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公司口中的架構優化、戰略調整?其實是裁員不同姿勢
“噓,別說那個名字!”
“你能不能別再說那個名字!”
從一部貫徹到第七部,伏地魔都是《哈利波特》中特別的存在。但凡有人提到他的名字時,總會有一堆人出來阻止——快閉嘴,不能說那個名字!
但,作為有史以來最可怕、最邪惡的巫師,難免總是要被人提及。于是,約定俗成后,魔法世界的人用“You Know Who”來代替。
藝術的靈感來源生活,但不一定高于生活。
2 月 15 日,滴滴如剛入魔法世界的哈利波特,明晃晃地直接官宣了“裁員”這個名字,這一情況在業內實數罕見。
凜冬將至、萬業凋敝,2018 年下半年開始,經濟寒冬的浪潮聲中裁員潮的影響范圍隨之逐漸擴大。但,企業在面對社會、媒體、內部溝通時,“裁員”這個令人恐懼到顫抖的名字也成為不能提的存在。
什么組織架構優化、戰略調整、業務轉型等概念,都成為“You Know Who”的替代品。
1官宣式:對,我們裁員了!
官宣裁員,這一動作在互聯網行業并不常見,對滴滴來說更是。
2 月 15 日上午 10 點,是滴滴的月度全員會議,所有員工準時通過視頻直播參與其中。然而,這次的月度全員會議,意義非比尋常。
2018 年,除了順風車問題外,巨獸滴滴經歷了司機抱怨抽成高開始離場、乘客安全意識提高后相應安全要求提高、全年虧損 109 億盈利成難題等問題。按照慣例,春節過后的全員大會上,應當會宣布 2019 年的計劃和部署,以及一直懸而未決、傳得沸沸揚揚的裁員傳聞。
當天,程維宣布公司將做好過冬準備,2019 年將對非主業進行“關停并轉”,對業務重組帶來的崗位重疊和績效不達標的員工進行減員,整體裁員比例占到全員的 15%,涉及 2000 人左右。

而后,裁員、做好過冬準備成為焦點,以至于滴滴組織架構升級的計劃是什么,為什么要裁員 2000 人后再新增 2500 人等本該占據C位的問題成為配角。
不論是這次內部提出的組織升級,還是去年至暗時刻制定 All in 安全的自救戰略,抑或是去年虧損 109 億需要對投資人有個交代的動作,滴滴為何裁員的理由十分充分。以至于滴滴內部員工早有預期,并不覺得有什么意外。甚至有記者采訪時被告知:“因為之前就有預期,狀態比較平靜吧,滴滴整個公司都在變動,變動是好事。”
實際上,除了滴滴這一新生巨獸外,GE、福特、大眾、Verizon、龐巴迪、通用汽車、拜耳、諾和諾德、東芝等老牌企業大多選擇在公布新一輪戰略或業務轉型信息的基礎上,直接通報裁員計劃。
2017 年 8 月,GE 新 CEO John L。 Flannery 一上任就宣布:未來通用電氣將專注三大業務:航空、電力和醫療。可是,通用電氣分布在全球 100 多個國家的 30 多萬員工覆蓋了軍工航空到金融醫療等 8 大產業板塊。
也就是說有 5 大產業板塊都面臨瘦身壓力。同時,那次裁員中能源集團是通用的產業部門,全球雇員 5.5 萬,被裁的 1.2 萬,占比 22%。預計縮減成本 10 億美元!接受采訪時,能源部門 CEO Russell Stokes 官方表示:“盡管這個決定很痛苦,但卻是必須的,這能讓集團在未來的市場更好地競爭。”
從 2016 年 11 月有消息稱即將裁員 1000 人,到 2017 年初 36 氪援引多個信源報道稱或將有 3000 名滴滴員工失去工作,對于種種滴滴裁員的消息,“被裁員”成為消息主流模式。
從往年的新聞報道來看,滴滴回應裁員相關消息的統一口徑都是“純屬無稽之談”。而這次滴滴直接主動官宣裁員,或許是通過這次全球裁員潮,向那些老牌企業學到了什么。
2調整式:萬物皆可優化
裁員 10%≈末尾淘汰,裁員 20%≈結構優化。
歷經這波裁員潮后,廣大網民群眾默默總結了這一“互聯網裁員 PR 通告公式”。
而這一“優化調整”的說法,被大多互聯網企業選擇使用。2018 年年底,阿里巴巴、京東、斗魚、知乎、美團點評、斗魚、網易嚴選都相繼被曝出裁員,但都遭到公司否認,或表示是對人員流動和末位淘汰,或表示是業務轉型、戰略調整。
而“優化調整”案例庫中,知乎成為典范。
2018 年 12 月 11 日,脈脈上密集出現了大量關于“知乎裁員”的消息。評論區中,數十個認證信息為“知乎員工”的用戶爆料,有人說“上午還在改 bug,下午就接到了消息”,有人說“周一剛入職,周二就被裁了”。
在大量實名認證的知乎員工的統一爆料下,知乎裁員的消息不脛而走。
當知乎裁員的消息瘋傳后,知乎官方進行了否認。
知乎公關總監徐瑞君在脈脈實名回復稱,關于知乎大規模裁員、業務線被裁撤等信息均為不實言論和主觀臆測,事實為公司年底正常的人員調整和結構優化。同時徐瑞君還表示,知乎目前處于高速增長期,多個崗位還在廣泛招募人才。
斗魚是裁員潮中,另一家讓員工感到“突然”的企業。
據 36 氪采訪,斗魚員工與很多同事還在國外出差談合作,突然接到通知要全部緊急回國。甚至沒收到任何郵件,斗魚武漢總部 HR 就已經抵達深圳辦公室,開始薪酬談判。據悉這次被裁員的分公司注冊主體為斗魚(香港)有限公司,人員多數 base 深圳,主要任務為拓展海外業務,擁有自己的產品、技術、運營團隊,預估波及范圍大約為 70 人。
36 氪據此向斗魚官方求證,斗魚表示深圳團隊只是斗魚某個業務線上幾個團隊中的一個,此次屬于團隊正常的優化調整。
12 月 19 日,美團也被曝出裁員消息。據傳相關口線的員工就在互相交換消息,有說內容線裁員 300 人,也有說點餐技術線裁員達 50%。
美團方面對此回應,并表示:網傳大規模裁員為不實消息,此次是正常業務調整,受影響員工不到員工總數的 0.5%。
“被曝裁員——消息影響擴大——企業官方否認——企業表示為正常優化調整”似乎已經成為互聯網企業裁員消息傳播標準路徑了。而其中,戰略調整、組織架構優化、業務調整、人力資源轉型等標的,成為優化調整的主要對象。
裁員?不存在的!
3變相式:這都是為了你們好
被變相裁員的員工應當是最憋屈的。
1 月 17 日,有贊在公司年會上宣布,將實行“996”工作制度,即正常工作時間為早上9:30 到晚上 21:00,周三為家庭日,員工可按晚 6 點的正常時間下班。而遇到緊急項目時,一周工作 6 天,每天工作時間會更長。

同時有自稱是有贊年會親歷者的用戶在知乎上詳細講述了有贊高管在年會上的一些言論,比如:取消團建費用,1985 年之前(出生的員工)招聘都要經過 CEO 審批,法定節假日前后請假超過 3 天的需要 CEO 審批,工作家庭無法平衡可以選擇離婚等。
據中新經緯報道,有認證為有贊員工的用戶表示,“確實是年會上講的,沒有一點夸張。”還有用戶表示,“感覺有點逼人離職的意思,省了裁員費了。”
當月 27 日,有贊 CEO 白鴉在朋友圈對上述消息回應稱,幾年后回頭看,這絕對是好事,讓更多人了解有贊文化,也會讓人才想進有贊的時候謹慎考慮,不至于覺得來之前和來之后不一樣。
實際上,這一“讓更多人了解有贊文化”的做法,實際上涉嫌違法。勞動法專家左祥琦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996”工作制要求下的工作時長已經嚴重超出《勞動法》對工時的規定。
互聯網企業多的是腦洞,前有有贊強制加班的珠玉在前,便利蜂也沒什么可羞澀的了。
年前,有網友爆料便利蜂人力資源部讓員工主動離職、強制開除及需參加數學考試等情況。
1 月 28 日,自稱便利蜂員工的網友稱,便利蜂為裁員又出“新招”,讓員工參加數學考試,不合格者將被開除,考試內容包括三角函數、空間向量、立體幾何、直線與圓的方程、圓錐曲線方程等。據稱此次便利蜂裁員是小規模、多批次的分批裁員。
新京報就此向便利蜂進行核實,但公關部相關工作人員未直接回應,發來一封人力資源部的內部郵件,稱公司正在做例行年度考核,有些員工績效不達標。同時,對新京報記者提出的“數學考試不合格是否會被辭退”的問題,便利蜂方面并未給出明確回應。
當勇士打敗看守財寶的惡龍后,看著閃爍的珠寶,慢慢地長出鱗片、尾巴和觸角。
996 工作制也好,還是考試考核也罷,企業采用這種方式或許有不能道明的緣由和考慮。但,這些企業曾經在人力市場中與傳統企業爭奪人才時給自己貼上的“朝氣、創新、公平”等標簽,或許已經成為過時且累贅的標簽。
4Everyone Know Who
日前,一篇名為《剩男在村里,剩女在城里》的文章中,結合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男女未婚率比較數據,得出了一個有趣的結論——事實是,剩女只是嗓門大,男性比女性單身的可能性高一些,即使進入了所謂女性難嫁的 30 歲大齡階段,女性的未婚率還是要比男性低。
城里的剩女掌握的話語權也好,還是社會天然給予的關注度也罷,在眾多原因的共同合力下,讓人產生了這個誤會。而這樣的誤會,互聯網企業裁員潮中,或許同樣存在。
有業內人士在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經濟寒冬中,對于績效表現不符合要求的進行優化其實相當劃算,因為可以用同樣的薪資水平招更加優秀的人才。
據智聯招聘聯合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發布的《中國就業市場景氣報告》數據顯示,2018 第三季度的招聘需求人數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27%。在 IT/互聯網行業細分領域中,互聯網電子商務職位數同比下滑 57%。
根據獵聘大數據“2018 年1-10 月全行業新增職位指數”顯示,從 2018 年 9 月以來,全行業新增職位指數的確呈現較為明顯的下降趨勢。進入 2018 年 10 月以來,互聯網行業亦出現了企業招聘需求放緩的趨勢,但并未表現斷崖式下降。

2019 年 1 月 22 日,孟瑋介紹了 2018 年經濟運行情況等。
針對記者提出的“近期出現了互聯網行業裁員的聲音,請問目前就業市場情況如何”這一問題,孟瑋說,就業問題廣受各方關注。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出現了有關互聯網行業裁員的一些消息。近期,發改委通過多種方式進行了調研,包括到有關企業進行座談以及與有關行業進行座談等。從了解到的情況看,互聯網企業的招聘和用工總體比較平穩,沒有出現大規模裁員現象。
關于科技互聯網企業種種裁員消息或許確實屬實,但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南開大學國際經濟貿易系主任彭支偉認為:裁員潮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行業,不過目前宣布大規模裁員的公司大多是制造業企業。
就像哈利波特魔法世界中,恐懼伏地魔的人一樣,出于某種恐懼而不敢直言裁員。然而,事與愿違,在遮遮掩掩、不明真相的“You Know Who”下,恐懼和問題更是被接連延展放大。
“You Know Who”背后是“Everyone Know W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