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Mind招募波士頓動力前CTO,哈薩比斯點贊宇樹
據 Wired 報道,谷歌 DeepMind 已聘請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前 CTO Aaron Saunders。隨著該公司在機器人領域的深入布局,這一舉措不僅是技術上的加碼,更是一場充滿戲劇性的人才回流。
Saunders 本人也在領域上發文確認了這一消息,并表示他將致力于解決「在物理世界中實現 AGI 全部潛力的基礎硬件問題」。

命運的齒輪:谷歌與波士頓動力的淵源
Saunders 的加入之所以引發業界側目,是因為這觸及了谷歌機器人戰略一段饒有趣味的歷史。
如果你翻看波士頓動力的「賣身史」,會發現一條清晰的流轉線:波士頓動力目前由韓國汽車巨頭現代汽車控股。現代汽車是從軟銀手中買下的股份,而軟銀正是在 2017 年從谷歌的母公司 Alphabet 手中收購了這家機器人公司。

波士頓動力的維基百科卡片
當年的 Alphabet 因為看不到波士頓動力短期內的商業化前景,且在此類硬件研發上與之存在文化沖突,選擇了將其剝離。如今,兜兜轉轉 8 年,谷歌 DeepMind 卻又將這位曾帶領波士頓動力打造出 Atlas 和 Spot 的核心技術高管「挖」了回來。
這就像是一場科技圈的「回旋鏢」:谷歌賣掉了當時最強悍的「身體」,現在卻為了給自己的 AI 「大腦」尋找載體,又把最懂「身體」的人請了回來。這或許印證了一個道理:在具身智能的時代,做「大腦」的,終究離不開對「身體」的深刻理解。
從「去任何地方」到「做任何事情」
Saunders 已于本月初正式加入 DeepMind,擔任硬件工程副總裁。他在領英的貼文中回顧了過去 20 年的職業生涯,也指出了行業痛點的轉移。

內容來自領英,經過領英的機器翻譯
他寫道,職業生涯初期的使命很簡單,就是改變世界對機器人能力的認知。如今,隨著靜態穩定機器人時代的終結,技術商品化催生了新的機器人創業時代。
「既然機器人已經可以去任何地方(go anywhere),我們現在面臨的巨大挑戰是讓它們能夠做任何事(do everything),」 Saunders 在帖子中寫道。這一表述概括了機器人領域從「高機動性」向「通用操作能力」的范式轉移。
他強調,加入谷歌 DeepMind 是為了應對這一挑戰,其核心任務是「負責任地解決具身智能(Embodied AI)問題」,通過與合作伙伴生態系統的協作,解決阻礙 AGI 落地物理世界的硬件難題。
打造機器人的「安卓時刻」
此次招聘是 DeepMind CEO、諾獎得主 Demis Hassabis 宏大愿景的重要組成部分。Hassabis 希望將 Gemini 打造成為物理機器人的操作系統,類似于谷歌為眾多智能手機制造商提供安卓(Android)系統一樣。

「你可以將其視為一種類似安卓的策略,」 Hassabis 在接受 Wired 采訪時表示,「我們希望構建一個 AI 系統,一個 Gemini 基座,它可以幾乎開箱即用地跨越任何身體構型進行工作。顯然這包括人形機器人,但也包括非人形機器人。」
對宇樹科技印象深刻,但重心仍在「大腦」
近年來制造足式機器人所需的組件和專業知識變得更加普及。美國的 Agility Robotics、Figure AI、1x 以及特斯拉都在致力于人形機器人的研發。
與此同時,中國公司在機器人領域也取得了長足進步,并且提供了極具成本優勢的足式機器人。Wired 報道特別提到,總部位于中國杭州的宇樹科技(Unitree)在面向制造業和建筑業等行業的四足機器人供應方面,已經超越波士頓動力成為最大的供應商。

宇樹的機器人,來自其官網
對此,Hassabis 承認他對宇樹科技感到「印象深刻」(impressed),但他強調自己的關注點主要在于軟件層面。「我對(AI)大腦部分最感興趣,」 Hassabis 說道,他認為 Gemini 的多模態能力特別適合機器人技術。
Hassabis 預測,AI 驅動的機器人技術將在未來幾年內迎來「突破性時刻」。而隨著波士頓動力前 CTO 的回歸,谷歌似乎終于集齊了迎接這一時刻的最后一塊拼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