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記憶:這10年間的8次燒錢大戰
好多人說現在的時間過的很快,看似久遠的10年前,仿佛就在昨天。而就在這10年間,我國互聯網江湖相愛相殺,發生了8場令人震驚的燒錢大戰,形成了今日你我看到的新格局。
1.2011年千團大戰
2010年中國第一家團購網站上線,各平臺紛紛加入這一領域,其中匯聚了美團、糯米、拉手、高朋等5000多家網站。
然后這些公司開始瘋狂競爭、廣告戰、陣地戰、拉鋸戰,戰況慘烈。在當時,1元看電影,10元吃大餐,百億融資煙消云散。
最終在這場角逐中,美團笑到了最后,稱霸至今。
2.2012電商價格戰
劉強東在微博發出戰書,宣稱京東大型家電三年內0毛利,比蘇寧、國美價格低10%,國美、蘇寧感受到了刺骨寒意,紛紛加入戰局,隨后易迅、當當也橫插一刀。
最終發改委介入調查,蘇寧、國美積極配合,京東道歉,但所有參戰方都獲得了大量流量,皆大歡喜。
3.2013年在線旅游激戰
2011年之前,攜程是該領域的王者,2011年,藝龍、去哪兒開始不斷蠶食攜程的市場。2013年,三家企業先后燒錢數十億,最終三方俱傷,慘勝的攜程出讓大量股份續命。
4.2014年網約車大戰
2012年滴滴、快的先后成立,網約車模式悄然開啟。
2014年初在力推微信支付的騰訊支持下,滴滴啟動打車紅包,日送400萬,開啟全民狂歡。背靠阿里的快的迅速跟進,網約車補貼大戰就此拉開帷幕。
滴滴與快的經過一番惡戰,最終收并了對手。然而,巨型獨角獸Uber攜全球資本殺入中國,滴滴此時已經殺紅了眼,反身迎戰。
最終這兩戰還是以滴滴勝利而告終,以至于今天它還控制著中國的市場。
5.2015年外賣大戰
美團收并大眾點評后開始沖擊外賣市場,與餓了么、百度外賣、口碑等平臺硬剛,幾大平臺都陷入了無限燒錢的競爭中。最終百度外賣和口碑放棄抵抗,并入了餓了么。自此美團與餓了么繼續抗爭至今。
6.2017年共享單車大戰
當年,共享單車與高鐵、網購、掃碼支付并稱中國"新四大發明"。
40多家車企逐鹿中原,每家平均燒錢4200萬。摩拜和ofo身后更是巨頭云集,各融資超百億人民幣,全國投放單車超2000萬輛。
然而,這場戰爭沒有贏家,摩拜賣身美團,ofo名存實亡,無數殘破的單車,在寒風中憑吊著昔日熾熱的戰局。
現在青桔跟哈羅還在屹立在當初的戰場之上。
7.2018年新零售大戰
2018年新零售席卷而來,跨界超市、餐飲、生鮮、便利店、無人店、無人貨架以及各色各樣的體驗經濟雨后春筍般涌出,引無數資本競折腰。
然后,無人零售燒錢百億后幾乎全軍覆沒,無人貨架燒錢數十億后大多擱淺,體驗經濟新物種面臨困境。
8.2019年"百億補貼"大戰
拼多多近年來迅速席卷下沉市場和大城市中低端消費群體,阿里意識到了危險性,推出了淘寶特價版,重量級業務天天特賣、淘搶購先后并入聚劃算。
京東也放出大招,制定以站內大秒殺和站外京喜為基礎的雙輪驅動戰略,強攻女性市場和下沉市場。
三方的"百億補貼"大戰在618、雙11交替上演,貫穿2019。今年的雙十一將至,它們激戰依舊,勝負未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