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多樣性算力體系結構方案”榮獲技術創新獎
2025 世界算力博覽會(WEC 2025)于8月13日至16日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國際會展中心舉辦,本次大會聚焦“綠動算力?超智融合”主題,全面展示算力產業的前沿技術與應用生態。
華為憑借“多樣性算力體系結構方案”榮獲技術創新獎,通過先進的眾核架構,支持向量/矩陣算力單元,大幅提升算力和計算效率,突破高性能計算+AI for Science場景創新和行業使能。技術創新獎的授予,體現了業界對華為在構建高效、易用、開放的多樣性算力體系結構的認可,也肯定了該方案在硬件先進性、軟件棧效率、科研創新和產業賦能等維度的卓越表現。

多樣性算力的應用驅動與挑戰
當前,科學計算與工程應用正處于深刻變革期,融合多樣性算力資源與AI加速應用,正顯著推動生產力提升。一方面,在傳統高性能計算領域,混合精度計算依托“精度分層+硬件適配”策略取得了突出成效。如氣象數值預報、分子動力學和制造CAE等應用中,實現內存帶寬降低、計算速度提升、模擬時間縮短的效率躍升。另一方面,在AI與科學計算融合(AI4S)領域,通過“AI建模+高性能算力”的結合,構建起“數據采集、智能建模、高效計算、發現驗證”的閉環,大幅推動科學新發現。
然而,當前異構算力資源的高效整合仍面臨諸多挑戰。高性能計算與人工智能計算領域分別采用獨立且差異顯著的軟件體系架構,給開發者和用戶帶來了較高的使用門檻和復雜度。這一現狀對多樣性算力體系的建設提出了嚴峻考驗。
華為多樣性算力方案的創新與突破
面對多樣性算力融合的挑戰,華為“多樣性算力體系結構方案”憑借軟硬件協同創新,構建了算力生態新模式,為高性能計算與AI應用的融合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架構創新方面,華為采用多核設計,支持矢量與矩陣運算,集成多級內存,并通過自研CPU實現低時延網絡連接,支持Tb級高速網絡帶寬。同時,動態降頻調壓技術有效提升了單位功耗的計算性能,從底層硬件層面打造了性能與能效兼具的競爭優勢。
在軟件體系方面,通過統一并行編程框架、編譯器、數學庫和通信庫實現協同優化,顯著增強計算、通信和訪存效率,推動高性能計算應用中的矩陣運算性能提升。此外,該軟件棧支持AI for Science、大模型推理等前沿應用場景,通過統一并行編程框架KUPL,提升開發者的編程易用性,實現鯤鵬處理器在高性能計算+AI for Science的創新實踐。
生態建設層面,華為構建了成熟的高性能計算軟件生態體系,兼容支持8000+款軟件應用,覆蓋行業主流場景。通過提供鯤鵬DevKit開發套件,支持自動遷移、源碼AI智能識別與自動調優功能,有效降低開發與使用門檻,推動產業應用廣泛落地。
由架構創新到軟件提效,再到生態賦能的全鏈條突破,華為的多樣性算力體系方案強力促進了高性能計算與AI應用融合創新,為千行百業數字化和智能化升級奠定了堅實的算力基礎。
面向未來,華為將持續夯實多樣性算力體系基礎,攜手產學研用多方伙伴共同建設開放應用生態,深化算力技術創新與生態協同,致力打造數字經濟時代高效、綠色的多樣性算力生態體系,推動數智化產業持續繁榮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