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數據管理五步法

在當下,企業需要治理、保護、備份和恢復數據,以應對日益復雜的網絡攻擊,同時滿足新一代AI系統不斷增長的數據需求。可持續的數據管理實踐,可以幫助企業在保持競爭力的同時,衡量其在環境、社會和經濟層面的影響,并確保數據中心資源的合理使用和可用性。其核心目標是優化數據存儲、處理和使用,降低能耗和電子垃圾,并關注數據使用與濫用的倫理問題。
其中一個重要環節,是對用于評估企業可持續性進展的數據集進行可持續性報告。這不僅涉及遵循環境、社會與治理(ESG)規范,還包括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碳足跡,并落實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以推動更可持續的未來。
什么是可持續的數據管理?
“Kearney數字與分析部門的合伙人Himanshu Jain表示:‘可持續的數據管理是指在整個數據生命周期中——從創建和收集,到存儲、處理和銷毀——以負責任和合乎倫理的方式進行管理,從而最大限度降低環境影響,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并實現長期價值創造。’”
根據企業目標的不同,可持續數據管理有多種實施路徑。例如,管理咨詢公司Protiviti的常務董事Matt McGivern認為,可持續數據管理應被視為一個持續的過程,而不是一次性項目。
不過,數據治理往往面臨挑戰。McGivern解釋說:“很多關鍵角色,例如數據所有者、數據管理員和數據監管人,通常只是兼職承擔這些職責,他們本身已有繁忙的工作任務,因此很難給予這些角色應有的重視和投入。”
Protiviti也特別強調在長期內以可持續方式管理數據的成本與風險,包括對歷史數據的管理。最初,企業對歷史數據的擔憂主要源自20年前因eDiscovery規則變更而帶來的風險,即保留數據過久可能受到處罰。隨著GDPR和CCPA等數據隱私法的出臺,以及網絡安全事件的頻繁發生,這些風險被進一步量化。
“我們還看到另一個趨勢回歸到上世紀 90 年代末,”McGivern 指出,“隨著企業將海量歷史數據遷移到云端,存儲成本和每月的持續性開銷成為新的負擔。”
要解決傳統數據管理帶來的挑戰,企業必須建立健全的數據治理計劃。McGivern 強調:“很多客戶口頭上把數據當作資產,卻沒有真正把它當作其他資產那樣去管理。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會在財務賬目上保留一項不清楚定義、不知道數量、不知道存放位置、也不清楚如何被使用或訪問的金融資產。”
然而,許多企業至今仍未對非結構化、結構化和半結構化數據完成資產清查。這意味著他們無法確保數據在備份與恢復、保護、使用等方面具備必要的控制機制。同時,企業還需要更深入地了解所備份的數據,以制定高效的數據保留、使用和安全策略。McGivern 坦言:“從歷史上看,我們的基礎架構并沒有針對高效的長期存儲或數據銷毀進行設計,因此許多企業在制定可持續數據管理策略時,不得不面對對數據資產缺乏核心認知的現實。”
為什么可持續的數據管理很重要?
UST的首席戰略官兼CIO Krishna Prasad 表示:“可持續的數據管理能讓組織長期從數據中受益。” 這種方法能為企業帶來多重價值,包括:
? 精簡的數據備份與恢復流程
? 更具韌性且具成本效益的數據生態
? 降低因網絡攻擊導致數據丟失的風險
? 更高效的數據復用
? 改進的合規表現
? 降低能源消耗
? 減少碳足跡
可持續數據管理的挑戰
Jain指出,盡管好處顯著,但企業在推進數據可持續化過程中,也必須應對一系列挑戰:
? 初始投資成本高:升級現有基礎設施、引入節能技術、培訓員工使用新系統,都需要大量前期投入,可能對預算造成壓力。
? 缺乏標準化:企業難以找到被普遍接受且一致的可持續數據管理標準。行業和監管機構的合作有助于推動統一標準的制定。
? 組織阻力:為適應可持續數據戰略所需的變革,往往會遭遇員工抵觸。習慣于現有管理模式的人員,可能不愿接受新的流程。
? 意識與教育不足:很多企業尚未意識到數據運營對環境的影響,或缺乏對可持續數據實踐的清晰認知。因此,對員工、管理層和客戶等利益相關方進行教育十分必要。
如何構建可持續的數據管理戰略
在短期和長期內收集、保護并實現數據價值,需要一套覆蓋數據質量、存儲、處理、治理、安全和隱私的戰略。Jain 建議,逐步實施的戰略應推動數據整合、節能型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負責任的數據生命周期管理。
1. 建立共識
收集、存儲、使用、保護和銷毀數據的過程,很大程度上依賴業務與技術相關方對數據重要性的理解,以及確保正確流程的落實。
2. 明確角色與責任
清晰界定各方的角色與責任,確保全組織范圍內的數據治理。同時,為數據模型建設奠定基礎,包括數據結構、數據所有權和負責任的使用。
3. 開展全面的數據盤點
通過數據盤點,團隊能了解數據的價值、備份與保護機制、使用方式、潛在風險以及運營需求,從而確保數據的可用性和可訪問性。
4. 建立數據減量機制
為降低數據占用和存儲成本,McGivern建議刪除重復數據、將數據轉移到離線存儲、去標識化敏感數據,并清理不再需要的數據。他強調:“我見過太多客戶仍停留在‘所有數據都是有價值的,所以不能刪除’的舊觀念。在當前數據泄露頻發、隱私法規嚴格的環境下,這種做法已不可持續。”
5. 強化數據管理流程
系統架構必須支持全生命周期的數據質量、備份、恢復和合規使用。Prasad補充說,企業應通過工具和技術監控數據使用情況,利用訪問控制與加密確保安全,并以商業上高效且負責任的方式存儲和使用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