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Robotaxi做到世界第一,也帶不動自動駕駛的商業化

在過去的一個月里,自動駕駛行業壞消息不斷:Argo AI 倒閉,Velodyne 與Ouster 合并,圖森未來管理層內斗......
由于遲遲無法實現商業化,燒錢無止境的自動駕駛廠商正在被銀根緊縮的投資者拋棄。
昨天百度公布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財報,其智能駕駛業務板塊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為黯淡的行業帶來了一抹亮色。
不過,在持續增長的數據背后,百度依然面臨著自動駕駛商業化困難的問題。
ToC業務: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提供商
在去年八月,百度發布了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臺——蘿卜快跑。
經過一年多的發展,蘿卜快跑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提供商,擁有超過 500 輛 Robotaxi 自動駕駛出租車,開放運營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武漢、成都、長沙、合肥、陽泉、烏鎮等。

在第三季度,蘿卜快跑共提供 47.4 萬次乘車服務,同比增長 311%,環比增長65%。截至 2022 年第三季度末,蘿卜快跑向公眾提供的乘車服務次數累計達到 140 萬。在北京、上海和廣州,蘿卜快跑平均每天每車完成 15 次以上乘車服務。
特斯拉的老板馬斯克好幾年前就在說要做 Robotaxi,萬萬沒想到他吹的牛被百度實現了。
不過,蘿卜快跑的出色成績依然無法改變行業現狀:Robotaixi 在目前并不是一種能夠實現盈利的商業模式。
蘿卜快跑雖然能夠為百度帶來一定的收入,但相對于研發和車隊的投入只能算是杯水車薪。在本質上,蘿卜快跑對于百度的作用其實是采集數據、做市場教育和 PR。
ToB業務:車企提防,進展緩慢
自動駕駛商業化的重點在 B 端,包括政府的智能交通業務和車企的 L2-L3 級駕駛輔助功能業務。
在智能交通方面,截至第三季度末,以累計合同金額超過千萬元人民幣訂單計算,百度 ACE 智能交通解決方案已經被63個城市采用,覆蓋范圍較一年前的 24 個城市持續提升。
智能交通業務不僅帶來了收入,還讓百度能夠參與到車路協同等相關標準的制定當中,對自動駕駛的研發和推廣都有一定的幫助。
在車企業務方面,百度 Apollo 汽車智能化解決方案近期累計定點及簽約金額預計達到 114 億元。第三季度,百度與國內最大的汽車科技公司之一深化了合作關系,將在其一款流行車型上應用 ANP( Apollo 領航輔助駕駛)、AVP(自主泊車)和高精地圖。

百度與極狐合作開發了 Apollo Moon 無人共享車
簽約金額不代表實際收入,一季度僅簽約一款車型前裝量產也是遠遠不夠的。
在與車企的合作當中,百度面臨與華為類似的窘境——車企不甘于做科技公司的傀儡,它們要掌握自己的“靈魂”。
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曾表示:“上汽很難接受單一一家供應商為我們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這樣會變成‘他是靈魂,我是軀體’。我們的靈魂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我們不接受任何供應商的整體解決方案,最多是合作。”相信這也是大部分車企的心聲。

于是,有實力的車企在尋求自動駕駛技術的全棧自研,有錢的車企在投資自動駕駛公司,留給百度和華為的選擇并不多。
由于車企的提防,華為作為智能汽車供應商的進展緩慢,只能深度介入到賽力斯和阿維塔這兩家新興車企中。
百度只做軟件和算法,比起軟硬件全都要的華為更容易被車企接受,但是依然進展緩慢。于是百度不得不親自下場造車,與吉利合作推出了集度品牌。
在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之前,科技公司與車企之間的博弈還將長期持續下去。
結語
在當下,即使有一家公司開了金手指研發出趨于完善的自動駕駛技術,也無法很快推廣開來。
自動駕駛的應用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是社會問題,需要在基礎設施、法律法規等多方面做好準備。自動駕駛的商業化之路注定艱難,行業的寒冬還遠未結束。
更多精彩原創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智能車指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