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特曼想要一個「AI接班人」!劈柴:這一天會來的
奧特曼也要被AI取代了?
他說如果OpenAI不是第一個由AI擔任CEO的公司,會讓他覺得很丟臉。
等這一天真正到來之后,他打算去當農民。
「我有一個農場,有時會在那里生活,我真的很喜歡那種生活?!?/span>

奧特曼在播客《Conversations with Tyler》中表示希望OpenAI能夠成為第一家由AI擔任CEO的公司
事實上,在ChatGPT爆火之前,奧特曼就經常泡在農場,「開拖拉機、采摘作物」,不亦樂乎。
拋開奧特曼的退休計劃,先看看AI取代人類CEO這件事靠不靠譜?
從短期財務數字上看,這可能是一筆十分劃算的買賣。
據EPI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頂級上市公司CEO的薪酬是普通工人薪酬的281倍,過去幾年這個數字一直在300倍左右。

更別提馬斯克那份炒得沸沸揚揚、規模接近1萬億美元的天價薪酬。
與一些公司高層熱衷于鼓吹用AI取代入門級和白領崗位相比,用AI取代CEO(高管),也許是一種更加立竿見影,同時也不會影響到公司持續發展的方案。
實際上,關于是否可以用AI來替代CEO,在ChatGPT推出來的前兩年,這個話題就曾被網友熱議過。

ChatGPT引爆新一輪AI浪潮后,網友對這一話題的討論也一直沒有停止過。

不時有網友留言,CEO可能是接下來將被AI自動化的對象。
只不過,除了奧特曼之外,還沒有哪個CEO或者高管,愿意主動將AI變革對準自己。
讓AI當CEO
奧特曼是認真的
當然,這不是說說而已。讓AI當CEO,奧特曼是認真的。
他認為這一天早晚會到來,所以現在就應當反推如何實現這一點。
他將下面一系列問題,視作一項有趣的思維實驗:
AI要具備什么樣的能力,才能比自己更好地運營OpenAI?
如何加速這一進程?
有哪些因素在阻礙它?
這一過程組織架構將如何演化?
CEO要扮演好公眾角色,處理好公共關系,這需要極高的情商和人際關系處理能力。
即使這樣,奧特曼也認為AI能夠做到這些:
「假設我能假裝自己是個政治家(雖然這不是我的強項),AI也能做到。」
那么,到底什么時候AI才能接管人類CEO的工作?
奧特曼并沒有給出明確的時間點。
但他認為在這一天到來之前,AI會逐步滲透到企業組織中,接管更多的部門管理工作。
奧特曼表示,最近幾年,AI就能勝任OpenAI主要部門的管理工作,比如完成某個部門85%的工作,并且最終覆蓋整個企業組織流程。
他認為社會和企業,需要更長時間才能接受AI。
因為人們對其他人的信任遠高于AI,即使有時這種信任是不理智的(比如更信任人類醫生,但有時AI醫生可能更好)。
在企業中同樣如此。
隨著AI能力的提升,很快也可能勝任許多企業決策的工作場景。
就在奧特曼提出「AI接班人」這一驚人構想不久,OpenAI在官網宣布:
其「企業客戶」已突破100萬家,成為「歷史上增長最快的商業平臺」。
客戶包括聯邦銀行、思科、摩根士丹利等,而且每周客戶數都在增長。

每周超8億的活躍用戶,成為ChatGPT向企業端加速的底層推力。
此外,OpenAI也提到正在通過推出更強的企業功能與「公司知識」能力,為更深的組織內滲透鋪路。
結合OpenAI在「企業客戶」市場的快速推進,可以看出奧特曼想讓AI接替自己的說法并非隨便一說,這也是OpenAI未來盈利拼圖上重要的一塊。
所以,很可能AI還沒有取代奧特曼,OpenAI已經從企業客戶那里賺得盆滿缽滿了。
AI能夠取代CEO嗎?
AI裁員來勢洶洶,不少人吐槽:
為什么不讓AI替掉CEO?
最近Revealera推出了一份關于AI對就業市場影響的報告,報告中提到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現象:
雖然整體就業市場萎縮了8%,但高級領導職位幾乎沒有減少。
這里的高級領導層包括董事、副總裁和首席高管等高層職務。

對高層領導的需求遠高于中層管理人員和一線員工的需求
報告顯示:高層領導(Senior Leadership)崗位的就業需求比管理層(Middle Management)高出4個百分點,比市場平均水平高出6.3個百分點。
而且職位越高,就業需求表現越好。
報告還提到,在增速最快的十大職位中,有五個是總監級別或以上。
這可能是因為AI的采用,企業更傾向于更多的高管參與決策,更少的中層負責管理執行方式 ,而基層執行者則更少。
比如,一位產品副總裁如果能夠使用Cursor快速搭建工作原型,或者使用Claude驗證技術方案,那么他就不需要那么多基層執行者向他匯報工作了。
這些看似對中低層員工構成威脅的AI工具,實際上卻賦予了高層領導更大的自主權,使他們在就業市場的需求更大了。
這也能解釋,為什么ChatGPT火爆這幾年,我們只看到動輒數萬員工因為AI被裁員,但沒聽說哪個CEO被AI取代。
作為企業一號位,CEO目前還有許多AI無法替代的地方,比如:
戰略眼光
CEO具有戰略思維,他們是富有遠見的創新者,他們的思考決定著企業未來的方向。
因此他們通常是提出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的那個人。而AI的強項恰恰在于解決問題,而不是洞察未來,提出問題。
AI的數據分析能力雖然遠超CEO,但是它們缺乏深刻的戰略眼光,無法通過復雜的思考預見長遠的戰略機會。
此外,復雜的企業經營決策流程,也遠非AI推理可以穿透。
創新能力
AI當前的能力更多是基于已有數據作出推測和優化,而缺乏真正從零到一的「突破性」創新。
人際關系和領導力
CEO不僅是決策者,還是公司文化的塑造者和領導者,他們要與員工、董事會、客戶等多方溝通,領導力和情商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這方面,AI也是遠不及人類,更無法與團隊成員建立深層次的信任,也無法感知人際交往中的細膩感情。
此外,還有個人影響力、商業閱歷、行業知識、領導藝術、管理經驗等,這些都是AI目前難以具備的。
所以,與AI替代CEO相比,也許更靠譜的做法,是用薪酬較低的CEO取代薪酬較高的CEO,或者讓AI扮演真人CEO的分身,充當助理CEO的角色。
一個非常有說服力的反證是:
假如AI真的能夠取代CEO,為什么公司股東還會付出如此高昂的成本來聘請CEO,而不是找一個AI來代替?
不當CEO
就去當農民
奧特曼在今年OpenAI的開發者大會上,曾提到過一個備受爭議的觀點:
你今天所做的工作,可能很快就會被人工智能改變或取代,所以它并不是「真正的工作」。

如果以一個動態眼光來看我們當下的工作,沒有哪份工作是永遠不可改變,或者不可取代的。
當它被AI改變或者取代時,就會變得不再真實。
比如,當你告訴五十年前的農民,互聯網時代會有「碼農」這種工作,他們可能不會相信。
同樣,若干年后,當AI編碼真正替代了人類程序員,你再向人提起「碼農」這類工作,他們可能也會覺得不真實。
所以,在軟件出現之前,或者在AI編碼時代,程序員崗位都不再屬于「真正的工作」。
從這一點上看,CEO、碼農和農民從事的工作,在本質上并沒有什么區別。
它們都會隨著AI技術的發展而不斷變化,都可能被新的技術或者工作取代。
所以,奧特曼的觀點,重點不是要否定當下某種工作的價值,更像是一種警示:
小心!也許不久以后,你的工作就不再是「真正的工作」了。
奧特曼的警示同樣適用于自己:如果哪天AI取代了他的CEO職務,他就去做農民,就像從前一樣。
而且,已經有不少網友在向他發起邀請了:


有意思的是,近日谷歌CEO劈柴哥(Sundar Pichai)也表示,有朝一日,AI將可以運營谷歌。
「我認為CEO所做的工作,或許有一天會成為AI相對容易完成的事情之一」。
劈柴哥認為每個人都需要去適應AI所帶來的變化。
如果這一天真的來了,他或許可以和奧特曼做個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