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云打造EI智能體,推動“普惠AI”再進化
原創【51CTO.com原創稿件】毫無疑問,云計算已經產生了非常廣泛的影響。展望未來,云計算將成為企業IT應用負載的主要依托,多數應用都需要在云中運行才更能發揮***的商業效能。于是,來自各行各業眾多企業開始探索如何利用云來進行數字化轉型,企業云服務提供商也開始排兵布陣。因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而帶來的行業變革和商業演進正在發生。
2018年6月26日,以“AI上有信仰的云”為主題的華為云中國行2018系列活動于深圳揭開本年度的首站大幕。華為云BU總裁鄭葉來在主題演講中表示:“優勢擋不住趨勢,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每個人都要積極擁抱變化。我們今天可能不是***的,但我們一定是進步最快的。”此外,鄭葉來再提“普惠AI”的概念,并宣布推出華為云面向各行業的智能化解決方案——華為云EI智能體。他表示,華為云將致力于普惠AI,要讓AI“高而不貴”,在用得起的基礎上用得好、用得放心。
華為云BU總裁鄭葉來
堅守“三不”,做有信仰的華為云
自2017年3月正式成立云BU以來,華為在公有云領域不斷深化投入,并堅持做“有信仰的云”。為什么要有信仰?有信仰的人才不會迷失方向,而有信仰的企業才能有更強的生命力,更廣的發展空間。企業的信仰即是自我“約束”,堅守商業邊界;企業的信仰也不是自我“約束”,不是禁錮思想,而是擁抱趨勢,堅持創新,顛覆自我。
一直以來,華為有自己的堅持與底線,在技術上堅守信仰,持續投入和不斷創新,推動技術普惠;在商業上堅守信仰,恪守業務邊界,始終以客戶為中心;在生態上堅守信仰,華為將平臺和技術開放給生態伙伴,共同創造價值。
“上不做應用,下不碰數據,不做股權投資”, 這是華為云在開展業務時給自己定下的邊界。回顧過去的一年,華為云對這一承諾的堅守,讓其贏得了市場的積極回應。截至目前,華為云收入同比增長700%,上半年合作伙伴增長45%。僅2018年上半年,云市場新增上架應用872個,很多政企客戶的核心數據、價值數據安心地搬到華為云上。此外,華為云推出的云服務器C3,網絡轉發性能達到1500萬PPS,計算性能優于業界15%,成為爆款云服務。華為云軟件開發服務DevCloud,已在線上擁有9萬名開發者。
再提“普惠AI”,讓AI高而不貴
演講中,鄭葉來再提華為云“普惠AI”的概念,強調要讓AI高而不貴,讓大家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在他看來,AI不是一個獨立的產品,而是一種“基本生產力”,適用于大部分經濟活動。包括神經網絡模型、深度學習等等技術的應用,讓百行百業產生倍增的效應,未來人工智能將會改變很多行業。
“普惠AI”、“讓AI高而不貴”,是與價格有關么?非也!華為云“普惠AI”并不是從價格策略入手,而是從行業用戶在AI應用上的痛點入手,比如針對AI人才匱乏的問題,降低AI的技術門檻,提供企業應用到實惠的AI能力,即華為云EI企業智能。從而將復雜AI專家能力普及到各行各業,讓行業專家也能使用AI,讓AI高而不貴。華為人工智能技術和實踐以EI企業智能服務向外輸出,讓AI真正落地。
在此次華為云中國行深圳站中,華為云EI智能體的推出及其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以及預計于今年華為全聯接大會發布的全棧式AI解決方案,也很好的解讀了華為云如何“普惠AI”。
華為云首提“EI智能體”,認為“智能世界=智能體+物理世界”
“智能的世界只有大腦是不夠的。還要依靠云上AI平臺、智能邊緣平臺,無處不在的聯接,以及行業智慧。智能世界,是智能體加物理世界。”鄭葉來在演講中拋出了以上觀點,并宣布推出華為云EI智能體。
為什么說“智能世界=智能體+物理世界”?何為“智能體”?對此,鄭葉來用交通智能體和工業智能體做了形象的解讀:在交通智能場景,紅綠燈路口效率對整個城市交通治理來說非常重要,交通智能體的核心就是實現信號燈和路口的協同智能管理,一個路口就是一個智能體。華為與深圳交警合作多年,2017年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深圳道路交通事故大幅下降,總體達到香港和新加坡水平。并采用“一堵點一政策”的方式,實現400擁堵點精準治理,擁堵指數從1.44下降至1.38。
在工業領域場景中,工業智能體貫穿設計、供應鏈、服務、物流、制造、仿真等全部環節,融合數據,打通端到端業務全流程,從提升設備成品率,提高生產效果。以華為的PCB板生產為例,PCB板遇到最多的問題就是虛焊、多焊。以前需要靠人工篩查,五分鐘一個,費時又費力,眼花了還容易出錯。而現在通過工業智能體,用機器識別圖像來判斷,將產品成品率從99.2%提升至99.55%,制造階段產出提高30%。
總結一下,所謂華為云EI智能體,就是應用于解決各個行業問題的細分場景,面向各行業的智能解決方案,幫助企業提升生產效率,精細化運營,商業模式創新等,讓行業變得更智能。華為云EI智能體通過智慧大腦、智能邊緣平臺、無處不在的聯接、融合行業智慧,將物理世界的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的大數據綜合分析、回傳,將復雜物理世界的海量信息和行業智慧,經過智能體的計算分析反饋作用于物理世界,不僅基于歷史的統計,還是實時感知、互動和優化,從而真正實現智能世界。
華為認為,AI技術是通用無差別的,智能世界的各個行業要實現真正的智能,需要把AI技術與行業做有機結合,在數字世界中把各個場景下的智能體打造出來。
“深度學習+圖像搜索”兩項服務
基于“普惠AI”,華為云已經推出深度學習、圖片搜索等相關應用場景服務。
因訓練計算量大,訓練時間長,技術難度高,深度學習一直面臨商用難題。模型訓練時間以月計,需要耗費大量GPU。華為云深度學習服務,對于分布式調度策略進行調整,并對算法進行深度優化后,在上千塊的GPU集群中,線性加速比達到0.8,這意味著可以進行億量級規模的模型訓練,而訓練時間從30天縮短至小時級。
在圖像識別方面,華為云圖像搜索服務可輕松實現以圖搜圖、精準比對,圖像搜索服務的搜索準確率超過99%。中國圖庫網利用華為云圖像搜索服務,極大改進了版權圖片的追責過程,準確率達99%,有效構建了圖片版權保護鏈新生態,以技術信仰維護商業信仰。
鄭葉來:加速前進的路上我們從不含糊
面對市場競爭,鄭葉來表示:“我希望我們的服務變得越來愈好,在加速前進的路上我們從不含糊。未來,華為云能走多遠、能走多久,最終是靠我們的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
在會后的采訪中,他強調,華為在技術上的投入從不吝嗇,技術研發一直走在前沿,可能前期默默無聞,但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未來的某一天努力終將有所回報。以人工智能的研究為例,早在2012年6月,華為就成立了諾亞方舟實驗室,深入人工智能、算法等領域的研究,致力于把復雜應用場景簡單化。今天眾多成果的展示,離不開當初的投入。
***,他總結說:“在這個大智能時代破曉、數字化轉型加速的***的時代,也是充斥了機會主義、容易遺忘初心的最壞的時代。我們應當有所為有所不為,回歸商業的本質,我們提供越來越好的產品和服務給我們的客戶,讓我們的客戶成長,讓我們的客戶有價值,共同聚焦價值創造。”
【51CTO原創稿件,合作站點轉載請注明原文作者和出處為51CT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