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Cun回應趙晟佳出任“首席科學家”
人工智能是年輕的事業,也是年輕人的事業。
90后華人科學家趙晟佳(清華校友,ChatGPT到o3核心成員)履新Meta超級智能實驗室(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s,MSL),擔任首席科學家。
與此同時,Meta另一位首席科學家——60年出生的圖靈獎得主——LeCun的去留話題,也引發了輿論熱議。
對此,LeCun已經公開回應:自己仍擔任Meta FAIR(Fundamental AI Research)首席科學家,并期待與晟佳合作。

Meta AI新架構,也就此露出端倪。
從Meta到Meta FAIR
正如LeCun所回應的:
作為FAIR首席科學家,我一直專注于人工智能的長期研究,以及構建下一代AI范式。我的職責和FAIR的使命都沒有變化。
小扎和Meta超級智能實驗室的現任領導Alexandr Wang也都在各自的社交媒體中證實了這一點:
LeCun的角色沒有任何變化,他將繼續擔任FAIR的首席科學家。


但網友們似乎并不買賬,人們好奇這位圖靈獎得主在Meta的真正境況。
而這就要從FAIR在Meta中的定位說起。

有網友表示,FAIR仍是一個獨立部門,LeCun也不必向90后領導匯報。

但在小扎最新的關于“超級智能實驗室”的備忘錄中,FAIR則被吸納進了Meta超級智能實驗室。
我們將把我們的整個組織命名為“Meta超級智能實驗室”(MSL)。它涵蓋了我們所有的基金會、產品和FAIR團隊,以及一個專注于開發下一代模型的新實驗室。
而在此之前,FAIR也經歷了多輪戰略改組:
2013年12月9日,FAIR由LeCun創立并擔任負責人,作為Meta AI研究的核心機構,在GANs、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自監督學習等領域有重大突破,推動了PyTorch框架的誕生與普及,還發布了Segment Anything、SeamlessM4T、Toolformer等高影響力開源成果。
2022年,FAIR被整合進Meta現實實驗室 (Reality Labs) ,并開始逐漸由單純的學術機構轉向服務與產品(例如元宇宙)的研發機構,從而彌合基礎研究與實際應用之間的差距。

而隨著大語言模型的爆發,FAIR開始被視為是與負責開發GenAI應用研發(負責開發Llama模型)平行的、專注于基礎研究的姊妹部門,并主要從事視覺、音頻、視頻、世界模型等方面的研究(例如經典的JEPA世界模型)。
2024年初,小扎則表示FAIR團隊將與GenAI團隊緊密合作,共同致力于AGI的實現。FAIR將長期研究議程專注于世界模型和具身智能,從而延續Meta對元宇宙、具身智能及AR等領域的關注。

不過,隨著今年Llama團隊的巨變(原研究團隊78%的成員離開了Meta)以及FAIR核心人物Jo?lle Pineau的出走,FAIR團隊的角色發生了微妙的變動。
今年5月,Meta將其AI組織拆分為兩個團隊,一個專注于消費產品,另一個專注于AGI研究。
可以說,FAIR團隊的名稱仍存在,但已分離出獨立產品與研究團隊,FAIR團隊的角色開始邊緣化。
而隨著7月份小扎組建Meta超級人工智能實驗室以統攝全局后,FAIR和LeCun的地位已然是不言自明了。
作為Meta曾經的首席科學家,外界通常將Meta在大語言模型領域的遲滯與挫敗歸咎于LeCun。
不過,也有網友表示,LeCun對Meta的貢獻大家都看在眼里(LeCun本人也是轉載了,你品)。

鑒于LeCun目前還在Meta,他對Meta的貢獻還得交給歷史來評說。
但就Meta最近的一番操作而言,小扎越是一擲千金,LeCun的臉上就越是黯淡。
趙晟佳,新的首席科學家
正如我們開頭提到的,趙晟佳被任命為Meta超級人工智能實驗室的首席科學家,并將與小扎及AI團隊負責人Alexandr Wang密切協作,主導Meta的AI戰略。
自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本科畢業后,晟佳于2016年赴斯坦福大學深造,并于2022年獲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在此期間,他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并曾獲 ICLR Outstanding Paper Award、Google Excellence Scholarship、Qualcomm Innovation Fellowship和JPMorgan PhD Fellowship等榮譽。

博士畢業后,趙晟佳加入OpenAI并擔任研究員,成為ChatGPT、GPT?4及多個Mini模型(如 GPT?4.1、o3)系列的核心成員。
此外,他也是chain-of-thought推理模型方向的先驅,并負責領導合成數據生成策略,用于訓練大語言模型 。
他的工作不僅推動了推理模型的發展,也為行業帶來了技術范式的革新。

這位年輕人將與Meta擦出怎樣的火花?我們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