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曝終極AI計劃!特斯拉賭上80%身家:500億機器人打工,人類坐等拿錢
造車的特斯拉,這次在??上搶先官網發布了「秘密宏圖 IV」。
這次,特斯拉的目標是未來的「烏托邦」:一個可持續富足的世界。

實現「秘密宏圖4」最核心的一部分,就是擴展FSD和擎天柱。
馬斯克甚至豪言,未來,80%特斯拉的價值都來自于人形機器人Optimus。

其實早在一年前,老馬曾提前預告了下一個四年規劃,并稱之為「絕對史詩級」。
畢竟,第三篇宏圖還是在2年前發布的。

如今,完整規劃內容上線,所有人終于可以從中獲得關鍵一瞥。

順便提一句,有網友在宣傳視頻中,還意外地發現了SUV版的賽博皮卡。

宏偉藍圖 機器人解放人類
自創立之初,特斯拉立下了終極目標:實現不受束縛的真正的可持續發展,毫不妥協。
每一版宏圖計劃(Master Plan),無論是最初的電動車布局,還是后來的能源體系與智能化探索,都是向著這一目標不斷延伸。

宏圖計劃第一章:交通電氣化(2006);
宏圖計劃第二章:整合清潔能源生成與存儲(2016年);
宏圖計劃第三章:加速可持續能源經濟(2023年)。
人類因創造工具而進化,而特斯拉通過低成本大規模制造實體產品,讓生活更加美好。
近二十年來,特斯拉研發了電動汽車、能源產品和人形機器人,為這場技術復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未停歇。

現在,他們要結合制造優勢與自動駕駛能力,推出全新的產品和服務,推動全球繁榮,讓人類共享經濟增長的成果。
他們正在大規模統一軟硬件體系,進而創造一個更安全、更清潔、更令人愉悅的世界。
這,就是可持續的富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特斯拉的第一步:打造激動人心的跑車——Roadster。利用賺來的利潤,特斯拉研發與生產了更親民、但同樣激動人心的Model S和Model X。

這一過程不斷重復。之后,特斯拉推出了Model 3與Model Y,并不斷前行。
這包含了無數或大或小的進步。但最終,每一次勝利都孕育著下一次勝利。
特斯拉一鼓作氣,構建了全面整合的可持續產品生態系統——從交通、能源生產、電池存儲到機器人技術。
特斯拉開發了自主化人形機器人擎天柱(Optimus)——不僅在改變大家對勞動本身的認知,更在改變勞動力的供給與能力。

那些單調重復或充滿危險的工作,如今可由其他方式完成。

擎天柱的使命,正是將寶貴的時間歸還給人類,讓大家去做自己熱愛之事。
如今,人工智能AI的影響力與日俱增,而這次的「可持續富足」愿景,在特斯拉看來順理成章,并非臆測。
特斯拉稱他們正在打造的,是將人工智能帶入物理世界的產品與服務。
通俗點說,就是人形機器人。
這不是胡說,畢竟馬斯克同日轉發了黃仁勛的「萬億美元」機器人產業的推文:
Optimus(擎天柱)的機會近在眼前。
人形機器人很有可能成為我們可以相對輕松地部署到世界各地的機器人,而且這類機器人是第一個真正有機會達到大規模量產和技術規模,從而推動技術進步的機器人。
我認為,這很可能成為下一個萬億美元產業。


而黃仁勛的這番言論,還是在英偉達上一季度財報發布后接受采訪說的。
從1.0到4.0 特斯拉宏圖「進化史」
每一篇宏圖的誕生,都是馬斯克「改變世界」藍圖的進階版,層層遞進。
這一次,秘密宏圖第四篇章,究竟有多么epic?
接下來,不如扒一扒特斯拉前三次「宏圖」,看看究竟有啥不一樣。
早在2006年,第一篇秘密宏圖發布,目標簡單粗暴——讓全世界用上電動車,加速可持續能源轉型。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特斯拉提出了「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造一輛跑車Roadster,證明電動車也能又快又炫,圈粉早期車主,還能攢到一筆研發經費。
第二步,再拿賺到的錢,推出一款稍微親民的電動車——Model,進而打開市場驗證技術和商業模式。
第三步,再用賺的錢搞出大眾都能買得起的電動車。
在實現上述所有規劃的同時,還要提供零排放的太陽能電池板,一次充足夠行駛約80公里。

傳送門:https://www.tesla.cn/secret-master-plan
十年后,馬斯克總結說:第一章并不復雜,而發布特斯拉規劃藍圖第一篇章的原因之一,是為了回復那些攻擊特斯拉的言論。

傳送門:https://www.tesla.cn/master-plan-part-deux
而為了加快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馬斯克發布第二篇章:

到了2023年,秘密宏圖第三篇章,直接把視角拉到全球,像是一封寫給全人類的能源解決方案書。

其中,提到了100%可再生能源,算出了全球實現綠色電網需要的太陽能、風能和存儲容量。
他們還估算了,把全球交通工具,比如車、飛機和供暖系統全電化所需的電池產能。
另外,為飛機、遠洋航運等難搞的領域,規劃用氫能和可持續燃料。
不過,要實施整個宏圖,需要斥資10萬億美金。

傳送門:https://www.tesla.cn/blog/master-plan-part-3
和前三次相比,第四篇章直接炸場,這次不光是強調能源,而是把AI作為核心引擎,深度融入現實世界。
就連馬斯克多次公開表示,機器人才是未來,甚至豪言,未來世界上可能會有300-500億人形機器人,遠超人類數量。
特斯拉目前主要汽車,也只是機器人生態的一個分支——輪式機器人。
FSD就是機器人的「大腦」,可以移植到機器人擎天柱上,解鎖更多應用場景。

特別是,自動駕駛中的AI算法、視覺感知、電池技術等,都可以復用到擎天柱上。
更科幻的是,老馬還給畫了一個大餅,植入Neuralink患者最終可以控制Optimus,并通過意念讓機器人執行任務。

如今回看,從Roadster第一步,到如今全球版圖,特斯拉每一步都在為更大的突破蓄力。
更讓人期待的是,馬斯克描繪的下一個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