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微軟財報揭露巨虧120億美元 OpenAI是不是快爆了?

眾所周知,微軟是OpenAI的大股東之一,雙方存在密切合作。近期微軟財報證實,OpenAI出現歷史性嚴重虧損。
根據投行Bernstein分析師菲羅茲?瓦利吉(Firoz Valliji)的預測,最近一個季度微軟將41億美元虧損歸因于對OpenAI的投資,同比擴大490%。考慮到微軟持有OpenAI約32.5%的股份,簡單推算可知,OpenAI單季整體虧損高達120億美元。如此規模的虧損,即使在美國科技史上也極為罕見。

維基百科數據顯示,美國科技史上僅有兩家公司曾出現單季虧損超過100億美元:AOL時代華納和英特爾。2002年AOL時代華納單季虧損449億美元,2024年英特爾單季虧損166億美元。隨著互聯網泡沫破裂,AOL時代華納最終退出了科技行業。
OpenAI的虧損已成為科技界不可承受之重。
誰來買單?美國人嗎?
公開信息顯示,由于OpenAI持續融資,微軟持股比例已從32.5%降至27%,但雙方似乎都在回避這一問題。今年第二季度,微軟業務重組后,因OpenAI導致的虧損大幅增長,但微軟未具體說明。對于未來展望,微軟CFO也閃爍其詞。
可以肯定的是,這并非利好消息,否則微軟必然會大肆宣揚。正因其含糊其辭,一些投資者認為:“OpenAI的實際財務狀況比預想的更糟糕。”
近期,世界突然意識到AI泡沫的嚴重性,OpenAI重新被審視。今年早些時候,《The Information》分析OpenAI業績預測時指出,該公司2026年虧損將達140億美元。2024年OpenAI曾瀕臨破產,最終依靠60億美元紓困資金才得以存續。若企業虧損達到特定規模,將被劃入失敗投資行列,后果不堪設想。
面對OpenAI公布的數據,硅谷知名科技企業家、投資人布拉德?格斯特納(Brad Gerstner)發出靈魂拷問:“考慮到OpenAI年營收僅130億美元,未來如何籌集1.4萬億美元?”在回應質詢時,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雖長篇大論,卻絕口未提讓美國納稅人買單的計劃。
OpenAI首席財務官莎拉?弗里爾(Sarah Friar)日前公開呼吁美國政府為AI基建買單,引發輿論嘩然,迫使OpenAI首席執行官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緊急澄清稱無需納稅人出資。有人認為OpenAI對美國AI產業至關重要,已到“大而不能倒”的地步,但奧特曼駁斥了這一說法。
盡管持續巨虧,OpenAI仍在擴大投資,計劃未來8年投入1.4萬億美元。按照其預估,今年OpenAI的年營收將達200億美元,2030年將飆升至千億美元級別。
分析指出,OpenAI仍面臨巨大盈利壓力:2025年上半年每賺1美元需花費2.25美元,全年虧損至少140億美元。相較于未來十年萬億級投資規劃,其營收規模遠遠不足。
既然如此,為何不放緩支出增速,反而加速投資?奧特曼回應稱,因基礎設施建設周期長、市場需求旺盛,公司需解決疾病治療、實現通用人工智能等緊迫問題。
然而無論高管如何解釋,市場仍認為OpenAI底氣不足。弗里爾宣稱人工智能是國家的戰略資產,考慮到美中競爭態勢,出于國家利益,美國政府應提供資金支持。
問題在于,有多少美國人愿意用稅款支持一家大肆炒作、財務岌岌可危、支出遠超收入的人工智能公司?所謂“大而不能倒”不過是托詞,意圖可能是讓全體美國人共同承擔風險。
奧特曼不用承擔責任
風險投資機構Theory Ventures指出,OpenAI若要兌現算力承諾,2029年營收必須達到5770億美元,約相當于谷歌的營收規模,這意味著較2025年預期需實現29倍增長,幅度離譜,難以實現。
甲骨文、亞馬遜、微軟、CoreWeave等合作伙伴均不希望OpenAI破產。加州大學教授奧弗?埃達(Ofer Eldar)認為:“奧特曼之所以敢作出如此瘋狂的投資承諾,正是因為他清楚無需承擔實際后果,畢竟沒有經濟利益牽扯。”
一旦投資承諾無法持續,重啟談判即可,這在數據中心行業并不罕見。因數據中心合同周期長達數年,企業若無法履約,部分條款可延期執行。
OpenAI等企業在洽談數據中心業務時,通常按實際使用量付費。盡管對外公布的是“天文數字”,但實際合同金額遠低于此。例如,OpenAI曾承諾以900億美元估值購買大量AMD芯片,換取AMD約10%股份。這筆交易看似龐大,卻未涉及現金交割,最終能否落實取決于技術進步、商業進展和AMD股價。
奧特曼堅信“先擴張規模再觀察成效”的發展模式,無論神經網絡還是核能都遵循此理。由于他本人不持有OpenAI股權,因此無需承擔實際后果。
圣塔克拉拉大學利維商學院管理學教授喬-艾倫?波茲納(Jo-Ellen Pozner)指出,奧特曼實質上違背了公司治理原則。開拓者固然可以特立獨行,但形勢逆轉時必須有人擔責,而OpenAI的問責機制并不透明。
D.A.戴維森分析師吉爾?盧里亞(Gil Luria)補充道:“奧特曼可以隨意承諾萬億、十萬億甚至百萬億,一旦生變,既可重新談判,也能一走了之。”
參與這場循環賭局的大佬們已形成利益同盟。瑞穗證券分析師勞埃德?沃姆斯利(Lloyd Walmsley)戲謔道:“當你欠銀行10萬元,你受制于銀行;當你欠了100億,銀行受制于你。如今所有人都手牽手,賭的就是AI產品足夠強大。”
對OpenAI而言,算力短缺或許根本不是問題,真正的隱患在于過剩。(小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