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云昭
出品 | 51CTO技術棧(微信號:blog51cto)
2025 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展開,“六小龍烏鎮對話”成為外界最關注的環節之一。
烏鎮峰會上,杭州六小龍之一的群核科技創始人黃曉煌拋出了一個引起業界關注的觀點。
“未來機器的數量可能達到人類的10倍,屆時能否從向每個人收費,轉變為向每一臺機器收費,是我們2023年啟動戰略轉型的核心方向。
”黃認為,未來空間智能時代,市場變化將會非常明顯:人類客戶的需求數量會逐步減少,而機器人客戶的數量將會持續增長。
企業的客戶,正在從“人”轉向“機器”。此外,他還在媒體采訪中談到了空間智能的發展。他認為,更上一代的空間智能相比,李飛飛所做的才是真正的空間智能!
上一代更多的是基于圖像或視頻理解的監控,缺乏空間的概念和空間生成的能力。
1.從硅谷冷板凳,到杭州六小龍
黃曉煌的創業故事,從硅谷的一段“冷板凳經歷”開始。
他當年在英偉達做 CUDA 技術,本以為前沿又酷炫,結果現實有點扎心:“那時做 GPU、CUDA 的人其實不受待見,在聚會里都沒人愿意聊這些。”
站在這種境況里,他反而下了決心:要么跳槽互聯網,要么自己創業。
后來他自己搭 GPU 集群、自己寫物理正確渲染,干脆帶著技術回國創辦了群核科技——名字就來自 GPU 架構。
十年間,中國互聯網盤子迅速做大,群核科技也積累下大量用戶和數據。而在全球科技敘事里,反轉同樣發生:
“當年在硅谷被看不起的英偉達,如今成了 AI 時代的核心。”
“中國互聯網的海量用戶和數據,就像AI時代的燃料,支撐著OpenAI等企業的發展。”
而這些數據,同樣也在賦能著群核邁入更高水平的智能。
目前群核也開始用更多的數據去訓練,確實也發現更多數據的智能程度會有所提升。
此外,公司還基于酷家樂3D云設計平臺本身積累的海量物理設計數據、空間數據,訓練出了可生成與物理世界一致的空間數據模型,用于解決當前三維空間數據稀缺、獲取成本高且場景適配難等問題。
2.從“用 GPU 做互聯網”到“用 GPU 做空間智能”
黃曉煌說,公司已經從互聯網公司徹底轉型向空間智能公司:
不只是服務人類,還開始服務機器人;不只是給人提供工具,還要給機器提供“空間理解”。
他過去每年都會偷偷來烏鎮大會學習,今年第一次站上臺,“終于不是旁聽生了。”
從用GPU做互聯網,轉向用GPU做空間智能,不光服務人類,還服務機器人,這和烏鎮大會的創新精神密切相關。
過去我都是偷偷來烏鎮大會學習,今年很榮幸第一次在臺上分享。
談到公司在空間智能上的布局時,黃曉煌在跟一家媒體采訪中給出了自己的思考
“我們更多的還是跟 DeepSeek 一樣,是‘智能’的,更多地側重于對空間的理解和空間的推理,而 DeepSeek 更多的是對人類語言的理解和推理。”
對于行業發展路徑,他給出的態度也很明確:“我們并沒有做硬件,因為硬件已經有好幾家公司在做了,像宇樹、云深處等。”
在他的框架里,具身智能與空間智能緊密關聯,因為“機器人需要在物理環境里面行動,涉及空間的理解、空間的推理及空間的行動,這些都是空間智能的一部分”。
空間智能它包含了工具、大模型和數據等,我覺得李飛飛做的那一類空間智能才是真正的空間智能,而上一輪AI公司做空間智能,更多的是基于圖像或視頻理解的監控,缺乏空間的概念和空間生成的能力。
3.轉型背后的思考:客戶正在從“人”轉向“機器”
群核這次果斷的戰略轉型,源于公司觀察到的一個殘酷的趨勢:
原本以為最穩定的辦公室創意崗,正因為 PPT 生成等模型出現,開始“減少但不消失”。
但另一端,機器人正在快速變多、變聰明。工廠機器人、家用機器人、機械臂、APP 級“輕型機器”……它們都是在不同程度替代人類勞動的“機器物種”。
公司在開展空間智能業務時,主要服務兩類群體,一類是人類,另一類是機器。在大語言模型等人工智能技術爆發之前,以服務人類為主,面向機器的業務基本僅通過發表論文提升學術影響力、招攬頂尖人才,人類客戶也是收入的主要來源。
但人工智能興起后,公司發現一個顯著現象:原本以為辦公室內的創意類工作崗位十分穩定,然而隨著PPT生成等相關模型的出現,這類崗位并未被完全淘汰,但數量正逐步減少。
這意味著公司所服務的人類客戶中,有工作需求的群體將不斷縮減,而未來在工廠及日常生活中協助人類工作的機器數量會持續增多。
公司內部的判斷非常直接:
未來機器數量可能達到人類的 10 倍,全球范圍內的機器人數量,或將超過700億臺。既然如此,收費模式也勢必要從“面向人”,變成“面向機器”。
我們設想,未來機器的數量可能達到人類的10倍,屆時能否從向每個人收費,轉變為向每一臺機器收費,這便是我們2023年啟動戰略轉型的核心方向。
這意味著一個全新的市場邏輯:
服務人類不再是唯一,服務機器,才可能撐起下一輪空間智能時代的商業版圖。
4.自動化變成智能化,兩三年內就能實現
在圓桌對話后的媒體采訪中,黃曉煌還分享了對于物理AI的看法。在其看來,物理AI的浪潮已經到來。
機器人替人類打工是一個可能實現的事情,實際上現在工廠里面已經有大量的機器人了,它已經實現了。
目前機器人留有疑問的是——這些機器人從過去的自動化變成現在的智能化,這會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
“機器人要做到跟人一樣的靈活、一樣的智能,可能要比較長的時間,但要從自動化變為智能化,這兩三年內肯定就能實現了。”
注:
2025年2月14日,“六小龍”中最早成立的群核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打響“杭州六小龍IPO”的第一槍。
公開信息顯示,群核科技旗下擁有空間設計軟件“酷家樂”、海外版 Coohom,以及面向室內環境的 AI 平臺 SpatialVerse。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報告,群核科技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空間設計平臺”,在國內市場占據 22.2% 份額,處于領先位置。























