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a天才輟學生歸來!OpenAI組建三人神秘小隊,豪賭超級人工智能
Sora背后的核心貢獻者之一,這位00后的天才輟學生Will Depue,準備再次搞個大事情。
剛剛,他宣布下一個目標是,超級人工智能ASI!

在結束一段長期休息后,Will Depue宣布他再次回到OpenAI。
并且這次拉上了另外兩位年輕的工程師Troy Luhman和Eric Luhman,這個三人小組,就像OpenAI內部的特種兵團一樣。
這次他們要專注于一個極高風險的賭注(新工作方向),Will Depue承認這個賭注雖然概率很小。
但如果成功,將很可能實現超級人工智能,ASI(或者通用人工智能,AGI)!

這三個人都是當年橫空出世震驚世界Sora的核心貢獻者。

不知道他們這次重新組隊將會給世界帶來什么全新的技術。
Will Depue,這位出生于2003年的小哥,他的工作履歷,堪稱傳奇。
在密歇根大學只上了一年學,就退學創業去了。

領英上的資料顯示,2023年,也就是他20歲時,就加入了OpenAI。

在OpenAI,Will Depue參與都是最核心的項目:o3/4o的后訓練,sora 1 & 2的研發以及應用研究。
在他的個人主頁上,Will DePue說他想給這個世界「產生凈正面影響」。

其他兩位成員則過于低調,Will Depue在X上有5.2萬關注者,Troy Luhman和Eric Luhman則幾乎沒有任何發言。

最讓人好奇的就是,這個三人小組,究竟在「搞什么大事情」?
OpenAI對此事并沒有公布更詳細的內容。
在評論區中,也未能發現有效的蛛絲馬跡,都是大家都調侃和猜測。

可能是比Sora影響力更大的項目
新項目是什么方向,解決什么問題?
會比Sora更難嗎,還是影響力比Sora更大?
什么項目一旦成功,就可以實現超級人工智能?
雖然目前沒有更多的信息,但是從Will DePue過去的項目中或許可以窺見一些端倪。
DePue在他的網站上發布了若干個人項目,可以看出都是個人向的天才項目。
其中兩個項目能夠看出Will DuPue的個人風格,非常極客。
一個基于瀏覽器的GPT實現,WebGPT,Github上有3700個Stars。這個項目的初衷是,WebGPU即將在大多數主流瀏覽器上推出。
這意味著網頁應用現在可以近乎原生地訪問GPU,并擁有計算著色器的附加能力。

Will DePue說WebGPT是一個使用純JS和HTML實現的Transformer模型示例,既作為概念驗證,也作為教育資源。
很天才,純前端實現Transformer!
另一個項目是在Figma中構建的圖靈完備計算機,只用Figma手搓一臺計算機。

首臺完全在Figma中構建的圖靈完備機,8位架構,512位RAM,16字節程序內存,包含16條操作碼的MISC指令集,10赫茲的時鐘速度,4個快速訪問寄存器,二叉樹結構的RAM/ROM存儲。
他甚至給出了系統架構設計圖。

在一個用來設計UI的軟件上,「手搓」一臺電腦,不得不說,這是天才能干出來的事情。
興趣廣泛的極客
Will DePue不僅熱愛在軟件層面整活,對于機器人的興趣也非常濃厚。
在因為Sora爆火而成為明星工程師后,Will DePue還曾被爆出想要加入1X機器人公司。

1X機器人公司就是昨天非常火的住家機器人Neo的開發商。
1X的投資人可以看到有OpenAI和英偉達,硅谷這個圈子基本上都是互相認識的。

Will DePue也轉發Neo的帖子,并聲稱已經訂購。

對于Sora 2的發布,Will DePue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他認為Sora 1做的太好,把標準定的非常高——幾乎是視頻能力有史以來最大的飛躍。
他認為像Sora 2這樣的在線視頻模型,無論作為模擬器還是策略,都有可能帶來革命性變化。
當然,他也表達了視頻模型會如何影響世界的信息生態、政治與政權,或人們的心理健康的擔憂。
Will DePue認為視頻模型顯然具有雙重用途:
視頻模型顯然是一種雙刃劍,一方面,它在具身智能和現實世界中的巨大潛力充滿樂觀;另一方面,相信社會和技術平臺也會逐漸調整,以應對合成媒體帶來的挑戰。
無論如何,都期待看到人們用這項技術創造出令人驚嘆的作品。

經常共同發論文的科研搭子
關于Troy Luhman和Eric Luhman的公開信息不多,但這對兄弟在機器學習領域發表過研究論文。
比如用于手寫字體生成的擴散模型,能夠直接從圖像數據中融合書寫者的風格特征。

并且兩人經常共同署名同一篇文章,且只有他兩,看來應該科研上的好搭子。
比如下面這篇研究如何將「多步擴散/去噪」生成模型通過知識蒸餾(knowledge distillation)轉換為一步或更少步數的采樣模型,從而大幅提升生成速度。

下面這篇提出將「ViT-style patching」(即將圖像分塊為patches)技術應用于擴散模型,以減少每個采樣步驟的計算量/內存消耗。

下面這篇針對層次結構的圖像變分自編碼器(hierarchical VAE)在生成質量中的不足,提出一種KL重加權+Gaussian輸出層的方法。

關于他們更多的信息,還有待OpenAI的公布。
除了Will DePue作為明星工程師活躍在社區里,其他兩個人幾乎找不到任何信息。
只有今天Troy Luhman轉發了Will DePue的帖子,「未來一片光明」,看來他們對實現超級人工智能非常樂觀。

2024年2月15日,Sora橫空出世。
OpenAI發布的這款文生視頻模型可以生成長達1分鐘的超長視頻,還是一鏡到底那種。
在當時,也就是兩年前,這個革命性的產品顛覆了人們關于AI能力的認知。
就像阿瑟克拉克所說,過于先進的技術和魔法無異。
Sora的出現,對于當時的人們來說,就像魔法一樣。

當然,現在AI生成的視頻已經充斥在互聯網中,人們已經習以為常。
前不久Sora 2的出現再次讓AI版本的TikTok玩法進入視野。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Sora的背后有著這樣一群年輕的工程師們。
而今天,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后,Will Depue決定拉上這兩位工程師,去瞄準新方向:通用/超級人工智能。
雖然OpenAI官方還沒有公布關于這個三人小組和研發方向的更多內容,但是OpenAI一直有著自己的AGI路線圖。
從AGI到ASI:OpenAI的新征途
奧特曼表示,正是出于對AGI的堅定信念,他才創辦了OpenAI。
雖然AGI仍是OpenAI的核心使命,但在自稱「已掌握構建AGI方法」之后,OpenAI開始將目光投向更遠的目標——ASI(超級人工智能)。
奧特曼在2025年1月的一篇博客中寫道:
「我們現在確信已經掌握了構建傳統意義上的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方法……我們正開始將目標轉向更遠的地方,追求真正意義上的超級智能。」
這意味著OpenAI認為AGI已不再是終點,而只是通往更高智能形態的中途站。
他相信,超級智能工具將顯著加速科學發現與創新,從而推動社會的整體進步與繁榮。

他還在去年9月的一篇博客中提到,「隨著經過數千年的科學發現和技術進步,人類可能在數千天內實現超級智能,或許需要更長時間,但最終這一目標必定可以實現。」

那么,奧特曼所指的AGI與ASI之間的區別究竟是什么?
OpenAI在官方博客《Planning for AGI and beyond》中把AGI定義為「在總體上比人類更聰明的AI 系統」。
在另一篇介紹ASI的博客《Introducing Superalignment》,OpenAI強調ASI「比人類聰明很多」。
從AGI到ASI,是大模型能力持續進化的結果,這是一場沒有退路、只能前進的競賽。
ASI:風險極高的豪賭
不僅OpenAI在追求超級智能,Meta等科技巨頭也在全力投入這場高風險的競賽。
事實上,Meta已經在追求ASI的道路上付出了高昂的成本。
扎克伯格一直押ASI就是Meta的未來。

與白白花掉幾千億美元的風險相比,他更擔心錯過「超級智能」(Super intelligence)時代的到來。
「真正的風險并非來自過度激進,而是來自不夠激進」。
從六月底組建Meta超級智能實驗室(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s),到投入數億美元的薪酬待遇招攬人才加入其從事尖端AI模型研發的「TBD 實驗室」。
2025年Meta在AI方面的相關支出超過700億美元,年底這個數字可能增加到720億美元,2026年這一數字將超過1000億美元。

盡管ASI前景誘人,但資本市場仍對扎克伯格這場千億的豪賭保持謹慎。
這既反映出投資界對技術突破的期待,也暴露了商業化路徑尚不明朗的現實。
周四華爾街開盤后不久,Meta股價暴跌12.6%,市值蒸發了近2400億美元。
超級人工智能是一場數千億美元的豪賭,需要在基建、算力、研發、人才等方面的巨額投入,而何時取得商業回報也存在極大不確定性。
據Meta透露,其AI投入在今年或2026年不太可能產生可觀的收入。
相比Meta,盈利壓力更大的OpenAI如何在巨額投入下找到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成為奧特曼必須面對的關鍵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