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上萬億、現(xiàn)金流見底:AI盛宴背后的真相沒人敢說
最具價值的私有AI初創(chuàng),都有誰?
投資人Deedy Das總結了目前估值最高的15家AI初創(chuàng),以及最新的公開的營收和增長情況。
圖片
OpenAI、xAI和Anthropic毫無意外霸榜前三。
OpenAI以約5000億美元估值領跑,xAI、Anthropic緊追;零收入的Figure AI、SSI依然躋身超獨角獸行列。
圖片
目前,上榜企業(yè)最少100億美元估值,最多為5000億美元。
0客戶、0產品、0計劃,估值照樣上千億
沒有客戶、沒有產品、也沒有計劃,有些AI初創(chuàng)估值高得嚇人——說的是Figure AI、Safe SuperIntelligence和Thinking Machiens Lab。
根據(jù)Deedy Das的統(tǒng)計,這三家公司收入為零,但估值分別為390億美元、320億美元和120億美元。
圖片
華盛頓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2040》和《終極算法》作者Pedro Domingos,直指Ilya的Safe Superintelligence最搞笑。
圖片
這些AI初創(chuàng)的融資,著實讓人看不懂——
估值幾乎沒有體現(xiàn)任何風險,但再強的技術也存在失敗的可能。
目前,市場對未來的樂觀程度接近「完美執(zhí)行」的預期——而且別忘了,微軟擁有OpenAI的全部訪問權,包括其IP,但卻并沒有滿足OpenAI提出的所有算力采購需求。
圖片
要知道,微軟擁有「優(yōu)先購買權」,本可以選擇接下Oracle那筆訂單,但最終沒做。
微軟CEO納德拉一直以理性著稱,如果連他都不完全下注,那我們至少要保持審慎。
即便AI技術不會停滯,但相關的金融泡沫正在形成,且比互聯(lián)網泡沫更危險。
圖片
一個經常被忽略的事實是,如今很多科技公司的巨額支出,其實不是用來開辟新業(yè)務,而是用來「保住」原有的護城河。
大家都被卷入了一場已經失控的競賽。
正如Meta的扎克伯格所言,「投入幾千億美元的風險,小于被邊緣化的風險?!?/span>
圖片
這或許能夠解釋這些巨頭為何必須奮力一搏。
但資本市場的責任是:在估值倍數(shù)中準確反映風險。而現(xiàn)在,市場明顯沒做到這一點。
燒錢循環(huán)AI公司和芯片公司的合謀
當前AI行業(yè)的估值水平,已遠超2000年互聯(lián)網泡沫高峰期。
與2000年不同,當時的公司至少有「夢想」和「用戶增長」,而今天的AI公司卻普遍缺乏清晰的商業(yè)模式和盈利能力。
AI基礎設施支出(如數(shù)據(jù)中心、芯片)與實際收入嚴重不匹配,形成「燒錢循環(huán)」:
AI公司燒錢→芯片公司賺錢→AI公司繼續(xù)融資→繼續(xù)燒錢。
圖片
過去,在資助獨角獸初創(chuàng)公司的經典路徑中,一般是:初期由大型風險投資公司出資(規(guī)模在10億至100億美元之間),發(fā)展到100億至300億美元時,像軟銀這樣的巨頭接手,接著就準備IPO(首次公開募股)。
但像OpenAI和Anthropic這樣的AI實驗室,如今并不打算走上市這條路,因為一旦上市,就意味著它們的商業(yè)模式和盈利邏輯將被全面拆解,分析師會深入質詢哪些是合理的、哪些站不住腳。
即便選擇IPO,他們也無法籌集到足夠的資金。
現(xiàn)在一家AI初創(chuàng)所需融資,已經超過了過去五年整個科技五巨頭自由現(xiàn)金流的總和。
今年,OpenAI的營收預計在150億至200億美元之間。
即便明年翻倍甚至三倍增長,這個數(shù)字也遠遠無法支撐其擴張所需的投資體量。因此,OpenAI未來還得持續(xù)融資,甚至可能會舉債。
此外,即使有這些收入,OpenAI今年預計仍將虧損約90億美元,虧損將在未來繼續(xù)擴大,預計到2028年將達到470億美元。
圖片
但問題是,誰有足夠的實力,一次性投入超過1000億美元?
目前唯一有能力這么做的似乎只有Nvidia。
而Nvidia之所以愿意出這筆錢,很大程度上是因為OpenAI如今是「AI無冕之王」。
最近,在播客中Semianalysis的Dylan Patel表示,目前OpenAI和Anthropic兩家公司就買下了全球三分之一的Nvidia GPU。
圖片
問題不僅在于這是一種「循環(huán)投資」的模式,更在于當項目規(guī)模達到1000億美元以上時,唯一可能出資的就只剩下像Nvidia或蘋果這樣的公司。
更關鍵的是,即便Nvidia出了1000億,OpenAI還是需要籌集剩下的1.4萬億美元——那又該誰來出這筆錢?
另一個值得警惕的信號是,這類融資交易中開始越來越多地引入債務。
Meta最近也為一個數(shù)據(jù)中心融資290億美元,其中260億美元是債務,該數(shù)據(jù)中心本身則成為了貸款的抵押品。Oracle也完成了一筆380億美元的債務融資。
微軟:寧愿外包,不要芯片
至于超級云廠商如微軟等,也開始向新興云計算服務商(neocloud)尋求合作。
比如,微軟與Nebius達成的174億美元(未來可能擴展至194億美元)協(xié)議就是其中之一。
圖片
微軟為何與新興云服務商(neoclouds)合作?
因為它們正在目睹企業(yè)客戶對算力的強勁需求。
微軟想要維持客戶關系、讓客戶滿意,但又不想繼續(xù)在CapEx上加碼。因此,它更愿意把風險轉嫁出去。
對客戶而言,誰提供的底層設施并不重要,他們只要結果。而一旦熱潮過去,那些舊芯片的損失就由neocloud承擔,不會體現(xiàn)在微軟賬上。
對微軟來說,這是「雙贏」:既保住了客戶,又避免了芯片貶值帶來的損失。若未來需求持續(xù)增長,微軟也有足夠時間建設自己的數(shù)據(jù)中心,重新收回算力基礎。
而在當前的「AI狂熱」周期里,把「芯片貶值速度快」的風險外包出去,比自己承受更為明智。
這也是微軟與neocloud合作的關鍵原因之一:他們對資本支出的未來不確定,因此更傾向于將其轉化為運營支出(OpEx)。
更令人擔憂的是,現(xiàn)在連芯片本身都被裝入SPV中作為抵押品進行融資。
不過,根據(jù)谷歌趨勢的數(shù)據(jù),上個月中,網絡上對「AI泡沫」的谷歌搜索量急劇下降。
圖片
這表明人們對估值的擔憂正在減輕。
AI的繁榮可能會停止,但它可能不會破裂。
雖然可能存在泡沫,但當每個人都發(fā)現(xiàn)它時,可能是它最不可能破裂的時刻。
參考資料:
https://x.com/AndrewCurran_/status/1980997765397430320
https://x.com/pmddomingos/status/1978049025669841404
https://x.com/Prashant_1722/status/1977899559964582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