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gging Face CEO預警:AI泡沫將破,無人幸免!
過去一周,「AI泡沫論」突然密集爆發。
Hugging Face的Clem說我們陷入的是「LLM泡沫」,不是AI;谷歌的皮查伊警告,若泡沫破裂,誰都逃不掉。
投資圈更早嗅到風向,英偉達被高位減持,Burry已在做空。
但真正的問題不是泡沫會不會破,而是它會「死」在了哪一層。
Clem的回答是:死去的不是智能,而是幻想。
明年LLM的神話可能終結,而AI的故事,才剛剛重新開始。
Hugging Face CEO的清醒時刻
在外界對AI的狂熱追捧中,Hugging Face的CEO Clem Delangue格外冷靜。
他在Axios的活動上直截了當地說——
我們不在AI泡沫里,而是在LLM泡沫里。

過去一年,全球AI私募股權投資超過450億美元,其中超七成流入大模型賽道。
在他看來,整個行業陷入了一種集體幻覺。似乎只要算力夠強、數據夠多,一個模型就能解決所有問題。
可現實完全不是這樣。他半開玩笑地說:
銀行客服不需要告訴你人生意義。
訓練最前沿的LLM成本正在以每年約2.4倍的速度增長。但企業真正需要的,是小巧、便宜、能在自己系統上運行的模型。
Clem預測,這場LLM泡沫最快明年就會破碎。但那并不意味著AI寒冬的到來,而是一次「重啟」——
AI將回到更扎實的方向,比如生物、化學、圖像、語音。
正如他在TechCrunch接受采訪時所說:
LLM只是AI的一個分支,破的不是智能,而是幻想。
當別的公司瘋狂燒錢、追趕風口時,Hugging Face依然留著近兩億美元現金,按照自己的節奏慢慢走。
在Clem看來,這才是真正的理性:泡沫不可怕,可怕的是,把熱度當成價值。
連谷歌也逃不掉
AI泡沫將沖擊所有公司
如果Clem的清醒是技術端的反思,那谷歌CEO皮查伊的警告,就更像是產業端的現實。
他在 BBC 的采訪中承認,現在的AI投資熱潮雖然非同尋常,但市場里已經出現了「非理性成分」。

當被問到如果泡沫破裂,谷歌能否幸免時,他坦言:
沒有一家公司能完全免疫,包括我們自己。
這句話像一枚釘子,戳穿了「巨頭無所不能」的幻覺。
Alphabet今年股價飆升46%,估值高達3.5萬億美元,投資人押注它能穩壓OpenAI,可這場賭局更像在懸崖邊沖刺。
根據彭博社報道,AI與大廠的資本支出正極速增長,估值和投資規模遠超早期互聯網泡沫時期。
皮查伊也承認,這一輪AI狂潮像極了當年的互聯網泡沫,當年無數公司在樂觀里坍塌,只留下基礎設施和幾家巨頭。
更現實的壓力在能源。他透露,AI的算力需求巨大到可怕。
Google的碳排放自2019年起已上漲約51%,但數據中心的擴張使得原本的「凈零排放」目標不得不延后。
這意味著,即使是最有錢的公司,也在被能耗、算力和市場預期三重擠壓。
皮查伊的語氣并不悲觀,反而帶著一種罕見的誠實:
這是個值得興奮的時代,也可能是個被高估的時代。
從英偉達到OpenAI
「神話」出現裂縫
當科技公司還在爭論是不是泡沫時,資本已經先動手了。
在過去幾周里,英偉達的股價首次出現明顯回調,幾位知名投資人幾乎同步撤離。
據路透社報道,Peter Thiel的對沖基金Thiel Macro在2025年第三季度披露中,已全部賣出其NVIDIA的537742股持倉,市值約1億美元。
緊接著,另一位因精準預測金融危機而聞名的投資人Michael Burry也公開押注NVIDIA與Palantir的股價將下跌。
兩位在華爾街以嗅覺靈敏著稱的大佬幾乎同時撤出,這被視作AI泡沫風險升溫的信號。
在過去半年里,AI龍頭的估值像被風吹起來的幕布——Alphabet 沖到3.5萬億,OpenAI被傳估值5000億美元,英偉達更一度突破5萬億,成為歷史上首個達到這一數字的公司。
但現在,這些數字正成為壓力的來源。投資人開始質疑:這些增長,是技術紅利,還是集體幻覺?
市場的反應說明了一切。當聰明的投資人開始撤錢,說明故事已經講到頭。
AI行業的價值不會因為資本退潮而消失,但它會被迫回到現實——從永遠上漲的幻想,走向慢而穩的積累。

正如皮查伊說的那樣:
互聯網當年也經歷過過熱與坍塌,但沒人懷疑它的深遠影響。
AI或許也會經歷同樣的曲線。但泡沫終會散去,留下的才是真正能落地的力量。
泡沫碎裂,AI才真正開始
從Clem的清醒,到皮查伊的警告,再到資本的撤退,這場風暴似乎要把整個AI行業吞沒。
但如果把時間線拉長一點,會發現另一種節奏:每一輪技術革命,都必須經過泡沫的清洗。
就像當初的互聯網。二十年前,創業者拿著融資想一飛沖天;可泡沫退去之后,真正留下的是Google、亞馬遜和云計算的地基。
今天的AI,在走同一條路。語言模型的神話正在坍塌,真正的技術力量卻在悄悄下沉:在醫療、能源、教育、科研這些沒人在意的角落。
值得注意的是,McKinsey & Company 2025年《The State of AI》報告指出78%的企業已在至少一個業務職能中使用AI,但只有不到三分之一表示已進入規模部署階段。

全球企業在不同業務職能中采用AI的比例顯著上升,但真正實現多場景落地的仍屬少數。
與此同時,全球數據中心與AI基礎設施投資也在加速擴張。
四大科技公司在未來兩年預計投入超過7500億美元用于AI相關資本支出。

但投入并不等于回報,當投入過熱、預期過高的時候,泡沫的破裂便開始了倒計時。
泡沫能讓人浮起來,破碎后也會讓人掉下去。落地時很疼,但能讓行業重新看清自己。
那些靠講故事、燒算力換估值的模式,會在這波退潮中被沖散;留下來的,才是那些能耐心驗證、能自我造血的技術。
比起預測泡沫會在哪一天破碎,也許更該問的是:泡沫破掉之后,會留下什么?
AI的未來,從來都不在神話里,而是落位于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