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生態平臺成國際博弈焦點
“獲取和控制網絡海量數據,正在成為世界各國在未來20年爭奪信息社會控制權的重要戰略手段。”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賀強在他的提案中寫道,互聯網生態平臺的爭奪已成為國際大數據競爭焦點。
賀強認為,平臺型互聯網企業能為大數據應用做出有效探索,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企業已經在這個領域有所建樹。
首先,建立社會信用體系,阿里金融創新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借助大數據的累積,更容易計算、量化個人和組織的信用指數。截至2013年7月,阿里金融累計為30余萬家小微企業和創業者發放網絡小額信用貸款836億元。
其次,成功預測經濟危機。2008年初,阿里平臺根據詢盤數據的下降,準確做出了全球經濟危機的預警。
第三,促進我國物流體系發展。阿里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推動建立大數據應用平臺,為電子商務企業、物流公司、倉儲企業、第三方物流服務商、供應鏈服務商提供服務,支持物流業向高附加值領域發展和升級。
數據顯示,阿里云平臺已經可以承載海量的大數據分析計算。以2013年“雙11”為例,在當天1.88億筆交易中,75%的交易都在阿里云平臺上運行,2012年這一比例只有20%。天弘基金移入阿里云后,余額寶3億筆交易的清算可在140分鐘內完成。
對目前云計算發展的現狀,賀強表示,在國際大數據競爭中,我國在數據的開放性、流動性和交互性方面遠遠不足,原有大量積累數據缺乏真實性是我們面臨的主要問題。
對此,賀強建議,應明確國家對大數據的戰略定位,以形成新的產業增長點,并利用數據業務主營化帶來各行業的升級。其次,全力支持我國平臺型互聯網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建立全球范圍的大數據生態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