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ud與亞馬遜云科技的雙向奔赴,從初創破局到 170 國覆蓋的合作實踐
原創三年的時間,從 Kickstarter 眾籌破紀錄,到全球累計售出100 萬臺設備,覆蓋 170 個國家和地區,在亞馬遜平臺多數國家品類占有率超過 95% ,登陸中國市場第三天即登頂天貓、京東、抖音同品類榜首。Plaud以“口碑驅動”的方式,跑出了一條不同尋常的增長路徑。
這一成績的背后,離不開 Plaud對“對話即智能”的深刻洞察,以及與亞馬遜云科技從技術架構到全球化布局的深度協同。雙方合作“通過軟硬件結合的方式,實現人類對話上下文信息與大模型的對齊”的產品理念,為全球用戶提供超越傳統工具的知識價值。
三層產品邏輯,打造軟硬協同體驗
“手機有它固有的社會語境,它不是用來捕捉對話意圖的設備。”在 Plaud合伙人、中國區 CEO 莫子皓看來,當前多數 AI Agent 產品存在一個核心痛點,所有 Demo 都依賴已有的文件和數據,但這些數據從哪里來?人與大模型的意圖如何對齊?
Plaud合伙人、中國區 CEO 莫子皓
正是看到這一空白,Plaud沒有選擇 “拿錘子找釘子”,即用手機等現有設備勉強滿足錄音需求,而是為大模型量身定制了專屬硬件,核心目標就是解決大模型最需要的 “offline context(離線語境)” 與 “人的 intention(意圖)” 捕捉問題。這一思路催生了 Plaud “捕捉-提取-運用” 的三層產品邏輯。
在 “捕捉(capture)” 環節,Plaud做了兩處關鍵設計,一是錄音時可以通過手機 APP 拍照,將圖像作為語境補充輸入,生成圖文并茂的總結,讓文字轉寫不再脫離場景;二是加入 “一鍵標記” 功能,當對話中出現關鍵信息時,用戶按下設備按鈕即可標記時間點,實時標注關鍵信息,精準對齊用戶關注的重點,實現人與大模型的意圖同步。“不同人在會議中關注的重點不同,這個功能就是讓大模型‘知道’用戶真正關心什么。” 莫子皓解釋道。
“提取(extract)” 環節則體現了產品的智能化差異。基于錄音內容,不同職業的用戶可以向大模型提出完全不同類型的問題。例如,警察在審訊時使用 Plaud,系統不僅能完整記錄對話,還能基于大模型對犯罪心理學、法律條款的理解,輔助分析嫌疑人行為動機、量刑參考等深度信息。莫子皓強調,“不能只讓 AI 做‘總結’這么簡單的事,核心是讓它根據不同用戶的需求,提供多維度的智能信息。” 這正是 Plaud 區別于傳統錄音設備的關鍵。
而在 “運用” 環節,Plaud已開始嘗試與 Zapier、n8n 等第三方 Agent 工具結合,讓提取的信息能直接對接后續工作流。不過莫子皓也坦言, “這部分仍在優化,是下一步的重點方向”。
產品能快速打開市場,除了功能創新以外,也離不開使用體驗的穩定性。莫子皓指出一個行業共性難題,“大模型產品用一次能打 80 分不難,用 10 次還保持 80 分也能做到,但用 100 次仍能保持 80 分,很少有產品能做到。” 而 Plaud通過軟硬件的持續優化,實現了這一目標,這也成為其口碑傳播的核心底氣。
Plaud 從 Kickstarter 上的科技愛好者起步,逐步擴散至律師、醫生、企業管理者等專業人群,瞄準高決策杠桿、高對話依賴、高知識密度的“三高人群” ,最終形成一條獨特的增長路徑。
一場“雙向奔赴”的合作緣起
2023 年底,Plaud還處于初創階段,正面臨兩大現實困境:一方面,作為小體量公司,之前合作的云廠商幾乎沒有提供技術支持,遇到問題時只能自己摸索;另一方面,Plaud需要大量 GPU 資源來支撐推理需求,但由于公司規模有限,無法從傳統云廠商處獲得穩定的優質資源。
Plaud與亞馬遜云科技的合作可謂是雙向奔赴。“我們當時急需能提供資源和技術支持的伙伴,而亞馬遜云科技也在尋找有潛力的初創企業,雙方一拍即合。”Plaud.ai 合伙人、后端研發負責人劉占坤回憶道。
令他意外的是,即便當時 Plaud體量很小,亞馬遜云科技團隊仍提供了 onsite support(現場支持),不僅幫助他們解決了 GPU 資源短缺的燃眉之急,還提供了各種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劉占坤坦言,“合作初期,我們最看重的不是成本,而是業務能否快速迭代。” 當時 Plaud 急需成熟的行業最佳實踐來縮短試錯時間,而亞馬遜云科技的無服務器服務恰好滿足了這一需求,無需投入精力搭建基礎設施,就能快速實現功能落地,大幅縮短了產品迭代周期。與此同時,亞馬遜云科技提供的信用額度支持,也讓 Plaud 得以將更多精力聚焦在產品本身,而非資金壓力上。這種 “不看規模看潛力” 的務實態度,不僅打破了 Plaud 的初創困境,更為雙方后續的深度合作埋下了伏筆。
全鏈條支撐實現全球化發展
隨著合作深入,亞馬遜云科技成為 Plaud全球化運營的技術底座,從研發效率、成本控制、用戶體驗、數據管理到安全合規,提供全鏈條支持。
在研發與上線效率方面,Plaud借助亞馬遜云科技彈性計算與自動化部署能力,將新功能迭代與產品部署速度提升了約 30%,從過去需要數周的周期縮短到僅需數天甚至數小時即可完成上線。
成本優化則是雙方協同的另一大亮點。AI 產品的算力消耗是不小的負擔,尤其在用戶錄音高峰時段,算力需求會呈倍數增長。Plaud通過利用亞馬遜云科技的 GPU Spot 實例和自動擴縮容機制,將整體算力成本降 50%,同時在高并發場景下仍能保證服務穩定性與低延遲。結合亞馬遜云科技提供的彈性伸縮(Auto Scaling)與 GPU Spot 實例策略,Plaud.能夠根據業務高峰與低谷動態擴縮資源,在支持數十萬用戶并發訪問的同時,顯著降低整體算力成本,有效提升可用性與經濟性。
用戶體驗的提升則得益于亞馬遜云科技的全球布局。其基礎設施覆蓋 38 個地理區域、120 個可用區,幫助 Plaud為全球客戶提供全球一致的高質量服務,且無需操心基礎架構的運維管理,為業務拓展提供更好的運營支撐。繼美西區域后,通過在歐洲等區域同步部署,Plaud實現了對不同區域用戶的就近服務,將跨區域用戶訪問延遲降低了 80%,顯著提升了實時語音轉寫與生成服務的響應速度和用戶體驗。
在數據管理方面,Plaud將日志、用戶交互數據全面接入亞馬遜云科技的大數據平臺,通過 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 (S3)、Amazon Aurora、Amazon Redshift 等服務,實現對業務運行情況、模型性能以及用戶行為進行全面洞察,為產品優化和業務決策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同時,借助無服務器架構的相關服務,Plaud進一步提升數據處理與系統響應效率約 30%,實現性能與成本的雙重優化,為全球化業務提供堅實技術支撐。
在 AI 模型調用上,Plaud通過 Amazon Bedrock,可靈活調用不同提供商的大型語言模型或自研 ASR 模型,僅需單個 API 就能完成推理,無需自建復雜基礎設施,不僅降低了開發運維成本,還大幅提升了語音理解與生成能力,讓產品更智能。
安全與合規則是 Plaud 全球化布局的基石。作為處理用戶敏感對話的產品,不同國家的隱私保護政策差異是巨大挑戰。Plaud采用了亞馬遜云科技的 “安全責任共擔模型”,自身負責業務層數據安全,亞馬遜云科技保障云底層基礎設施安全,配合Amazon Key Management Service (KMS)、Amazon Certificate Manager(ACM)等安全服務,實現 100% 數據加密,每天自動分析數十億條事件日志,潛在威脅發現效率比自建方案提升 3 倍。同時,依托亞馬遜云科技覆蓋歐洲、北美、中國的區域合規部署,Plaud快速獲取了 SOC 2、HIPAA、GDPR 等全球主流合規認證,新市場的合規審核周期縮短 50%。
未來展望
“我們公司有個習慣,碰到任何問題都會去問:最佳實踐是什么?除了問 ChatGPT,我們也會問亞馬遜云科技團隊。”莫子皓說,“因為他們接觸過很多像我們這樣的企業,能快速給出方案或經驗。我個人和團隊都非常感謝他們。”
展望未來,莫子皓表示,Plaud希望與亞馬遜云科技繼續深耕合作,通過軟硬件結合的形式,幫助用戶提升工作場景、內容創作、全球化協作三大核心領域的工作效率和數據處理能力,創建 Agentic AI 時代的全新工作方式。
在 Plaud的成長道路上,亞馬遜云科技既是技術底座的提供者,也是從起點就堅信其潛力的同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