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 Code 的新人工智能為我工作了 30 分鐘。結果如何?令人震驚!
開發工具的規則已經徹底改變!
開發者們過去可能很難想象,有一天安裝 Tailwind CSS 只需給 VS Code 一句指令即可。但現在,這已經成為現實。
VS Code 最近推出了“Agent 模式”,它并非只是簡單地給出開發建議,而是真正能代替開發者完成一系列實際操作:
- ? 自動安裝依賴
- ? 修改配置文件
- ? 啟動本地開發服務器
然而首次嘗試中,它卻意外失敗——正是這次失敗揭示了使用AI工具時最關鍵的訣竅。
VS Code Agent模式:真正的AI開發同事
如何開啟Agent模式
這個功能目前正逐步推送,可能并非所有人都能看到。不過開啟它其實非常簡單:
- 打開設置 (
Ctrl+,或Cmd+,) - 搜索
"agent" - 勾選啟用選項
圖片
完成以上步驟后,聊天欄就會出現三個模式:
- Ask(類似 ChatGPT 回答問題)
- Edit(修改文件)
- Agent(執行一切操作,像真實開發者)
圖片
注意:缺少上下文時,它表現非常笨拙
第一次使用Agent模式安裝Tailwind CSS時,它給出了過時的指令。原因如下:
- Claude 3.5 模型數據停留在 2024年4月。
- Tailwind 最新文檔已更新到 2025 年。
解決方案:強制AI閱讀最新文檔
通過使用 #fetch 工具,將Tailwind最新官方安裝文檔鏈接直接傳遞給AI,并明確告知:
「嚴格按照這些步驟執行。」
圖片
于是,它表現完美:
- 跳過多余步驟(已有項目環境)
- 準確修改了
postcss.config.mjs - 創建CSS文件
- 甚至啟動了本地開發服務器
AI工具的真正力量在于,要像指導初級開發人員一樣明確指令。
圖片
終極考驗:它能否獨立構建一個完整應用?
開發者給出了一份明確的產品需求文檔(PRD),要求構建一個名為“3D時間表”的Web應用。但首先遇到了一個重大障礙:
數據庫整合問題
AI需要了解Postgres數據庫結構(例如 users、lists 表)。怎么辦?
MCP服務器登場:與數據庫直接對話的利器
MCP (Model Context Protocol) 是本地程序,用于將 VS Code 與外部系統(如數據庫)連接:
安裝過程:
1.從 mcp.so 找到對應Postgres MCP服務器。
圖片
在這里獲取名稱包:
圖片
2.使用 npm 安裝:
然后返回 VS 代碼,搜索'>mcp:添加服務器...'
圖片
圖片
npm install <mcp-server-name>3.在 VS Code 中,使用命令行添加MCP服務器連接到數據庫。
隨后,開發者向Agent模式提問:
「告訴我數據庫的結構?」
AI立刻連接數據庫并準確回復:
「你的數據庫有兩個表:
users和lists,主鍵分別是…」
最關鍵時刻:“幫我構建這個應用!”
開發者直接在聊天框中輸入需求文檔,并告訴Agent模式:
「請根據這份文檔構建完整應用。」
隨后,開發者離開電腦,30分鐘后回來檢查成果。
30分鐘后的驚人結果:
AI完成了一個完整的應用:
- 使用 Tailwind CSS 構建的UI界面
- 數據庫整合完畢
- 自動獲取鏈接的元數據(標題、圖標)
- 支持拖放排序功能
唯一需要手動修正的,是一個Postgres導入語句錯誤。但即使這個錯誤,也被VS Code內置的智能修復(Next Edit Suggestions)及時捕捉:
自動修正自己的錯誤
開發者修正了導入語句,VS Code 隨即自動提示并修復了其它相關錯誤。
被忽視的強大功能:“自由選擇AI模型”
VS Code 的AI并非只能使用 Copilot,開發者還能:
- 在設置中打開「管理模型」;
- 輸入其它 AI模型API Key(如 Gemini、Ollama);
- 隨意切換模型,靈活高效。
最終評價:它真的代表了未來嗎?
經過多項測試,得出以下結論:
- ? Agent模式顛覆傳統,僅憑指令即可構建完整功能。
- ? MCP服務器解決了AI不了解數據庫結構的難題。
- ? 智能錯誤修復功能顯著節約調試時間。
但與此同時,也有一些局限:
- ?? AI不是萬能的,缺乏明確指令會陷入困境。
- ?? 復雜任務可能需要更長處理時間。
接下來,還能做什么?
未來開發者可能繼續嘗試:
- 調試舊版遺留代碼
- 實現自動化部署流程
- 自動編寫和運行測試用例
很明顯,這種AI驅動的開發方式,已經徹底改變了傳統編程的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