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掀起AI重大變革:重組團隊架構,全力推進 “超級智能”

據外媒報道,Meta 在人工智能領域掀起重大變革,正通過拆分新成立的 AI 部門、重組團隊架構,全力推進 “超級智能”(superintelligence) 目標。這一系列動作不僅標志著其 AI 戰略的關鍵轉向,也引發了內部人員與技術路線的連鎖反應。
此次變革由 Meta 新任首席 AI 官、前Scale AI首席執行官汪滔(Alexandr Wang)主導,他在內部備忘錄中明確,超級智能時代將至,公司需圍繞研究、產品、基礎設施等核心領域調整組織架構,以加速目標實現。
據此,原 “Meta 超級智能實驗室”(MSL)被拆分為四大獨立小組:汪滔親自帶隊的 TBD 實驗室,主攻大型語言模型及 Llama 工具研發;擁有十余年歷史的 FAIR 實驗室,繼續深耕長期 AI 研究;前 GitHub CEO Nat Friedman 領導的產品與應用研究團隊,負責將 AI 技術落地為消費者產品;還有專注高成本支撐體系的 MSL 基礎設施團隊,由原 Meta AI 基礎設施部門副總裁 Aparna Ramani 接管。
這一架構調整并非孤立行動,而是 Meta AI 戰略轉向的集中體現。過去數月,Meta 為搶占 AI 高地,斥資數億美元從競爭對手處挖來數十位頂尖研究員,CEO 扎克伯格更是明確將 “超級智能” 列為核心目標,計劃投入數千億美元在人才與基礎設施上,今年 720 億美元的資本支出中,大部分也將用于數據中心建設與 AI 人才招募。
但是,戰略推進伴隨劇烈的內部變動:短期內的這次大規模重組被視為最后一次,旨在理清發展路徑以應對競爭,同時公司正考慮整體 “瘦身”,可能通過裁員或調崗精簡數千人的 AI 團隊,部分高管也預計將離職,如原負責 Messenger 應用后轉入生成式 AI 團隊的 Loredana Crisan,已確定離職加入 Figma Inc.。
更引人關注的是,Meta 在技術路線與合作模式上正打破傳統。過去秉持 “自研為主” 的它,如今開始考慮采用第三方 AI 模型,或基于開源模型開發,或從其他企業許可閉源模型;技術方向上,汪滔團隊不僅放棄了測試表現不佳、發布延期的 “前沿模型” Behemoth,從零開發新模型,還計劃將新模型設為閉源,這與 Meta 長期主張的開源理念相悖。
戰略轉向與架構調整也引發了內部緊張。一方面,新團隊對老員工的工作重新評估,如近幾周 ChatGPT 聯合開發者、新任首席 AI 科學家趙晟佳的辦公室外,眾多舊團隊成員排隊接受面試;另一方面,高價引進的新人才與老員工間產生矛盾,且此前已有多位核心人員離職,包括資深計算機科學家 Joelle Pineau、負責開源模型 Llama 的研究員 Angela Fan 等。
分析認為,這場變革是 Meta 在 AI 賽道上的一次重要押注,既為加速實現 “超級智能” 目標、提升產品競爭力,也試圖化解此前 AI 領導層頻繁變動帶來的動蕩,但內部的人員矛盾、路線爭議,以及戰略轉向后的未知挑戰,都將考驗其后續推進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