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Gartner APM魔力象限強者歸來 聽云殺手锏:懂業務更懂用戶
原創【51CTO.com原創稿件】從管理網絡系統的性能,到監控和管理各種基礎組件的性能,再到現如今針對應用本身進行端到端的智能分析與監控,APM(應用性能管理)總能抓住用戶最迫切的需求,贏得他們的青睞。作為一家始終聚焦APM領域的公司,聽云在今年3月Gartner公布的2018 APM魔力象限中,成為唯一入選的中國企業,這不僅是實力的佐證,更意味著聽云對于APM行業格局的清晰把控。日前,記者采訪了聽云CEO張濤,他和記者暢談了聽云對于APM市場格局、用戶需求以及產業未來趨勢的一些觀點和思路。
技術+用戶雙驅動 APM內涵不斷延伸
張濤表示,聽云這幾年調整了公司經營的重點,其實很大程度上也折射出APM需求的變遷:
首先是來自技術的變化,從提供撥測業務轉向提供服務端應用性能監測與主動式+被動式用戶體驗監測服務,形成端到端APM管理一體化方案;
其次是用戶的變化,聽云的客戶群分布數據顯示,傳統非互聯網用戶已經超過互聯網用戶,像新金融、新消費、新零售、新制造這些企業對APM的需求超過了純互聯網用戶的需求。“很多傳統行業的用戶在積極探索,尋求轉型。2017年,聽云發現用戶呈多元化趨勢,IT環境成熟度和數字化業務成熟度較高的用戶,對APM有更迫切的需求。”
張濤還強調,未來APM將更多扮演服務的角色,更關注用戶的場景,為用戶業務賦能,提升最終用戶體驗。
因為實力提升所以重裝歸來
對于聽云剛剛進入2018 Gartner APM 魔力象限,成為中國唯一入選企業這件事,張濤表示這非常有意義。事實上,這不是聽云***次入選,早在2年前,聽云就已經進入過Gartner APM 魔力象限。這次重歸,張濤將其看作是聽云進入殿堂級的標志。
“2018年我們又回到魔力象限,代表著我們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張濤介紹到,在長達幾個月的調研期內,Gartner的分析師和調研團隊對聽云產品的前瞻性和執行能力做了非常深入的調研,包括產品底層技術基礎的能力、市場領導能力、創新能力、服務的完善程度和技術支持能力、管理團隊的經驗和能力等諸多校驗環節。***,Gartner認為聽云具備專業的商業APM開發能力,在APM技術趨勢發展方面,也符合2018年DEM (數字體驗監控)、ADTD (應用發現,追蹤和診斷)、AIOps三大核心功能,具備成熟的APM研發架構和APM體系,在市場已經處于領先地位。
在采訪中,記者感覺到,聽云對于自身的認識是非常清晰的,張濤也就聽云重返Gartner APM 魔力象限做了更深入的解讀。他將聽云的核心優勢歸納成兩點:
其一是對移動互聯網應用的深入理解。聽云的產品覆蓋了中國8億移動終端,對于國內復雜的網絡環境有更全面的認知,尤其是移動用戶,聽云奉行“用戶終端體驗至上”,能夠給終端用戶角度提供更全面的解決方案,在移動端做真實的體驗監控;
其二,與魔力象限中右上角領導隊列的那些廠商相比,聽云能夠將主動監控和被動監控結合起來,形成成熟的解決方案。
CIO應該學會和業務部門說同一種語言
在與張濤的談話中,記者發現他對于用戶的確是非常了解。以數字化轉型為例,張濤表示,在傳統行業里,過去IT部門大多屬于維穩系統,主要確保OA、ERP、財務軟件這些系統穩定運營,產品更迭慢,對象、邊界、業務量都很清晰。但在數字化轉型時代,IT部門職能前移,要從傳統的成本中心變成利潤中心,從支撐系統變成生產系統,為公司產生效益,成為業務體系中關鍵的一部分。顯而易見,CIO的角色也需要因時而變,從過去關注API可用性高不高,變成關注業務KPI考核,例如活躍客戶的數量、客戶的留存、客戶轉化率。
數字化轉型是很多企業的方向,但是如何去做,并沒有特別成熟的標準。張濤認為,這恰恰“逼迫著”CIO去轉型,學會與業務部門使用統一語言。“在數字時代,CIO一定要學會調動各種IT資源,主動和業務KPI進行聚合關聯,為管理提供更好的手段和監控指標。”張濤表示,聽云也在為CIO轉型提供更豐富的支撐服務,例如在用戶端交互中追蹤用戶行為,通過用戶點擊位置和搜索內容對用戶進行畫像,出給用戶轉化率和跳轉率相關數據,而且還可以在時序上采集到某個適配端登陸失敗等數據進行關聯分析,給用戶的業務運維提供更多決策幫助和優化建議。
產品從概念照進現實?聽云可以讓你更快更優!
對于聽云對用戶的價值,張濤同樣了然于心。他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幫助用戶的業務盡快實現商業價值。
他談到,在客戶業務快速數字化過程中,很容易忽略一個環節——測量。當產品從概念轉變到實物的整個過程中,會產生數據,這就需要進行測量,***優化。從代碼階段、測試階段,再到運維階段,運營階段,客戶面臨一個問題,如何在整個業務生命周期過程中進行測量,讓所有階段都在同一個平臺上被可視化。聽云能夠做到全生命周期的測量,從發現問題開始,追溯到代碼質量,堆棧級別的定位,做灰度測試,追蹤測試樣本,為優化提供更客觀的建議和方向。
“最終交付的產品,和測試階段的產品,以及生產環境下的產品,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網絡多樣性,環境多樣性會給產品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張濤表示,聽云可以幫助用戶不斷優化產品,使三者差距***縮小。這對于創業公司而言,加速產品迭代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功能。
當談及目前大熱的AI時,張濤也顯得非常冷靜。他認為目前AI有算法,有模型,但是缺數據,需要用海量數據去訓練。聽云覆蓋全國8億終端,每天都產出海量數據,正因如此,AI之于聽云,恰似如虎添翼。除此之外,AI在運維場景中更能發揮作用,也更容易標準化,尤其是自動化運維,AI能夠***開花結果。”張濤補充道,APM還能利用AI提供輔助決策服務。
采訪***,張濤表示,聽云有決心在三四年之內,將聽云變成***的APM公司,一家提供全棧服務的公司。具體說來,就是將成熟的全棧產品變成好的服務,結合用戶的業務場景,通過服務去獲取價值。“我堅信***實踐就是服務的輸出,聽云將用技術手段做支撐,為客戶提供全棧服務。”
【51CTO原創稿件,合作站點轉載請注明原文作者和出處為51CT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