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對運營商的價值
云計算的應用特點決定了規模是這個行業的最關鍵因素之一。這個規模不是指單個云中心的服務器規模,而是所有云中心構建起來的“云團”的規模。只有一定規模的保障,才有資格討論拓展性、安全性和經濟性,才有商用的可能。顯然,云計算服務行業是一個資金和技術雙密集的行業,同時,也是一個信用密集型的行業。所以,可以預見這個行業無論在資質管制還是市場競爭方面,其門檻都會相當高。
運營商是少數符合這些條件的參與者之一,也是中國國內最有可能成為云計算領導者角色的參與者。那么,云計算對運營商而言到底具備哪些商業價值呢?
首先,云計算架構的實施可以大幅降低運營商IT建設和維護的成本。對于運營商而言,每年對IT系統的維護成本甚至高于對于網絡的維護成本。其建設成本更是占每年運營商資本支出的相當大份額。在運營商普遍增長乏力,大打價格戰,大搞補貼,市場高度成熟的現階段,降低成本的意義就顯得更加重要。
其次,云計算帶來的計算和存儲能力的升級可以支撐更高級的數據服務,比如更加準確快速的位置服務,更加精準智能的社會關系服務,更加安全海量的存儲服務,更能有效替代手機功能從而降低終端價格,從而更吸引用戶。
對于云計算的應用前景而言,我更看好云計算作為后臺技術面向個人用戶的支撐作用。而對于企業用戶,我更看好的是云計算架構作為私有云在用戶本地的部署。對于面向企業用戶的公有云服務可能并不是一種主導方向。以上只是我的預測,其原因我會在下一篇博客中就成本、安全、競爭、文化特點以及應用場景等方面做一個基本論述。本篇就不再多說了。
第三,云計算的發展為將來的物聯網作了準備。雖然目前來講這兩個業務都很虛無縹渺,尤其是物聯網,但這兩個方向卻是確定的。物聯網“端-管-云”的實現架構中,云指的就是云計算的信息處理和分析能力。
實際上,在互聯網越來越成熟的今天,許多新型服務和技術的商業化也隨之越來越容易,越來越迅速。以云計算為例,在2008年的時候還有很多人以諷刺的口吻提及云計算,但在2009年,云計算在國內外都取得了實打實的進展,尤其是下半年以來,各類媒體對云計算的報道和討論越來越重視和嚴肅,云計算確實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商業機會。我相信物聯網在3-5年內也會逐漸清晰成熟,物聯網技術上比較成熟,難點在于合適的商業模式,預計在家電家居、交通、農業幾個領域會率先行成規模(說的遠了,還是談云計算吧)。
第四,云計算對運營商來講,在起始階段可能最直接的一個商業利好就是對帶寬的需求激增,就像IDC一樣,租用機架和機器賺得都是小錢,互聯網專線才是真正的利潤來源。
最后,云計算可能是運營商向企業信息化和IT建設領域拓展的一個絕好機會。根據我的經驗,對企業來講,IT建設和信息化的重要性要遠大于通信的重要性,尤其體現在預算支出中更是這樣。云計算使得運營商有機會深入到這個領域,使得對集團企業用戶的營銷有了更高效的橋梁,這種潛在的市場或許會在未來改變運營商的面貌。(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 產業市場研究所 賈輝)
【編輯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