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批量“生產”億萬富翁 創富速度前所未見

在美國,人工智能(AI)領域正上演著一場財富創造的狂歡,一批億萬富豪在這場浪潮中快速崛起。
據 CB Insights 統計,目前全球共有 498 家 AI 獨角獸企業,總價值高達 2.7 萬億美元,其中 100 家成立于 2023 年之后,而估值超過 1 億美元的 AI 初創公司已突破 1300 家。MIT 研究人員 Andrew McAfee 直言:“回看過去 100 年的統計數據,我們還沒有看到過財富以如此的規模和速度創造出來。”
今年 3 月,彭博社就曾估算,當時四家規模最大的私營人工智能公司已造就至少 15 位億萬富翁,他們的總凈資產達 380 億美元。而自那以后,又有十多家獨角獸企業誕生,進一步壯大了 AI 領域億萬富豪的隊伍。
例如,OpenAI 前員工 Mira Murati 在去年 9 月離職后,于今年 2 月創建了 Thinking Machines Lab,僅在 7 月份,該公司就融資 20 億美元,估值達到 120 億美元。Anthropic 正在尋求融資,其估值已達到 1700 億美元,是 3 月份的三倍,一旦融資成功,公司創始人 Dario Amodei 及另外 6 位聯合創始人的身家都將超過 10 億美元。25 歲的 Anysphere 創始人 Michael Truell 也憑借公司 6 月份融資后達到 99 億美元的估值(甚至有人開出 180-200 億美元的估值),順利躋身億萬富翁行列。
AI 初創公司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孕育出億萬富豪,離不開資金的持續注入。風險投資基金、主權財富基金、家族辦公室及其他科技投資者的不斷投入,讓這些公司可以長時間保持私營狀態,不必急于上市。同時,二級市場的蓬勃發展讓股權持有者能夠套現,許多創始人還可以用股權進行質押借款。以 OpenAI 為例,其正在洽談出售股份為員工提供套現機會,公司估值約為 5000 億美元,而 3 月時這一數字還只有 3000 億美元,市場的狂熱可見一斑。
自 2023 年以來,AI 領域已出現 73 起流動性事件,包括并購、首次公開募股(IPO)、反向并購或者企業獲得多數股權等。如 Meta 不久前就向 Scale AI 投資 143 億美元,Scale AI 2018 年的聯合創始人 Lucy Guo 離職后,便在洛杉磯好萊塢山購置了一棟價值約 3000 萬美元的豪宅。
如今,美國的 AI 熱點主要集中在舊金山灣區。這里的億萬富翁數量已超過紐約,舊金山有 82 位,紐約則為 66 位。過去十年間,灣區的百萬富翁人數翻了一番,而紐約的增長率僅為 45%。據蘇富比國際 Realty 的數據,去年舊金山出售的 2000 萬美元豪宅數量創下歷史新高。Andrew McAfee 認為,美國的 AI 浪潮地理區域相當集中,盡管二十五年來不斷有人預測硅谷時代將過,但硅谷依然是 AI 領域的核心地帶。
值得一提的是,與 AI 領域億萬富豪數量激增形成對比的是,目前 AI 對整體就業市場的影響并不大。雖然有不少關于 AI 顛覆職場的宣傳,但職場調查報告結合勞動力市場分析師提供的資料和財報來看,并沒有證據能證明 AI 的廣泛應用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影響。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高管 Martha Gimbel 表示:“這對人們來說是一件相當情緒化的事,許多人堅信能從數據中找到答案,但現在還看不到相關證據?!?/p>
高盛分析師 Joseph Briggs 和摩根大通也持相似觀點,認為目前人工智能對整體勞動力市場的影響相當微小,對職位增減并無顯著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