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沖擊下的第一所犧牲名校:蒙特雷國際研究院走向終點
這一決定震動了全球語言與翻譯教育界,因為MIIS曾與巴黎高翻、英國院校并列“世界三大翻譯學院”,長期被視為語言教育的頂尖殿堂。
圖片
校方強調,這不是質量問題,而是財務與結構性問題。
董事會披露,2025財年赤字高達1,410 萬美元,其中MIIS貢獻約870萬美元。
此前學校已為運營缺口舉債4500萬美元,但扭虧計劃未達關鍵里程碑。
在壓力下,董事會提出三套方案,最終選擇關閉。決定一出,蒙特雷市政府回應稱:“今天對城市而言是悲傷的一天。”
最后一屆畢業班將在2027年夏天走出校門,這也意味著世界上第一所因AI沖擊而被淘汰的名校,走向終點。
AI改變了崗位,而非取代語言
MIIS的衰落有多重原因:招生規模不足、財務缺口擴大、蒙特雷生活成本過高。
但最核心的推力,來自AI對語言服務業的改造。生成式AI和機器翻譯工具正不斷重塑行業。
在過去,學生選擇MIIS是為了進入高價的同聲傳譯或筆譯崗位,這些崗位代表了專業與地位。
然而如今,機器翻譯已能覆蓋大部分基礎任務,翻譯價格受壓,人工翻譯的ROI逐漸降低。
與此相對,新的崗位正在興起。
本地化項目管理、質量工程、術語治理、內容數據化,這些環節需要語言能力,但更強調流程、工具與跨國企業內部協作。
行業的重心正在從“人獨立完成翻譯”轉向“人機協作下的管理與優化”。
這意味著,AI不是讓語言失效,而是讓語言學習的出口發生了變化。
對教育而言,原本以訓練“高價同傳”為賣點的課程失去吸引力,而能夠對接AI工具和企業流程的培訓,反而更受歡迎。
因此,AI淘汰的不是英語,而是舊的語言教育商業模式。MIIS恰好成為這一時代轉型的犧牲品。
學習英語的邏輯沒有變化
不少人會以為,AI既然能翻譯,那學習英語的意義就消失了。
事實并非如此。語言依然是跨文化交流、獲取知識、進入職場的基石。AI只是在輔助,真正的核心能力仍然是人類自身的理解與表達。
換句話說,AI讓學習英語的工具更好用了,但學習英語的邏輯沒有改變。
對于學生而言,未來的關鍵在于,把語言能力與數據、工具和流程結合。對于院校而言,必須更新課程,把“純翻譯訓練”轉向“AI支持下的跨語種能力”。
而對于全球教育市場,MIIS的落幕是一堂鮮明的課。
在美國高昂的學費和生活成本面前,在線與職業導向的項目展現出更強韌性。
在中國,單純依賴“名校光環+線下沉浸”的擇校邏輯,也將逐漸失去吸引力。真正決定價值的,是項目能否帶來真實的崗位映射,能否培養出結合語言、數據和流程的復合型人才。
因此,MIIS的關閉,并不意味著語言教育的終結,而是一次行業洗牌。
第一所被AI淘汰的世界名校,倒下的不是翻譯行業,而是過時的教育模式。
當2027年的最后一屆學生走出蒙特雷校門,他們身后的校園將成為歷史記憶。
但語言學習的需求不會消失。在AI時代,學習語言的意義,依然如過去幾十年一樣,清晰而堅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