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芯片!為何手機和電腦不能使用同樣的處理器
手機性能之所以能夠變得越來越出色,可應對更加復雜的場景,一個最為主要的原因就是芯片的不斷升級,在經過多年的發展之后,手機芯片的性能甚至于開始接近電腦芯片的邊緣。那么問題來了,為何不在手機上使用電腦芯片呢?

功耗和性能不可兼得
電腦芯片采用的X86架構和手機芯片采用的ARM架構,兩者側重點存在著根本性的差別。基于X86架構的電腦芯片主打高頻率高性能,而手機芯片注重的是低頻率低功耗,依靠的是ARM架構。
因為基于X86架構的電腦芯片主頻很高,所以性能強大,但卻做不到手機芯片那樣的超低功耗,同時電腦芯片的體積太大,放不進手機中,就算能放進去,你也解決不了散熱的問題,除非你將手機體積不斷擴大,但那樣就違背了手機便攜的初衷,變成了一臺沒有意義的低性能平板電腦。
生態系統的差異
半導體行業都是燒錢大戶,不管是手機芯片還是電腦芯片每年投入都是動輒幾百上千億,當年英特爾倒是有機會染指手機處理器領域。但可惜一開始沒有重視手機移動端市場,Atom系列處理器沒有延續X86在PC上的成功,讓ARM成功崛起。而現在ARM已經穩穩的將移動市場吃死,龐大的生態體系已經建成,即使其他廠商可以通過燒錢的方式來打造新的生態系統,但已經熟悉了當前模式的第三方開發者們又是否會愿意倒戈呢?

因此,芯片側重點不同導致了電腦芯片和手機芯片走上了兩條不同的道路,兩者之間幾乎不能完成互通,而且目前各自成熟的生態系統已形成了一道護城河,也讓其他廠商無法輕易地踏足其中,這就是為什么電腦芯片不能在手機上使用的原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