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了么聯創悄悄做了一家 AI 公司,專攻效率工具
前餓了么聯合創始人汪淵,我本以為他已經退休去享受生活了。這種級別的創業者,早就實現財務自由。
早些年有朋友在餓了么,經常跟我講餓了么創始人“四大餓”跌宕起伏的故事。后來餓了么被阿里巴巴收購,幾位創始人陸續離開,圈子里關于他們的消息越來越少。
直到上周,看到一條新聞,才知道汪淵 Raymond 已經重新開始創業,而且方向是當紅的 AI 應用,公司名叫:Orion Arm,主體注冊在新加坡,主做海外市場。
Orion Arm 最近剛剛完成一筆 1100 萬美元融資,投后估值 1 億美元。有趣的是,他們做的不是 Agent,不是當前熱門的那些領域,而是純粹的工具。
從 2023 年開始到現在,Orion Arm 發布了兩款 AI 工具:日程管理類的 Toki 和新聞聚合類的 Syft。其中,Toki 用戶量比較高,目前已經在全球市場上有超過 300 萬的用戶。

2024 年,他們在國內的微信生態中短時間內測過日程管理的產品,當時好像叫 Dola,Toki 是后來改新的名字。由于微信生態不支持第三方應用以個人的身份集成進來,所以,當時 Dola 總被封殺。再后來,他們團隊索性放棄國內市場,主做海外。
日程管理在國內用戶里算不上高頻剛需,但在海外市場,大多數人都有用日歷管理時間的習慣。傳統的 Google Calendar、Apple 日歷這些工具,還是得靠用戶通過結構化的方式錄入信息,先選時間段,再寫具體的事情,操作起來有些麻煩。
我們公司用飛書,平時我在外面,用手機錄入日歷,就很不方便。一句話的事情,非得挨個填寫。
Toki 用 AI 重新做了一遍日程管理。用戶在 Line、WhatsApp、Telegram、iMessage 這些主流聊天工具里,直接發語音、文字,或者發一張圖片,Toki 能自動識別關鍵信息,把內容寫進日歷、設置提醒,全程不需要手動輸入。
比如用戶發一張航班確認郵件的截圖,Toki 能提取出發地、時間、航班號,然后自動生成提醒。臨時改時間或者加安排,說一句話就能完成操作。

這個體驗很棒。對于高頻使用日程的用戶而言,Toki 降低了操作成本,讓日歷可以快速從人腦同步到數字系統。
如果飛書這樣的產品,能夠支持類似的能力,那對用戶而言會方便很多。這些年來,日歷這款產品幾乎沒有什么創新,各個頭部的日歷產品大差不差。Toki 讓人眼前一亮。
不過,這件事的技術門檻并不低。我昨天和智譜的朋友在中關村聊天,他提到,AI 模型容易幻覺,輸入稍微復雜一點就容易出錯。比如用戶隨手一句話,或者直接發個截圖,系統要準確提取出時間、地點、事件,其實不是單靠大模型能力能解決的。
舉個常見的場景,我們告訴 AI 先訂個 30 分鐘后去機場的日程,緊接著又說要把這個日程改到明天同一時間,大多數模型在這種多輪上下文里,很容易混淆。想把自然語言轉成準確、結構化的日歷信息,底層要做大量的數據預處理和工程適配。
像騰訊元寶雖然在微信里有入口,但目前還沒法做到這種能力。為什么沒有實現,我的一個推斷是,這事沒那么容易實現。
Orion Arm 還做了一款新聞聚合類的產品,叫 Syft。這個方向和日程管理完全不同,本質上解決的是信息爆炸的問題。
現在信息流動太快,尤其是做全球化產品的人,每天刷新聞、社交媒體,經常會遇到同一件事有十幾二十條不同的報道,有時候標題都不一樣,實際內容卻大同小異。

Syft 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把這些多渠道、多語言的新聞先自動歸類、去重,然后只推一條結構化的母語摘要給用戶。
比如一個熱點事件,平時你可能要在好幾個 App、不同語言的網頁來回切換,現在 Syft 自動做信息整合,不管你用什么語言,它都能處理出來比較完整、去掉噪音的結果。
和傳統的新聞聚合產品不同,Syft 主打的一個特點是多語言、多文化場景下的信息整合。
它支持三十多種語言,能自動判斷用戶的內容偏好,甚至在母語摘要里盡量保留原有語境,減少誤讀。這種需求在海外做內容、或者經常要看國際新聞的群體里比較普遍。
國內現在也有不少 AI 新聞聚合工具,但基本還是中文單語,聚合方式主要靠關鍵詞。Syft 用 AI 做去重和結構化,底層其實也有類似的工程難度,比如多語言實體識別、新聞事實歸納、上下文判斷,這部分目前也很難單純靠開源大模型搞定。

日程管理、新聞聚合這兩個方向,其實都不算新,但 Orion Arm 這家公司還是做出來了新的亮點,這對于我這樣做工具的創業團隊來說是一個很不錯的參考。
他們盯的是效率工具里那些用的人多但沒人認真優化過的場景,一步步把流程做短,復雜度做低。
工具型 AI 應用市場一直在,但大多數產品還是停留在加入口的階段,真正把細節和復雜場景啃下來的團隊不多。Toki 和 Syft 這類產品,實際就是用自動化、降低門檻的思路把老賽道做了一遍。
到現在,能讓用戶持續用下去的工具還是少數,核心看體驗是不是夠省事,能不能幫用戶省下反復決策和操作。
還有很多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