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_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_国产精品久久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综合网站_91精品又粗又猛又爽_小泽玛利亚一区二区免费_91亚洲精品国偷拍自产在线观看 _久久精品视频在线播放_美女精品久久久_欧美日韩国产成人在线

大師級AI產品打造哲學公開!谷歌搜索VP自曝谷歌AI搜索幕后原理,AI人機交互正在變得極度人性化!搜索死不了,AI只是擴張力量!

原創 精選
人工智能
不僅在大模型方面,谷歌已經成為名副其實可以和OpenAI并駕齊驅的頂尖實驗室。而且事實上看,在搜索等產品方面,谷歌并沒有向外界所預期的那樣,市場份額并沒有被ChatGPT搶走,反而獲得了增長。

編輯 | 云昭

出品 | 51CTO技術棧(微信號:blog51cto)

谷歌的強大,似乎已經刻在它本身的血脈之中。ChatGPT一夜之間顛覆了世界,首當其沖的就是谷歌搜索。

在搜索的邏輯日益向著大模型靠攏的態勢之下,而谷歌也是最先警醒、奮起直追、直至重回大模型Top的不二巨頭。

如此一個巨頭,實力強悍、卻似乎偏偏沒有“大象”的笨拙。

不僅在大模型方面,谷歌已經成為名副其實可以和OpenAI并駕齊驅的頂尖實驗室。而且事實上看,在搜索等產品方面,谷歌并沒有向外界所預期的那樣,市場份額并沒有被ChatGPT搶走,反而獲得了增長。

據今年3月份的一項數據統計,2024 年,谷歌的搜索量超過 5 萬億次(是ChatGPT的 373倍),即每天約 140 億次,占據 93.57% 的市場份額。而ChatGPT每天收到約 3750 萬條類似搜索的提示,市場份額僅為 0.25%。這一比例甚至低于微軟必應 (4.10%)、雅虎 (1.35%) 和 DuckDuckGo (0.73%)。

答案就是,谷歌本身也在AI時代快速演進著。

幾天前,谷歌搜索產品VP Robbi Stein做客知名播客欄目Lenny’s Podcast,流出了不少勁爆的內容。

比如,Stein 透露,谷歌搜索經歷了一年的快速轉型期,其中最為關鍵的是:AI模式下的谷歌搜索體驗變革。

再比如,他還指出,AI并非替代搜索,而是一種“擴張的力量”。一個很明顯地例子,Google Lens,如今視覺搜索量同比增長 70%,規模已經是數百億級。

Stein甚至不小小曝除了谷歌自家AI搜索的幕后原理:

當我們的 AI 生成回答時,它其實會執行一個叫 query fan-out(查詢擴散) 的過程。簡單說,模型會把谷歌搜索當作一個工具來“自我研究”。

如果你的網頁在這些查詢中表現得“極度有用”,那它就有更高幾率被模型選中。

此外,Stein 在加入谷歌前還打造、運營過許多知名的產品,比如大家都很喜歡的 Instagram,在他負責之下,成功將其推向了5億日活用戶。

那么現如今,AI時代的產品打造之道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Stein指出,AI產品成功的不二法門就是持續改進,“成年人會‘習慣一切不便’,但孩子會問‘為什么’?!?/span>

他舉了Instagram的、“Close Friend”功能的例子。一開始上線功能后才發現徹底失敗了。最初的設計混亂和命名不當,但經過幾次迭代,通過數據分析,簡化操作流程,調整命名策略以及優化用戶界面,它又奇跡般地徹底爆發,成功將其轉變為廣受歡迎的功能,該過程耗時兩到三年。

可以說是完美的闡釋了喬布斯那句:“創新絕對不是一個絕妙的點子那么簡單!”

“理解用戶需求、解析問題、設計清晰、保持謙遜。”

這里有很多其他打造產品的心得分享,如何識別產品的增長點、增長策略如何制定、如何平衡產品創新和優化等等,絕對堪稱大師級產品課程,免費講給各位了。

也有不少有意思的幕后故事。比如谷歌AImode的推出,竟然是因為發現很多用戶輸入“XXX ai”是為了喚醒AI,非常有趣。

谷歌正在忙著在產品層面上做哪些嘗試?AI產品打造都需要做哪些準備?

話不多說,這就為大家奉上干貨。如果你也在大模型時代考慮開發AI產品,“墻裂”推薦大家來研究一下這期播客內容。建議收藏細讀。

站在谷歌最大變革前沿的產品打造者

備注:本期嘉賓是 Robby Stein,谷歌搜索的產品副總裁,負責整個 Google Search 體驗,包括新的 AI Overviews、AI Mode、多模態體驗(比如 Google Lens)、排序算法等等。他正站在谷歌歷史上最大變革的前沿。

在加入谷歌前,他是 Instagram 的產品負責人,主導推出了 Stories、Reels、Close Friends 等功能,把 Instagram 推向了5億日活用戶。他還和 Mike Krieger、Kevin Systrom 一起創辦了 Artifact。很少有人能在兩個全球級消費產品上都有如此影響力。

Robby 將分享他在打造成功消費級產品上的經驗,也會談談谷歌在 AI 領域的方向。

Lenny:……非常感謝 Robby 來到節目。真是個錄播客的好時機。上周,Google Gemini 成為了 App Store 第一名——我現在打開手機它還在榜首,甚至超過了 ChatGPT。沒人想到會這樣。大家一直在問:“谷歌到底在干嘛?為什么做不出真正面向消費者的 AI 產品?”現在終于有了答案。

Stein:確實,背后有很多人共同努力。

Lenny:感覺谷歌內部確實發生了一些變化,尤其是在 AI 消費級產品這塊。Gemini 的崛起是不是這種轉變的結果?

Stein:是的,我現在在谷歌是“二進宮”了——之前也待過中間去了別的地方,現在又回來。我能感覺到整個團隊有一種強烈的專注與執行力。領導層當然起了作用,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和 DeepMind、以及其他研究團隊之間的協作越來越緊密。優秀的研究者和產品團隊結合在一起,就能以驚人的速度推進。

很多人喜歡把轉折歸因于“一次變革”或“一位領導”,但我覺得更像是長期復利——日積月累地改進模型、優化體驗、打磨產品。突然有一天,一切就達到了臨界點。

搜索已死?谷歌搜索變得更強了

Lenny:過去兩年,ChatGPT、Perplexity 等產品出現后,大家都喊“搜索已死”,但從數據看似乎并非如此?

Stein:對。用戶依然在用搜索,只是問題變得更復雜。搜索的需求面太廣了,從繳稅網頁、價格比較、作業問題到旅行路線。AI 并沒有替代這些需求,反而讓人們能問出更多的問題。AI 是“擴張”的力量。

比如 Google Lens,如今視覺搜索量同比增長 70%,規模已經是數百億級。用戶拍一張鞋子問“在哪里買”,或拍作業問“這題不會”,甚至拍書架問“我接下來該讀什么書”,AI 都能回答。這是搜索的新增長點。

下一代搜索:谷歌AI Mode有什么不同

Lenny:你們最近推出的 “AI 模式”(AI Mode)我覺得還沒被足夠討論。它和傳統搜索是什么關系?

Stein:AI 模式其實整合了三大組件:

1?? AI Overviews —— 頁面頂部的快速答案,很多人已經在用。

2?? 多模態搜索(Google Lens) —— 讓你“拍照即問”。

3?? AI 模式本身 —— 把這些能力整合成一個完整的對話式搜索體驗。

AI 模式基于最前沿的模型,可以理解谷歌內部龐大的知識體系。比如:

  • 谷歌購物圖譜里有 500 億個商品數據,每小時更新 20 億次價格;
  • 地圖里有 2.5 億個地點;
  • 還整合了金融、網頁上下文等信息。

換句話說,現在你可以“和谷歌對話”,而不是“輸入關鍵詞”。

Lenny:所以它未來會和主搜索完全融合?

Stein:會的?,F在它們在逐步靠近。AI 模式是下一代搜索體驗的核心,最終用戶不需要分辨“我是在 AI 模式還是普通搜索”。輸入自然語言、問復雜問題,系統就會自動調用相應的 AI 能力。

比如輸入五句話的問題,Google 會在頂部生成 AI 概覽,你也能繼續深入對話。視覺搜索同理。整個體驗會變得流暢、一致。

搜索重回自然交流的本質

Lenny:我最近和 Brian Balfour 聊到一個觀點——創業的核心是“在巨頭創新前先拿到分發”?,F在感覺谷歌終于開始真正“創新”了。

Stein:我們發現,用戶本來就在嘗試從谷歌獲取這些 AI 能力。比如他們上傳照片問復雜問題,或者輸入長句、自然語言描述。以前的搜索是關鍵詞,現在人們直接用完整語句提問。這是巨大的轉變。

用戶可以直接問:“幫我找個適合約會的餐廳,我已經去過這四家,想要戶外座位,而且我朋友對某種食物過敏?!薄@種問題現在谷歌都能處理。這正是我們最興奮的方向:讓搜索重新回到“自然交流”的本質。

Lenny:這很有意思。我們好像又“兜了一圈”回去了。早年有個叫 Ask Jeeves 的搜索引擎,它的理念是“像問一個人一樣去提問,它會給出一個很好的答案”。后來大家都轉向了谷歌的模式——“直接輸入關鍵詞,學會谷歌喜歡的方式”?,F在我們又回到了“直接問問題,它會給出一個好答案”的時代。

Stein:是啊,他們當時的想法其實挺超前的。雖然那時候技術還不成熟,但他們抓到了方向——只是世界還沒準備好。

獨特之處:谷歌AI搜索的幕后原理

Lenny:哈哈,是的。那你怎么看最近大家討論的 “AEO(AI Engine Optimization)”——算是 SEO 的進化版吧?我猜你的答案可能是“別糾結,專注做出優秀的內容”。但總有人想知道:在 AI 搜索結果里“被選中”的邏輯是什么?內容創作者該怎么應對?

Stein:當然可以聊一點“幕后原理”,因為理解機制確實能幫助大家判斷該怎么做。當我們的 AI 生成回答時,它其實會執行一個叫 query fan-out(查詢擴散) 的過程。簡單說,模型會把谷歌搜索當作一個工具來“自我研究”。

舉個例子:你可能在問某款鞋。AI 不會只用你的原始問題去搜,它會自動生成幾十個相關的搜索查詢,在后臺并行搜索、調用各種實時數據接口。所以雖然是 AI 在回答,但它本質上確實“在搜索”。只是執行的人不是你,而是模型。

每一次搜索結果都會對應一些網頁內容。

如果你的網頁在這些查詢中表現得“極度有用”,那它就有更高幾率被模型選中。你可以參考谷歌那份著名的 人類評估指南(Human Rater Guidelines)——那是我們幾十年來研究“什么是優質信息”的結晶。

核心問題包括:

  • 你是否滿足了用戶的真實意圖?
  • 你是否提供來源和引用?
  • 內容是否原創?還是重復了網上已有的幾百遍?

這些“好內容”的信號仍然非常關鍵。因為最終 AI 也是在“研究、篩選信息”,判斷“這是不是一個好答案”。如果內容能回答得深入、有依據、原創度高——它就更容易出現在 AI 回答中。

我給創作者唯一的建議是:想想現在的人在用 AI 搜索什么。他們的問題比以往更復雜——尤其是“建議類”“如何做類”“多維度需求”的問題越來越多。

所以要思考:AI 用戶的真實意圖是什么?我的內容是否正好能解決這種問題?這是最實用、最接地氣的思路。

Lenny:你剛提到 AI 在后臺執行上千次搜索,這點挺有意思。是不是說,這其實是和其他流行聊天機器人完全不同的底層機制?因為其他模型并不會實時去搜這么多網頁。

Stein:沒錯,這正是谷歌 AI 的獨特之處。當然,它也有“參數記憶”(parametric memory)和推理能力,這是模型的基本功能。但我們特別為“信息任務”設計了它——也就是讓它成為最擅長找準、驗證信息的模型。

所以它不僅會生成回答,還會去查證信息、核對來源。谷歌 AI 能直接訪問谷歌搜索信號體系,包括垃圾內容識別、權威性評估等機制。

舉個例子——它會判斷“哪些內容可能是 spam,不適合引用”,也會識別“這是最具權威、最有幫助的信息”,然后在回答中標注來源并附上鏈接。我們設計時就是以這種“信息可信度”為核心。

AI產品正在“極度人性化”

Lenny:你現在已經打造過很多 AI 產品了,不只是 Google Search,還有 Artifact、Instagram 的算法系統。在這個過程中,有沒有什么讓你自己意外、但覺得大多數人還沒真正理解的經驗?

Stein:最近幾周我最大的體會是:AI 的人機界面,正在變得“極度人性化”。以前你要花很大功夫去“教”AI 做你想要的事——寫提示詞、反復調整,就像訓練一只機器人。

但現在,模型越來越能理解上下文,你幾乎可以像和人說話一樣給它指令。幾個月前,要讓模型調用一個 API,你得額外訓練、上傳文檔、進行微調。而現在,你只需要用自然語言描述:

“我是一家創業公司,這里是我的內部數據、API 地址、schema 結構。當遇到這種類型的問題時,請務必調用這個接口來確認信息。”

模型就能自動理解、推理、調用工具或執行代碼。它會自己分配“思考預算”,決定何時調用代碼執行、何時推理。這是一種非常新的能力——它讓“構建復雜 AI 應用”的門檻大大降低。

換句話說:未來你不需要做繁瑣的微調(fine-tuning)就能構建出非常強大的系統。這意味著 AI 的“創造力”將被極大解放。

Lenny:你讓我想起之前的嘉賓 Sheena Goenka。她在 Google Meet 做產品經理,負責“讓產品更有愉悅感”。她說,Meet 后來能擊敗 Zoom,是因為團隊不只是想“做最好的視頻會議工具”,而是想“讓視頻會議盡可能像一次真實的人類會面”。這和你剛才說的 AI 感覺很像——目標不是技術更強,而是讓交互更像和人對話。

Stein:是的,這其實是一個共同的趨勢:我們在追求“更自然的人機交互”。

體現持續改進,如何理解?對現狀保持不滿足

Lenny:你職業生涯里打造過那么多成功的產品(Instagram Stories、Reels、Artifact、Google AI Mode……)。你提前告訴我,今天你最想分享給產品經理們的一句話是——“體現持續改進(Embody Relentless Improvement)”。這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你覺得它這么重要?

Stein:我認為你需要具備兩種氣質:

1?? 極度的執著(Relentlessness)——持續投入、永不松懈;

2?? 不斷讓一切變得更好(Make Things Better)。

這背后有個故事。我在 Instagram 時參加一次全員會,主持人讓大家說一個“形容自己的詞”。我當時在后臺趕緊給我妻子發消息問:“用一個詞形容我?”她回了我一個詞——“不滿足(dissatisfied)”。

我當時有點無語——不是“體貼”“善良”,而是“不滿足”?但她又補了一句:“這不是壞事。你之所以不滿足,是因為你希望世界更好?!?/span>

后來我越想越覺得,她說中了關鍵:真正的創造力,往往源于對現狀的不滿足。最好的產品團隊,總是對自己最苛刻、最不滿足。他們永遠在問:“為什么還不夠好?”

有一次 Tony Fadell(iPod 之父)在 TED 上講了個故事:

他說成年人會“習慣一切不便”,但孩子會問“為什么”。

比如水果上的小標簽——每次撕都會破壞果肉、粘手、扔不進垃圾桶。

而最好的產品人,就是那些看到這種事會說:“為什么不能更好?” 的人。

Lenny:你自己在產品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

Stein:有的,比如 AI 模式(AI Mode)。我們發現用戶開始在搜索里輸入“xxx ai”,就是想“觸發 AI 模式”。這說明我們沒滿足他們的需求。于是我們決定干脆重新構建整個體驗,讓 AI 模式隨時可用。那一刻其實就是“不滿足”的體現:看到問題,受不了,必須改。

更好,還是更賺錢?如何平衡

Lenny:最后一個問題。產品經理往往有兩種取向:一類專注“讓產品變得更好”;另一類專注“指標驅動(KPI、目標)”。你怎么看兩者的關系?

Stein:我不認為它們對立?!白尞a品變好”其實是愿景或問題的起點——而“指標”是驗證方向是否正確的工具。

一個好產品往往從“問題”出發:“這個體驗太糟糕了,有沒有更好的方式?”然后你才去構建解決方案。

指標的意義是:幫助你判斷改進是否有效。比如留存率(D7、D30、D90),是看產品是否被持續使用的信號。如果曲線平滑、沒有人流失,說明產品開始真正“被需要”。最終,你要靠這種持續的反饋循環,不斷讓產品更好。

Stein:這其實是另一個“關卡”——你得問自己:這個東西到底能做多大?是個小項目?中型項目?還是可能變成大事?我認為,大多數公司都想做成“大事”,但沒人能一開始就大。每個產品都得經歷那段旅程。沒有哪個產品一出生就巨大。哪怕那些看似“一夜爆紅”的產品,其實在早期也是從小團隊開始的,也許就一兩百人。

Stein:所以,我認為必須有“數據意識”——你得靠指標去判斷自己是否走在正確的方向上。然后當產品真的變大后,你依然需要指標作為你的“導航儀”。舉個例子:如果核心指標某一周下降了 5%,你就得立刻問——問題出在哪?你要迅速做“根因分析”:是某個地區?某個設備?某個用戶群?某個場景?找到問題所在之后,你才能對癥下藥,修復那個環節。修復之后,增長又會回來。所以,這是一種持續循環:你必須清楚自己操作的系統是什么、手里有哪些“儀表”。就像飛行員一樣——這些儀表能告訴你飛機的狀態,但不會告訴你下一步該怎么飛。那一步,得靠你自己思考:如何讓它變得更好?

如何看待產品抄襲、模仿?

Lenny:剛才這段就像是一堂“產品優先級大師課”了。說到爆款產品——你曾主導 Instagram 的 Stories,那是當年一個非常有爭議的發布,因為它幾乎照搬了 Snapchat 的模式?;仡^看,那次決策你們是怎么討論、怎么決定的?

Stein:那次發布其實有幾個重要的教訓。后來我們又推出了 Reels、更新了私信、優化了信息流排序……在我在 Instagram 的那幾年(2016 到 2021 年),是產品密集創新的黃金階段。這些項目的共同點是:你必須真正理解用戶為什么使用你的產品。有時候,這種理解會讓你意識到——某種新的內容形式其實在動搖你的根基。外部世界出現了“更好的方式”,你得正視它、學習它。并不是所有偉大的創新都得出自你自己。很多偉大的創意,最終都會演變成行業通用的“格式”。關鍵是你能不能把它變成自己的東西。要讓你的產品始終為用戶提供最好的體驗,就得不斷從外部學習。

Stein:以 Stories 為例,我們當時問自己:Instagram 的核心是什么?是“分享生活、連接他人”。如果有一種方式能讓人們更輕松地分享、降低發帖壓力(沒有點贊、內容短暫存在、全屏沉浸),那它就是一種極佳的表達形式——Snapchat 的發明確實很聰明。我們沒有把它看作“敵人”或“威脅”,而是思考——怎么把這種形式融入 Instagram。一開始我們嘗試過“讓主 Feed 支持短暫內容”,但那失敗了。你不能強行讓一個根深蒂固的產品承擔完全不同的功能,那樣只會毀掉它。所以我們決定做一個新的模塊,但又讓它自然融入主產品。

Stein:我們加入了很多 Instagram 式的創意:比如霓虹畫筆、濾鏡、上傳高質量相片等——這些在 Snapchat 當時是做不到的(他們甚至不允許上傳照片)。我們在每個決策上都堅持:用戶的自由度要更高,體驗要更順滑。還有一個小例子:Snapchat 的故事播放無法暫停,我們覺得這很反人性。所以加上了“按住暫停”功能——這是個小改動,但影響巨大。這些細節讓 Stories 真正“屬于 Instagram”。發布后,效果驚人。有人甚至說,“感覺以前的 Instagram 頂部少了點什么,現在終于完整了。”這說明——有時候,一個看似“模仿”的功能,反而能完成產品的自然進化。

Lenny:那時候很多創業者罵你們“抄襲”。你們內部怎么看?

Stein:我們當時的關注點其實很單純——為用戶創造他們想要的體驗。如果這種表達方式能更方便地分享生活,那為什么不提供?拒絕它,其實是在剝奪用戶使用更好產品的機會。

Stein:“故事”這種格式后來成了整個社交網絡的通用語言,就像當年的 Feed。Facebook 發明了 Feed,但現在幾乎所有產品都有自己的 Feed。好形式會變成“基礎結構”,關鍵是怎么用、怎么讓它適配你的產品語境。

如何尋找新的增長點、AI創新的共性

Lenny:說到“改造成熟產品”,你在 Instagram 和 Google 都經歷過。兩者都已是巨大的系統——但你都能帶來新的增長。很多人都想知道:進入一個成熟產品后,怎么找到新的增長點?

Stein:首先,要有謙卑之心。能為數億人使用的產品工作,本身就意味著——你必須一直敬畏用戶。永遠不要以為自己懂。產品就像高爾夫球,一旦你覺得自己打得好,下一個球就會飛進樹林。

所以我總是先去理解:用戶為什么用這個產品?產品的哪些部分在增長?哪些在成熟?哪些在下滑?以 Instagram 為例,從公開動態到“輕量化分享”的轉變非常明顯。用戶越來越偏向 Stories、私信等私密場景。而每一次用戶習慣的變化,都是新的增長契機。我常用“Jobs to be Done”(待完成的任務)框架思考——用戶真正要完成的“工作”是什么?他們在用你的產品解決什么問題?理解了這個因果關系,才能構想出“下一階段”的產品形態。

比如在 Instagram,不是去“讓方形照片更方”,而是思考:用戶其實想以新的方式表達生活。在 Google,也一樣——用戶真正的問題是:“我該怎樣更自然地問一個復雜的問題?”這種思考方式,才會引導你做出像 Stories、Reels 或 Google AI 這樣的全新形態。

Stein:這些創新有一個共性:它們不是替代,而是補充。Stories 沒有取代 Instagram,它讓 Instagram 變得更完整。Google 的 AI 模式也是如此——不是“重做搜索”,而是“拓展搜索”。關鍵是如何“讓新功能在原體系中有機存在”。它要有自己的特征,但也要與主產品協調。比如 Stories 的視覺語言、交互節奏、使用路徑,都保持一致但又有差異。Google 的 AI 模式也遵循這個原則——它是全屏體驗、可展開、可對話,用戶自然能理解這是“另一種模式”,而不是“另一款產品”。

Stein:很多公司失敗的原因就在于——他們直接“移植”別人的成功模式,但忽略了自己用戶群的差異。每個系統都有自己的文化、預期和語義場,你得尊重它。學習別人,不等于復制別人。

優化還是賭全新方向,怎么取舍

Lenny:說得很到位。這讓我想到產品資源的取舍問題:你怎么平衡“優化現有產品”和“賭全新方向”?

Stein:我認為要靠系統性、數據驅動的判斷。每個功能都有它的增長曲線。早期快速增長,隨后進入成熟期,再到邊際回報遞減。當你發現:“就算多投 50 個人,這功能也不會再帶來明顯增長”,那就是該尋找下一個增長引擎的時候了。這種判斷往往伴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用戶期望變了、市場飽和了。這時候就得回到“第一性原理”,去思考新的方向。

Stein:當你找到新的增長點,就重新進入“發現—優化—放大”的循環。每個迭代帶來 4%、10%、20% 的提升——這說明你還在正確軌道上。所以,指標就是你的導航系統。它不會告訴你“該往哪飛”,但會告訴你“飛得穩不穩”。如果沒有這種度量,你可能會以為自己做得很好,但實際上沒人使用、沒人關心。

Lenny:所以你基本上是在跟蹤每個產品的“S曲線”,判斷它是不是已經到達平臺期,從而決定資源投向。

Stein:沒錯。

AI Mode的誕生過程

Lenny:或許我們可以聊聊 AI Mode 的發展歷程——它是如何誕生、經歷了哪些階段,又是怎樣成為 Google 搜索體驗中如此重要的一部分的。這件事是什么時候開始的?你們怎么決定值得下注?又是如何一步步推進、擴大規模的?

Stein:我想最早的起點,其實是 AI Overviews ——那是我們第一次把生成式 AI 引入搜索。我們注意到,越來越多的人在搜索框里直接輸入自然語言問題。于是我們想:能否提供更有幫助的上下文、鏈接,帶他們深入探索?這就催生了我們第一版能做到這一點的模型。

Stein:接著,我們觀察到用戶希望更直接地與 AI 交互、能追問問題。這就需要一種新的交互形態,而不是把所有功能都塞進傳統的搜索結果頁。于是我們組建了一個非常小的團隊——幾位技術負責人、兩三個設計師——嘗試一個假設:如果我們提供一個“全新頁面”,像打開一個空白文檔那樣,用戶可以直接提問、追問、與背后的 AI 對話,會怎樣?

Stein:我們為此增強了模型的能力,讓它能主動搜索、有推理能力、能進行多輪對話并保持上下文。最初團隊大概只有 5 到 10 人。

Lenny:這個團隊大概是什么時候成立的?

Stein:大概是一年前。

Lenny:就是去年這個時候?

Stein:對,大約一年前開始,我們做出了一個早期版本,雖然整體表現一般,但偶爾會閃現驚艷的“高光時刻”。就像打高爾夫一樣,你擊中完美一球的那一刻,會覺得一切都對上了。

Stein:我還記得有次我和女兒一起規劃出游,它幫我找到了公園信息、官網鏈接、地圖、步行路線等,非常有用。那次體驗讓我意識到:我們應該繼續推進。當然,這背后也有大量組織支持和領導層推動。但最初,它確實像一個創業項目:先做出能“感覺到”的原型,然后找到那個“行得通的版本”,再投入構建。最終,我們推出了第一個 Labs 實驗版。

AI Mode的魔力時刻

Lenny:所以第一個重要里程碑,是你們意識到——它真的“有魔力”?

Stein:對,那種“魔法”感讓我們確認方向沒錯。在發布到 Labs 之前,我們還邀請了大約 500 位外部“受信測試者”試用——其中不少是朋友和家人。我們希望他們能直說“哪里爛”,因為初期肯定有問題。他們會不斷發截圖、反饋 bug、吐槽邏輯錯誤。經過幾輪打磨,體驗終于穩定下來,測試者反饋也越來越積極,我們才決定放開給更多用戶試用。當我們在美國全面開放時,就能從更大規模的真實查詢數據中持續優化它。之后,我們開始拓展到更多國家和語言。

Lenny:Google 能在一年內,從構想到大規模上線、徹底改變搜索體驗,這實在令人意外。是什么讓這一切發生得這么快?是領導層拍板推動,還是組織內部發生了什么變化?

Stein:我覺得,當你意識到這是一個必須在關鍵時刻為用戶交付的技術轉折點時,組織的動力就會徹底改變。用戶在尋找信息時,很多問題我們原本無法很好解答,而這項技術能讓我們做到——這就形成了強烈的緊迫感。當然,外部環境也在推著走,整個市場節奏極快、競爭激烈。對我們來說,這是一次激動人心的機會窗口。我相信,未來一年的產品形態,會定義未來很多年的使用習慣。至少對我個人而言,我感到一種責任——要把最好的、由 AI 驅動的 Google 呈現給用戶,讓他們能輕松獲取世界的信息。

AI Mode 跟ChatGPT的最大差異

Lenny:確實,用戶習慣正在快速重塑。像 ChatGPT 的崛起,速度讓人震驚。我猜 Google 也會擔心用戶從“搜 Google”轉向“聊 ChatGPT”?,F在在 AI 產品榜單中,Google 的 App 仍有五個上榜,說明局勢仍在可控范圍。那你怎么看 AI Mode 與 ChatGPT、Claude、Perplexity 等產品的定位?是直接競爭嗎?

Stein:AI Mode 是一個讓人們可以自然地向 Google 提問任何問題的方式,它是為“信息獲取”而設計的基礎設施。它的目標,是在你規劃旅行、研究課題、購物時,提供真正有幫助的回答和可靠的來源鏈接。我們不會重點投入“創意型任務”,比如生成內容或幫你制作表格圖表。那不是我們的方向。我們的重點是:讓人們在 Google 上提問,就能獲得完整、準確、有上下文的知識,并能回溯到權威信息源。這就是 AI Mode 和其他“聊天機器人式產品”的最大差異。

Robby的核心產品哲學

Lenny:明白了,AI Mode 不是“你的心理咨詢師”。那再往上看——你參與過這么多成功產品,如果要總結兩三條核心產品哲學,你會怎么說?

Stein:我通常想到三點(要我寫本書,大概就三章):

第一章:深入理解人。就像《與運氣競爭》(Competing Against Luck)里說的那樣,用戶不是“使用”產品,而是“雇傭”它來幫自己完成某件事。比如那句經典的比喻:“人們不想買鉆頭,他們想要墻上的孔?!蹦愕酶闱宄麄冋嬲胪瓿傻氖鞘裁?,才能做出好產品。

第二章:用分析的嚴謹性理解問題。指標下滑時,不只是看表象,要去挖根因。Instagram 的“親密好友”功能最初失敗,就是因為在很多市場被誤譯成“最好的朋友”,結果大家只加了一個人,自然沒人互動?!@就是沒看清問題本質。

第三章:追求清晰,而非聰明。很多人想靠“新奇設計”來區分產品,但真正有效的,是遵循人類已經理解的設計語言。就像 Don Norman 在《設計心理學》里講的門:如果設計太對稱、太漂亮,用戶反而分不清是推還是拉。我們也常犯這種錯——想重新設計圖標,而不是用全世界都認得的“相機”圖標。結果花里胡哨,卻沒人看懂。清晰永遠勝過炫技。

Stein:哦,還有第四點——保持謙遜。永遠懷疑自己、傾聽用戶、保持被推翻的可能性。這其實是所有好產品團隊的底層共識。

Lenny:我很喜歡你剛才那三點。尤其是第三點——“保持清晰”,我覺得 AI Mode 這個名字本身就是個完美例子。它沒有故弄玄虛,就是直白告訴你:這就是 AI 模式。

Stein:我們內部也討論過這件事。你看瀏覽器標簽頁的時候,“AI Mode” 一眼就能看懂。如果我們起個模糊的名字,用戶反而要花時間猜“這到底是什么”,那就是和自己過不去。

Lenny:總結一下,其實這三點已經可以寫成一本“產品成功指南”了:第一,深入理解用戶的問題——他們“雇傭”你的產品是為了解決什么?第二,用數據去驗證你是否真的解決了那個問題。第三,保持極度的清晰——清晰勝于聰明

Stein:對,而且要清晰并且謙遜。

Instagram的“親密好友”從天崩到天秀的逆襲

Lenny:對,清晰又謙遜。那能不能舉個更具體的例子?比如某個產品最初的問題是什么,后來你們怎么一步步理解、修正,并最終找到那個簡單而有效的解決方案?

Stein:其實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Instagram 的「親密好友」(Close Friends)。這個功能最初花了兩三年才做成功。剛上線的時候徹底失敗了。功能的概念很簡單:用戶可以創建一個僅限特定好友可見的列表,然后發「僅親密好友可見的限時動態」(綠色圈圈的故事)。這個機制現在很受歡迎,但剛開始時一團糟。我們最早的設計是一個“系統級”的功能:用戶既能發動態(Stories),也能發普通帖(Feed),甚至還有“親密好友檔案頁”。比如我去看 Lenny 的主頁,如果我們是 Close Friends,我就能看到他額外發的一些內容。我們當時覺得這太棒了,于是上線了。結果——徹底失敗。

Stein:為什么?因為它既混亂又不合時宜。動態本該是輕松隨意的,而在主 Feed 里突然出現模糊、脆弱、情緒性的照片,就顯得特別違和。視覺上也讓人困惑:動態里的綠色圈圈和 Feed 上的小綠點含義不同,結果用戶根本看不懂。

Stein:還有個關鍵問題是命名。最初這個功能叫 “Favorites(最愛)”,于是大家只加了兩三個人進去——根本沒有形成真正的“親密圈”。后來我們深入分析發現,用戶真正想做的,其實是在小范圍里表達脆弱和情緒,建立聯系。他們想發一句“有點孤單”或“最近不好過”,然后希望朋友能私信回應。

Stein:換句話說,這個功能的“工作任務(Job)”不是展示,而是建立連接。如果沒人回私信(DM),這個功能就“失敗”了。它解決的是一種“情感任務(emotional job)”,而不只是實用功能。于是我們開始反復簡化:去掉多余入口、統一命名、重新設計列表。我們發現:當用戶的親密好友列表達到 20~30人 時,互動率顯著提升。因為在這種規模下,至少有一兩個人會回 DM,讓用戶感到“被連接”。

Stein:于是我們把整個系統圍繞這一點重建:——限定只在 Stories 里使用;——把名字改成 “Close Friends”,強調這是“親密圈”,不是“最愛”;——加入算法推薦列表,幫用戶輕松添加 20~30 個朋友;——把“綠色圈圈”移到動態封面外層,讓人一眼就能明白“哦,這是給我看的私密故事”。

Stein:這一輪改版之后,功能徹底爆發。它從一個徹底的失敗,變成了 Stories 里最受歡迎的功能之一。

Lenny:太棒了,這個例子太生動了。你剛才提到,這整個過程花了兩三年?

Stein:對,這是我在 Instagram 做過最久的項目之一。但我們堅持下來的原因,是因為在早期調研中發現——用戶普遍有“受眾焦慮”。他們不發 Story 的原因往往是:“前任也在看”、“老師在看”、“某個會評頭論足的朋友也在看”。這讓我們意識到,核心問題不是功能復雜,而是用戶沒有安全的分享空間

Lenny:這是不是和當年流行的 “小號 Instagram(Finsta)” 有關?

Stein:是的,完全相關。那時候很多人會開 “Finsta”(Fake Instagram,小號)或 “Binsta”,甚至一層層分賬號,直到只留最親密的人。大家其實是在“黑用” Instagram,創造一個更小、更私密的圈層。我們看到了這種趨勢,于是決定:不如把這種需求產品化。

Lenny:你們是怎么測試這些功能的?比如是隨機國家灰度上線?

Stein:對,我們一般會在幾個國家試點。印象中「Close Friends」最早在 澳大利亞 測試,因為那里的反饋機制更容易觀察。

Lenny:所以不是每次都選澳大利亞?

Stein:不完全是,但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確實常被選——方便團隊快速獲取用戶反饋。

為什么不推崇小團隊輕資源的做法

Lenny:好,我想換個方向聊。現在很多人推崇“小團隊、輕資源”的做法,但你似乎持相反觀點——認為要打造真正具有突破性的產品,其實需要大量資源投入。能講講你的經驗嗎?

Stein:當然。確實,有些經典案例是小團隊造出大影響力的產品,但這并不適用于所有情況?,F在有點形成了一種“精益文化崇拜”——小團隊、快速試錯、隨時推倒重來。這種方式在早期驗證方向時有價值,但對于需要技術突破、面向大規模用戶的產品,往往是不夠的。

Stein:你看像基礎模型的研發,動輒數百人、數年時間,但這種投入帶來了巨大的技術飛躍。我在大公司內部經常看到相反的情況:團隊太“精簡”,項目始終達不到臨界質量,最后半途而廢。

Stein:當然,也不能一開始就堆人。關鍵在于找到平衡點。比如 Instagram 的 Close Friends 項目,因為團隊太小,迭代速度極慢。要是創業公司早就撐不下去了。

Stein:所以我認為,真正要問的問題是:“為了做出一個偉大的版本,我需要怎樣的團隊配置?”不要盲目迷信“小即是美”。

再熟的朋友也不大會撐場面

Lenny:這確實和現在社交媒體流行的“精益神話”不太一樣。那你怎么判斷什么時候該“擴隊”?

Stein:我一般看兩個關鍵時刻:一是內部信念建立——你自己和團隊都真心相信這個方向;二是外部驗證出現——哪怕只是 20 個真實用戶在持續使用并獲得價值。

Stein:你很快就會發現——就算是朋友,也不會因為熟就幫你撐場面。如果他們在用,那就是因為它真的有用。當你驗證到這一點,就該考慮擴大團隊、打磨更成熟版本、正式發布。

Stein:最終目標是:不是快速造個原型,而是做出真正好的產品。而要做到這一點,你需要投入足夠的資源和合適的人。

Lenny:其實我想問你一個問題,這也是我最近一直在問很多站在 AI 前沿的人。你有孩子,對吧?在 AI 逐漸成為生活重要部分的過程中,你有沒有在思考,應該如何幫助他們去學習、去成長?

Stein:我家孩子還小,現在我主要做的一件事是讓他們多接觸“實時版”的 AI,就是可以直接對話的那種。巧得很,我們這周剛剛從 Google Labs 推出了一個功能叫「Search Live」,你可以像和人聊天一樣,用語音和搜索對話。比如開車的時候,你就可以直接和它說話、問問題。

Stein:所有你能在 Google 上查到的知識,現在都能通過對話獲得。我發現這種方式對孩子特別友好。他們放學回家就會跟我說:“我剛剛在跟 Google 聊天?!比缓笏麄兇蜷_我的 app,點一下「Live」按鈕,就開始對它說話。

Stein:他們會問動物的問題,會問歷史知識,或者聊他們在學校學到的東西。這種學習方式非常自然,我覺得這比我教他們任何其他東西都更能讓他們真正“AI 原生化”。

Lenny:哈哈,這樣的家長生活會不會太輕松了?孩子有問題就去問 AI。不過我覺得這沒壞處。所以這個功能是在 Google Search 的 app 里?要怎么打開?

Stein:對,直接打開 Google App,現在首頁就有一個「Live」按鈕,點進去就是。它其實是 AI 模式的實時語音版本,全屏體驗,界面會提示“開始說話吧”。

看好AI玩寵賽道:海盜鸚鵡

Lenny:有人做了個項目我超喜歡——一個叫 Eric Antonio 的人做的。他教你怎么在一個毛絨玩具里塞個小音箱,然后把音箱接到 Google Live 或其他語音 AI 上。再加個磁鐵,就能把這個“AI 鸚鵡”放在肩膀上,小孩可以直接和它聊天。比如你可以設定成“用海盜的語氣說話”,孩子就會和一個“海盜鸚鵡”聊天。

Stein:哈哈,這太有趣了。

Lenny:真的很好玩,大概十五分鐘就能搞定。你只要拿個小刀把玩具打開,把音箱塞進去,再縫好就行。我給我侄子做了一個,他現在整天拿著鸚鵡“找寶藏”。

Stein:太可愛了,我一定要試試看。

Lenny:你有沒有一句常常提醒自己的座右銘?

Stein:有的——“保持好奇心?!蔽疑踔烈欢认虢o公司起名叫 Curious。因為無論是做事、理解世界、理解別人、甚至是教育孩子,“想知道更多、敢于發問”,永遠都是最重要的事。

不要覺得自己什么都懂。

參考鏈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OnsqqVbIeY

責任編輯:武曉燕 來源: 51CTO技術棧
相關推薦

2020-08-18 10:50:47

AI 數據人工智能

2025-05-28 09:04:00

谷歌AI搜索

2023-06-09 08:43:26

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

2015-02-11 10:48:33

谷歌

2024-08-20 08:00:00

谷歌AI搜索

2024-04-09 20:43:18

AI搜索廣告

2024-07-25 13:46:43

2025-08-22 09:00:40

谷歌AI搜索

2023-08-04 19:26:38

谷歌AI

2024-04-30 08:50:17

2024-03-06 11:19:00

2023-06-05 10:39:37

谷歌搜索AI 功能

2024-11-25 09:00:00

2020-12-21 11:00:33

AI 數據人工智能

2023-02-03 11:34:18

ChatGPT人工智能

2025-08-13 18:30:37

AIPerplexity谷歌

2023-05-11 09:57:27

谷歌OpenAI開發聊天機器人

2025-05-26 01:30:00

AI蘋果ChatGPT
點贊
收藏

51CTO技術棧公眾號

不卡视频一二三四| 亚洲欧美综合久久久久久v动漫| 国产精品亚洲第一| 久久人91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免费国偷自产拍精品视频| bt在线麻豆视频| 狠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激情| 欧美国产欧美亚洲国产日韩mv天天看完整| 伦理片一区二区| free欧美| 亚洲精品成人在线| 久久av一区二区| 怡春院在线视频| 国产在线欧美| 国产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搡的我好爽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18video性欧美19sex高清| 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日韩亚洲欧美| 日韩福利片在线观看| 精品美女在线视频| 精品国精品自拍自在线| 中文字幕第80页| 日本中文字幕中出在线|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 国产伦理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选在线观看| 9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一公开 | 一区二区久久精品66国产精品 | 久久久综合网站| 91影院未满十八岁禁止入内| 国产男人搡女人免费视频| 在线播放亚洲| www.久久撸.com| 免费人成又黄又爽又色| 精品欧美午夜寂寞影院|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自拍偷拍视频| 欧美亚韩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区成人| 色伦专区97中文字幕| 一区二区黄色片| 欧美男人操女人视频| 日韩欧美另类在线| 天天色天天综合网| 久久国产三级| 欧美性一二三区|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芒果| 日韩深夜视频| 亚洲成人久久影院| 欧美乱大交xxxxx潮喷l头像|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青草| 国产精品沙发午睡系列990531| 欧美一级爱爱| 九九九伊在人线综合| 91性感美女视频|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视频| 日本黄色免费视频| 国产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免费| 成人午夜激情网| 亚洲天堂中文网| 麻豆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小说| 国产精品女主播视频| 日韩欧美一级大片| 蜜臀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女人精品视频| 激情网站在线观看| 人妖欧美一区二区| 成人免费视频a|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 国产精品综合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加勒比 | 蜜桃视频在线入口www|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 午夜视频久久久| 欧洲日本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资源| 波多野结衣综合网| 激情五月少妇a| 免费成人av电影| 久久久久久久av麻豆果冻| 秋霞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在线观看免费| 1区2区3区精品视频| 亚洲黄色网址在线观看| 男女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欧美国产高清91| 亚洲最大成人在线观看| 精品三级久久久| 亚洲激情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日韩在线观看一区| 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 久久狠狠高潮亚洲精品| 免费看日韩精品| 91精品久久久久久蜜桃| 色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果冻传媒 | www.黄色小说.com| 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不卡|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黄色成人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 亚洲图色中文字幕| 人人精品亚洲| 日韩视频免费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院| 老司机精品视频导航| 国产精品日本一区二区| 成年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午夜视频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国产成人在线中文字幕| 色爱av美腿丝袜综合粉嫩av| 中文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久久国产乱子精品免费女|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照片 | 久久免费视频3| 亚洲狼人综合| 亚洲欧美制服另类日韩| 久久久久免费看| 蜜臀99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软件| 丝袜美腿亚洲一区| 国内自拍欧美激情| 国产在成人精品线拍偷自揄拍| 91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乱码| 日韩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www.| 日韩风俗一区 二区| 青娱乐国产在线视频| 麻豆精品在线播放| 欧美在线日韩精品| xxx性欧美| 欧美一级在线视频| 四虎884aa成人精品| 日韩二区三区四区| 免费日韩av电影| heyzo高清中文字幕在线| 欧美一级片免费看| 国产精品夜夜夜爽阿娇| 奇米影视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精品欧美| 女厕盗摄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 黑鬼狂亚洲人videos| 美国三级日本三级久久99| 欧美一区二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黄色软件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 日本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懂色av一区二区夜夜嗨| 996这里只有精品| 欧美a级大片在线| 欧美成人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农村妇女毛片精品久久| 日韩理论在线观看| 在线a免费观看| 夜间精品视频| 91在线免费观看网站| 91cn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三级在线| 国产午夜小视频| 成人18视频日本| 国产精品网站免费| 性欧美lx╳lx╳| 国产aaa精品| 北岛玲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久久一区|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迷| 中国黄色录像片| 头脑特工队2免费完整版在线观看| 日韩欧国产精品一区综合无码| 亚洲福利在线播放|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视频| 久久综合色综合88| 丝袜制服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精品| 北条麻妃高清一区| 中文不卡1区2区3区| 永久免费精品影视网站| 91在线视频国产| 亚洲综合色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的网站| 日韩高清不卡一区二区| 黄色网zhan| 美国十次av导航亚洲入口| 国产成人avxxxxx在线看 | 神马国产精品影院av| 国产黄色av网站| 精品日韩美女的视频高清| 精品人妻少妇嫩草av无码| 美女精品一区二区| 无码人妻少妇伦在线电影| 亚洲人成精品久久久| 成人免费看黄网站| 天堂中文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影视伊人网| 香蕉av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性受xxxx黑人xyx性爽| 久久久久亚洲天堂|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麻豆| 免费在线a视频| 亚洲香蕉av| 久久偷窥视频| 日韩三级久久| 国产精品日日摸夜夜添夜夜av| 免费电影网站在线视频观看福利| 亚洲丝袜一区在线| 欧美特黄一级视频| 欧美日韩电影在线播放| 日韩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私人影院| 国产国语性生话播放| 国产乱码字幕精品高清av| 久久精品99国产| 在线日本成人| 国产精品久久成人免费观看| 免费国产自久久久久三四区久久| 91成人免费看| 先锋影音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第七影院| 欧美激情护士|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免费印度| 免费在线黄色网| 超碰成人av| 日韩精品视频免费专区在线播放 | 麻豆精品91|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码| 欧美亚洲国产激情| 美女亚洲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5555|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 日日夜夜综合| 国产精品吴梦梦| 久久久一本精品| 欧洲日本亚洲国产区| 超碰99在线|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伊人av| 中文字幕中文字幕在线十八区 | 99在线影院|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精品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美女在线观看| 欧美电影网址| 欧美亚洲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mm视频在线视频| 9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 日韩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欧美成人三级在线| 亚洲免费成人网| 日韩精品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激情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av中文字幕免费| 91麻豆精品91久久久久同性| 国产麻豆免费观看| 日韩小视频在线观看专区| www.狠狠干| 亚洲成人精品av| 日批免费在线观看| 日韩电影免费观看中文字幕| 日本美女一级视频| 精品爽片免费看久久| 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在线成人一区二区| 日本视频不卡|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 青青草原国产在线视频| 欧亚av在线| 欧美韩国日本一区| 动漫精品视频| 豆花视频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久三级| 久9久9色综合|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四页av | 久久久久网址| 国产永久精品大片wwwapp| 亚洲亚洲精品三区日韩精品在线视频 | 欧美精品18+| 国产99999| 亚洲激情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国产亚洲沙发| 色吧影院999| 欧美一卡二卡| 日本久久久久久| 婷婷激情成人|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三级| 成人激情诱惑| 中文字幕人妻熟女人妻洋洋| 新67194成人永久网站|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 粉嫩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夜 | 国产精品久久看| 免费看一级一片| 色爱区综合激月婷婷| 国产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影片| 伦理片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黄色丝袜一区| 欧美理论影院| 99热99热| 成人情趣视频| 日日摸日日碰夜夜爽无码| 麻豆久久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一级黄片| 亚洲女与黑人做爰| 亚洲va在线观看| 欧美大片免费久久精品三p|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2022年| 欧美xxxx综合视频| 精品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黄色在线免费观看| 色天天综合网| av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亚洲美腿欧美偷拍|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澡人人精品| 欧美成人女星排行榜| 久草中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精品女人视频| 日本人妻伦在线中文字幕| 蜜桃视频免费观看一区| 亚洲精品女人久久久|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999久久久久| 日韩性生活视频| 希岛爱理一区二区三区av高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婷婷| 天天综合网网欲色| 亚洲免费中文字幕| 欧美一区二区视频| 久久久亚洲国产| 国产一区二区久久久久| 先锋影音网一区| 日韩精品视频网站| 四虎影成人精品a片| 午夜激情综合网| 黄频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99热精品这里久久精品| av国产精品| 精品少妇人妻av一区二区| 日韩福利电影在线观看| 日本性高潮视频| 91福利视频在线| 久久久pmvav| 日本午夜精品理论片a级appf发布| 精品国产影院| 日韩国产欧美亚洲| 99精品久久久久久| 久久99精品波多结衣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 97超碰免费在线|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国产| 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k频道56| 水蜜桃av无码| 第一福利永久视频精品| 免费福利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中文| 久久性感美女视频| 日本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高清| 丰满少妇被猛烈进入| 海角国产乱辈乱精品视频|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8精品 | 久久一区激情| 日本成人午夜影院| 欧美日韩夫妻久久| 日本色护士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片在线免费看|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精品视频 | 国产特级黄色片| 欧美精品在线看| 女人抽搐喷水高潮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播放|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av中文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色| 欧美第一精品| 一本色道久久hezyo无码|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 川上优的av在线一区二区|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精品观看| 国产又粗又长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在线直播| 欧美成人h版| 99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97精品国产97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五月婷婷激情五月| 欧美成人午夜影院| 亚洲区小说区图片区qvod| 最新天堂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一二三| 超碰在线国产|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奇米久涩| 日韩极品在线观看| 国产极品美女高潮无套嗷嗷叫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