-上云成本解析
企業建設私有云,特別是在建設初期并不一定能降低IT的成本,只有合理的使用這些資源才能發揮云的集約優勢和成本優勢。一些開發力量薄弱的企業會選擇使用開源軟件,而對此除非自己建立整套研發體系,不然最終也會成為受制于人的封閉商用軟件。開源軟件不是不要錢,也不一定會比商業軟件更省錢。特別在企業IT運營能力缺乏時,還是建議采用租用公有云。企業具體需要選擇哪種云作為補充,需要結合原有IT資源現狀重點考慮。
而在企業執行云管理的過程中,也可以有多樣的選擇。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要做好前期可以滿足未來的業務需求的規劃。當涉及到云成本時,擁有一個經過良好迭代的計劃尤為重要,因為云已經導致成本規劃模式的轉變,其中使用的大部分資源都是按小時計費的,而不是按月或者按季度計費。這會導致開發運營和財務部門要做的工作量顯著增加。 而對此來使用 AWS 成本管理產品(例如 AWS Cost Explorer 和 AWS 預算),可以更好地了解使用模式和基礎成本動因,并對企業可能覺察到的任何問題采取措施。同時如果希望在內部構建企業級成本管理解決方案,強烈建議考慮使用AWS 成本和使用情況報告作為參考;關于使用成本和使用情況報告的一些好處,更多的可以參考下文 AWS 的一些成本相關的報告。
云遷移的正確姿勢-上云案例解析
企業在上云的實踐過程中,一般都要經歷系統遷移入云和云上運維優化這兩個重要的階段,且云上的優化是需要定期不停的進行,以達到持續降低成本、優化資源的使用率, 以更小的成本、更多的資源利用率來保證業務系統穩定的運行,并能夠根據業務系統的實際使用量來分配資源。
另外對于大部分的企業來說,舊有的IT系統間關系很復雜;所以企業如果要上云,首先要確定是上云的全局規劃,是整體上云還是部分上云,是逐步上云還是一次性上云。還要確定上云的步驟,哪些系統可以先遷移,哪些后遷移,并解決遷移后和周邊的系統怎么協同等問題。
比如有的企業的應用有些部署在小型機上,有些部署在X86上。對于X86上的應用都可以遷移到“云”上,而在小機上的應用就需要先進行改造后才能遷移。
原來的應用可能還需要結合云上提供的虛擬機、網絡和存儲的特點進行其他多項必要的改造。比如利用虛擬機可以按需配置規格、數量來脫離硬件的限制。簡單的“原來物理機什么配置,虛擬機什么配置,原來應用什么架構,上云后什么架構”的遷移方法,實際上完全失去了“上云”的優勢,要防止為了上云而云的做法。AWS 針對遷移做了詳細的文檔:
利用 AWS DMS 在線遷移 MongoDB 到 Amazon Aurora
注:更多精彩內容詳見AWS圖書館:http://cloud.51cto.com/act/aws/library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