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Robotaxi奧斯汀上線真相:馬斯克的又一次"提前交付"背后的故事
看到特斯拉Robotaxi正式上線的消息,你可能會想"又是馬斯克畫餅"。但這次不一樣——真的有人坐上了沒有司機的車,在奧斯汀的馬路上跑了起來。
6月22日,特斯拉在得克薩斯州奧斯汀正式啟動了Robotaxi服務。說是"正式",其實挺低調的,沒有盛大發布會,馬斯克只是在X上發了個祝賀,說這是"十年辛勤工作的成果"。
我特意去看了首批體驗者發的視頻,感覺很神奇。投資者Sawyer Merritt發了一段完整的乘車過程:打開Tesla Robotaxi App,輸入目的地,生成路線和價格,然后就等車來接。車到了,主駕位確實沒人,但副駕坐著一個"安全員"。
車費統一4.2美元,約合人民幣30塊錢。這個價格明顯是在燒錢,不過測試期嘛,可以理解。
但第一天就出問題了。有用戶拍到Robotaxi開到了逆行車道,還在路中間突然剎車兩次。雖然當時路上沒什么車,但美國交通安全部門NHTSA已經開始調查了。
說實話,這個進度比我預期的快。原本以為特斯拉的Robotaxi還得等好幾年,沒想到真的開始載人了。雖然只有10輛車,只在特定區域運行,還得配安全員,但至少是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我查了下資料,發現這事兒的時間線挺有意思。早在5月就有消息說6月1日上線,結果推遲了三周。按馬斯克的說法,是為了確保系統安全可靠。這次他們確實夠謹慎的:
首先是車輛數量控制。第一批只投入了大約10輛改裝的Model Y,移除了方向盤和踏板,貼上了藍色漸變的"Robotaxi"標識。按計劃,三個月內要擴展到1000輛,聽起來挺激進的。
其次是運營限制。只在奧斯汀南部50平方公里區域內運行,避開復雜路口,運營時間是早7點到晚7點。而且現在只對特斯拉員工和受邀的媒體人開放,沒有對外營業。
"我們的自動駕駛方法還具有可擴展性:特斯拉自動駕駛技術可以在任何獲得批準的地方部署,不需要昂貴的專業設備或廣泛的服務區域測繪。"
這是特斯拉官方的說法。聽起來很厲害,但實際體驗怎么樣呢?
從用戶反饋看,大部分體驗還不錯。投資者Rob Maurer說雖然出現了逆行,但"沒有安全問題,我在車里也不覺得不舒服"。不過這話聽著就有點心虛,真沒問題的話干嘛要強調呢?
技術路線上,特斯拉堅持純視覺方案,不用激光雷達,只靠攝像頭和AI算法。馬斯克的理由是多傳感器會產生沖突數據,"你是相信攝像頭還是激光雷達?"聽起來有道理,但風險也更大。
相比之下,Waymo已經完成了1000萬次載人服務,百度的蘿卜快跑也突破了1100萬次。特斯拉雖然起步晚,但他們的優勢是成本更低,擴展性更強。如果技術真的成熟,確實有可能后來居上。
不過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商業模式。馬斯克設想的是Airbnb+Uber的結合:特斯拉車主可以一鍵把車加入網絡,賺取分成,收入可能比車貸還高。這個想法很誘人,但前提是技術得真的可靠。
現在看來,特斯拉的Robotaxi更像是一個"有條件的無人駕駛"——需要安全員監管,需要限定區域,需要避開復雜路況。距離真正的L4級自動駕駛還有距離。
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專家說得挺中肯:即使這次奧斯汀試點成功,特斯拉要實現規模化的自動駕駛出租車,可能還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時間。現在只是"剛剛起步,離最終成功還很遠"。
我的感覺是,馬斯克又一次做到了"提前交付"——雖然功能有限,但確實比預期更早地讓產品上路了。這就是他的風格:先做出一個能用的版本,再慢慢完善。
對普通人來說,短期內可能體驗不到Robotaxi。但這個趨勢很明確:無人駕駛真的在加速到來。可能不是以我們想象的方式,但它確實在發生。
至于安全問題,我覺得需要更多時間驗證。畢竟這種技術容錯率極低,一次嚴重事故就可能讓整個項目停擺。特斯拉現在這種謹慎的態度,反而讓人覺得靠譜一些。
總之,這算是一個里程碑式的進展。雖然距離科幻電影里的場景還很遠,但至少證明了無人駕駛不再是紙上談兵。接下來就看特斯拉能不能穩步擴張,不要再出什么安全事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